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前行广释 > 正文

《前行广释》第98课-答疑及讲记脉络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6 22:38

问:家人执意要买寺院出售的福位骨灰存放处。但是有师兄说以我们凡夫人的福报是不能这样做的。

答:很多寺院提供这种骨灰存放处,到底好不好,也不好说。并不是放在寺院供奉的,而是放在寺院里面,相当于超度吧。如果放里面是希望僧人们超度,经常念经回向,从这个侧面来讲有必要。如果是放到那供奉就不行,当然寺院也不是这样想的。到底能不能够这样做?如果放在那儿超度,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到底这样行还是不行,我还有些想法、疑惑,不敢肯定。(生西法师)

 

问:破损佛像、家里放不下的法本、经书以及经书抄写本,拿去寺院处理,是否有微细的舍法罪?

答:舍法罪,当然你觉得“这个我不要了,是累赘”,去这样处理了,有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心态。如果真是担心不恭敬,或者怕别人再缘这个造罪,或者的确是没办法使用了,这样处理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一种很轻率的心放弃、舍弃,有可能和舍法罪就有关联。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拿去寺院处理呢,寺院也不是专门处理这些事情的。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我不要了,自己想的是寺院那么大的地方,可以放这些东西。但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别人也不一定愿意帮你处理这些东西。所以如果寺院愿意接受,可以帮你们保管,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没有这样说,悄悄拿过去放在那儿,走掉了,反正这个事情丢给你们了,让你们来管,那就不行。我们自己就放在那不管了,别人一打开看,《喇荣课诵集》或者什么什么,人家觉得可能是你们学会或者和你有关的这些不对。所以如果别人愿意接受,我们就拿去;如果不愿意接受,我们自己再看怎么办。(生西法师)

 

问:有显宗法师以慈悲心,饭菜先取部分供养鬼道众生,而不是先想供养三宝,放在佛台供养。包括洒水也是供养鬼道众生,因为它们饥渴。请问如何做意念供养?

答:显宗的法师在取饭菜布施鬼道众生之前,已经念过了供养三宝的一种仪轨。如果是正规的寺院,在饭菜拿出去之前,都要先供养,先念诵一个很长很长,比我们的长得多的一种供养仪轨,我认为是一个仪轨或者咒语。供完之后,再把饭取出去放在外面,这个我是看过的。这样上供下施很符合佛法的理念。

然后洒水,当然布施众生是需要,因为鬼道众生因为自己的业力没有办法去享用,所以要通过念诵仪轨。显宗也有很多念诵的仪轨,像施食仪轨、焰口等等。我们撒水的时候念观音心咒七遍以上,也可以利益很多饿鬼道的众生。

怎么样意念供养呢?前面讲的一样,自己吃饭的时候,跟得上寺院仪轨就跟着念;跟不上就念自己的供养三宝的仪轨,这就可以。(生西法师)

 

问:大圆满皈依境图片上祖师的名字能否指点弟子标注下,因为《前行引导文》里面只有18位祖师的图片和名字,而长行文的皈依境照片上,传承祖师的画像个数超过18个,而且八大菩萨和八大声闻众没有名字,不容易一一对应观想,不知师父能否提供一下对应的名字?

答:有一个皈依境的图片里面写了,每一个下面都有名字。八大菩萨,就是平时说的八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为首,还有弥勒菩萨等等。八大声闻,没有一定的说法,十大弟子里面看减哪两个,大家去看一下,声闻其实并不一定是八个,只是作为代表,我们大概知道舍利弗、目犍连为首,还有迦叶、迦旃延尊者等,大概就这样对应。

我看过一个图片,大家去搜一下,百度上面有一个皈依境,每一个下面都有名字对应的汉文标注。莲师主尊的头顶上的传承上师们,基本上我们都知道,从普贤王如来到无垢光尊者到上师之间都有。旁边两侧的属于支分的。从智悲光尊者以下的那些上师,像贤彭他耶尊者和其他一些祖师,就画在两边了。有一张皈依境当中应该是有的,可以下载下来看一下。(生西法师)

