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学习课程 > 圣大解脱经 > 正文

《圣大解脱经》讲记(24)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5/31 22:50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开始讲课。

《圣大解脱经》,昨天讲到长者之子的比喻,如果父亲在,一般来讲,他的儿子也不会这么叛逆,世间当中也看得出来。同样,如果佛陀在世的话,一般来讲不会发生造恶业的、诽谤正法的、造五无间罪的情况。

也许