 

问:在讲三种所依时,我们要对佛像做真佛想。那么平时对佛像开光和装藏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像装藏,所装藏的内容里面有很多咒语,如果是一个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会装和释迦牟尼佛相应的咒语以及很多缘起物,就不是一个空空荡荡的佛像,而是有内容的。因为咒语代表佛陀的本身,相当于本尊本身,所以要装一些咒语、珍宝。装藏之后,就相当于一个真实的佛。

开光的意思是将真实的佛通过迎请的方式融入到这尊像当中,融入之后安住,因为在仪轨当中有迎请、融入和安住。开光之后,就更容易对它产生信心。所以开光和装藏的意义很大。(生西法师)

 

问:请问师父这里说的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

答:五种智慧就是平时所讲的五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五股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智慧,不是五种意,是五种意智慧。因为智慧是心识或意的本性,所以不是五种意,而是五种意智慧,重点是在智慧上面。关于五智,去查一下很容易都能查到。(生西法师)

 

问:观修第58修法中,观根本上师是观莲花生大士还是观法王如意宝?索达吉上师?

答:要看仪轨。如果仪轨当中没有说观哪一个,只是说观上师,那么可以任意观一尊,观莲师也行,观法王如意宝、索达吉上师也行。如果仪轨里面明确说观某某,就观这个。如果没有明确说,只是说观上师,那么上师的形象是哪一个上师都可以。(生西法师)

 

问:请问法师茴香、香菜算荤菜吗?

答:荤肯定不算。荤属于肉,肉是荤。荤和腥是放在一起讲的。茴香应该不算。香菜有些人说属于腥,有些说不算。这个是有争议的,没有决定的。(生西法师)

 

问:末学是做珠宝佛珠手串生意的,在给不信佛的客人穿珠子时,把上师和法王如意宝观在头顶为佛珠开光可以吗?愿不信佛的客人早日善根成熟,修行佛法。

答:大恩上师讲过,开光其实需要一定的禅定能力,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法王如意宝、上师的像观在头顶,这样以善念,通过善心给佛珠做一些祈愿,或者念一些经,或者请法王如意宝和上师给佛珠加持一下,这个善心当然我是非常非常随喜,可以做,因为我们自己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哪怕能够做一点点,在佛珠上面有一点上师的信息、法王的信息,都可以。不管是谁拿到了都和法王、上师结缘,当然非常好,我非常随喜。不过开光倒不一定,可能只是一个词吧。

我也不能说你不能开光,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开光,开光是需要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开光的。能够开光当然好;不能开光的话,给佛珠做一点观想,或者念一点经咒,做一点祈愿、发愿,愿谁拿到都能够早日成佛,非常好。(生西法师)

 

问:根本上师只能有一位吗?

答:不一定。因为很多大德开示,根本上师有若干位都可以。虽然有些时候来讲,根本上师就是让自己开悟的那个上师。但是开悟也不一定只有一次。因为有初级开悟,还有比较进一步的开悟,比如以前传承上师们也有这样的案例,华智仁波切也有两次开悟的过程,第一次开悟是他的上师帮助他开悟的,第二次是多钦哲仁波切把他打在地上骂他老狗那次。所以两次都是开悟的过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当中也有两次开悟的过程。所以是不是只有一个根本上师,不一定。可以有若干位,前面我们讲的是根本上师的一种认定,就是让自己开悟的上师就是根本上师;还有一种是对自己恩德最大的,自己信心最大的上师也作为根本上师。所以可以有若干位。(生西法师)

 

问:请问在寺庙或者无意种下的善根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

答:无意种下的善根本身是有为法,不会是无为法。因为善根如果是无为法,就不会变动,不会变动的话就不会从无而有,这个过程没有。如果这个善根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就说明它以前没有因缘,现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就有了,符合有为法的体性。而且善根要成熟善果,只要成熟善果就是有为法。无为法不会成熟,不会有变化。所以寺院里面无意种下、有意种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种下的所有善根都是有为法。

 

问:种善根是善因的话,那么这样的因会像恶业一样,会因为外因而灭吗?

答:有可能。怎么有可能呢?比如生后悔了,如果无意当中在功德箱里面投下一百块钱,一下子后悔了,糟了这个钱滑下去了,后悔之后功德就没有了,就毁坏了。后悔心可以让善因毁坏;很大的嗔恨心也会让善根毁坏;还有颠倒回向,这个也会;显露、显摆,也会毁坏。在《极乐愿文大疏》里面讲了四种毁坏善根的因,这是有可能的。所以最好是做完之后就马上回向,以菩提心摄受回向就非常好。还有平时造了善根之后,最好不要生起烦恼心,通过方方面面保护它。(生西法师)

 

问:弟子想问一下,家里供的道家和仙家还有青衣,是用黄色的纸写的,还有一个钥匙扣样式的黄大仙牌,怎么送走让他们圆满解脱?

答:这个我没有学过,不知道怎么送走。没有专门学过,可能有专门送的方式,有的时候可能把它收起来不供它,慢慢也就走了。

怎么样让它们解脱呢?缘它们发菩提心,给它们念回向、发愿,念诵观音心咒等等,反正我们让它们圆满解脱,可能自己不一定有能力,但是我们可以替它发愿、祈祷、回向,尽我们能做的就做,这个应该是可以的。(生西法师)

 

问:请问什么是八圣道?

答:八圣道,也叫八正道。主要是修道的智慧,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八圣道有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八圣道对应的是修道,真实的八圣道一定是修道的智慧。和它相似的,我们凡夫可以修的,有时候也叫八正道,但是这个八正道是八圣道的因,而不是八圣道的本体,八圣道的本体一定是修道的圣智。但是对我们来讲,可以修正见,正思维、正语、正命、正定、正精进等,但不是真实的八圣道,而是八圣道的因,获得八圣道的一种前面的因。真实的八圣道是修道,见道位之后是修道位,大乘中二地到十地之间是八圣道对应的。(生西法师)



前行广释·第九十八课·讲记脉络

  • 科判定位
  • 甲一、闻法方式
  • 甲二、所讲之法
  • 乙一、共同外前行
  • 乙二、不共内加行
  • 丙一、皈依
  • 丙二、发殊胜菩提心
  • 丁一、修四无量心
  • 戊四、修喜无量心
  • 正文脉络
  • 一、喜无量心的具体修法(当修)
  • (一)、缘一个对境而修
  • 1、对境
  • 任意一位众生: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他作为所缘境。
  • 2、断除所断
  • 对他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
  • 3、生起喜心
  • (1)、对一个对境生起喜心
  • 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德。”
  • (2)、对所有众生生起喜心
  • 同时还要想到:“三界中有无量众生,连吃穿都没有,如果也像他这样一切圆满,那我该有多高兴啊!”
  • (二)、缘所有众生而修
  • 1、具体修法
  • (1)、修法
  • A、有缘而修
  • a、缘亲友而生喜心
  • (a)、对境:对将自己容易生起喜心的比如亲戚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以他们作为所缘境。
  • (b)、生喜心:愿其获得幸福快乐、圆满富足。
  • b、缘中等人而生喜心
  • (a)、对境: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不亲不怨的人观修。
  • (b)、生喜心: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
  • c、缘怨敌而修喜心
  • (a)、对境: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
  • (b)、生喜心:彻底断除对他财富圆满忍无可忍的恶心。
  • d、缘一切众生而修喜心
  • (a)、对境: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
  • (b)、生喜心: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
  • B、无缘而修
  • 如上一样观修之后,于无缘中安住。
  • (2)、遣除修法中的疑惑
  • A、要次第修习令心得调伏
  • a、心是有为法:刚开始时,修喜无量心可能比较难,嫉妒心比较强,心若循序渐进地加以调伏,也可以做到如运动员一样的运用自如。
  • b、次第修习:除了前世修过大乘佛教的个别人可以短暂时间内生起四无量心、菩提心的境界之外,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按次第来修。
  • B、二资粮
  • a、何为二资粮
  • (a)、福德资粮: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
  • (b)、智慧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
  • 包括每次修上师瑜伽,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的分别念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之后住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就是在修智慧资粮。
  • b、修喜无量心时如何积累智慧资粮
  • (a)、如有中观或大圆满的境界:安住在这种境界中;
  • (b)、如果没有的话:于什么都不缘的心态中稍住片刻。
  • 二、断除所断(嫉妒)
  • (一)、以理分析
  • 1、嫉妒心是喜心的违品
  • (1)、理
  • 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
  • (2)、教
  • A、《六度经》:“不应嫉妒,但生随喜。”
  • B、《成实论》:“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
  • (3)、分析容易引发嫉妒的对境和有境
  • A、对境:我们对平等者容易生嫉妒心。
  • B、有境: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女人这方面的烦恼比较明显。
  • (4)、简要介绍嫉妒心的表现
  • A、别人的善行不但不认可,反而还百般挑剔、加以摧毁。
  • B、心胸会越来越狭窄,快乐开放的心也日益退减。
  • 2、嫉妒心是菩提心之违品
  • (1)、有菩提心就不应该生起嫉妒心
  • 我们都发了大乘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要饶益一切众生,要令所有众生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得到永久安乐的圆满佛果。既然如此,又怎能对众生因自己福报而得的点滴功德、受用不欢喜呢?
  • (2)、有嫉妒心就失毁了菩提心
  • 寂天论师:《入行论》:“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
  • (二)、以例分析
  • 1、略说嫉妒令积累罪业之理
  • (1)、嫉妒心令不见他人功德
  • 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蒙蔽,对他人的功德就会视而不见,轻易造下滔天大罪。
  • (2)、嫉妒心令三毒增长
  • 《德护长者经》:“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
  • 2、详说嫉妒令积累罪业
  • (1)、嫉妒令人缘上师、善知识造恶业
  • A、公案内容
  • a、公案一
  • 法相师达罗和罗顿对米拉日巴尊者非常嫉妒,米拉日巴通过辩论和神通尝试调伏二人,罗顿对尊者生信,归入米拉日巴的教法,成为尊者的五大弟子之一,但达罗不但不起信心,反而一味萌生邪见,大肆诽谤,结果死后转生为一个大恶魔。
  • b、公案二
  • 法相师匝普瓦嫉妒米拉日巴尊者受人恭敬,通过其情妇给尊者的食物中投毒,尊者观察因缘后将有毒的食物吃下,后为匝普瓦示现神通,终将其调伏,匝普瓦在尊者面前忏悔、供养,后来成了很好的修行人。
  • B、公案启示
  • 内心被嫉妒所蔽的话,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自己只会一直诽谤,辩论和神通根本无法调伏其心。
  • (2)、心有嫉妒的话,真佛也无法调伏
  • A、反面典型
  • 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与佛陀作对,善星比丘也觉得佛陀除了有一寻光以外,跟自己没有任何差别。
  • B、心有嫉妒,不得调伏之理
  • a、理
  • 由于自相续被嫉妒所遮蔽,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也始终看不见,因为不见功德,也生不起丝毫信心,因为不起信心,进而不可能成为悲悯的法器得到加持。
  • 自相续被嫉妒所遮蔽→看不到对方的功德→生不起信心→不能成为悲悯的法器→得不到加持。
  • b、喻
  • 就像一个生了锈的器皿,加入什么样的甘露都会被弄脏。
  • C、启示
  • 对一切都要观清净心:毕竟诸佛菩萨的显现不可思议,他们度化众生时,甚至会化为屠夫、乞丐的形象,而且你眼中的不如法,也不一定真的不如法。
  • (3)、嫉妒令人随喜他人造恶业
  • A、教说
  • 《君规教言论》:“嫉妒心强福浅者,恒时只会谤他人,依此于他无损害,却将毁坏自声誉。”
  • B、例说
  • a、公案内容
  • (a)、随喜破戒
  • 一个格西随喜另一破戒格西,藏地著名大德根邦扎嘉闻讯后说“真不知他们二人到底谁的罪过更严重?”
  • (b)、随喜杀生
  • 一长者子在年纪轻轻、财富圆满、眷属如意之时从树上跌落摔死,其原因是该长者子前世少年时曾用箭射杀麻雀,三个同伴随喜其杀业,后该少年分别投生天界、人间、海中,但世世短命,而在一旁随喜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后佛陀为长者一家宣说正法令其获得须陀洹果。
  • b、启示及教诫
  • (a)、随喜造恶业者过患更大
  • 《诸法集要经》:“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
  • 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
  • (b)、当谨慎取舍
  • 心造三界,因果不虚
  • 佛陀:“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
  • 心识创造了三界,在善趣、恶趣的五道(六道)当中,业力支配着苦乐,默默降临,因缘聚合就会出现。色界、欲界、无色界各种的苦乐感受,都是业力所导致的,就像事物的影子跟随事物一样,如影随形。
  • 不要随喜恶业
  • 今后见别人造恶业、破戒、杀生,千万不能去随喜,否则,自己将来也难逃苦果。
  • 随喜赞叹本·拉登杀了近三千人的罪业,自己的过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还严重。
  • (c)、小结当断嫉妒生喜无量心
  • 当断嫉妒
  • 常怀嫉妒心或竞争心的人,对自己没有利益,对别人也害不了,只是无意义地造罪而已。
  • 生喜无量心
  • 不论在何时何地,看到别人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财产丰富、广闻博学、顺缘齐全,要诚心诚意地修欢喜心,并在心里想:“此人拥有这样的福报,我真的十分高兴!如果他具有比这更胜一筹的福报,那该有多好!”要发自内心地观修。
  • 三、修喜无量心到量的标准
  • 1、比喻
  • 修喜无量心,应该如同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假如失而复得,它会生起无法言喻的喜悦之情。
  • 2、意义
  • 我们见到别人拥有快乐,要发自内心地对他随喜。
  • 四、归纳四无量心
  • 1、修四无量心之必要
  • (1)、正面
  • 四无量心是自相续生起真实菩提心的无误之因。
  • (2)、反面
  • 如果没有四无量心,菩提心修得再怎么样,也不一定很成功。
  • 2、修四无量心之量
  • 在相续中还没有生起四无量心之前必须精进观修。
  • 3、归纳四无量心的要义
  • (1)、四无量心归纳而言是心地善良
  • 如果为了容易理解而将四无量心的意义归纳的话,可以包括在心地善良当中。
  • (2)、心地善良之功德
  • A、教说
  • a、心地善良会吸引他众
  • 《水木格言》:“贵贱众人皆依,本性善良智者,途中悦意水池,众人皆喜入内。”
  • b、心善令人入正法
  • 《水木格言》:“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
  • B、例说:心地善良会改变世界
  • 一个农夫救了一个掉在泥沼里的小男孩,小男孩的绅士父亲在前来致谢,并带走了农夫的儿子去培养,后来农夫的儿子发明了青霉素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其所发明的青霉素又拯救了身患肺炎的绅士之子,这其中,农夫的儿子是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绅士之子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 C、理说:心地善良是大乘上师之法相
  • 上师的所有法相就是具足菩提心,而菩提心若归纳起来,就是要心地善良,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乘上师!
  •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九十八课》
  •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1MWYlhyeu0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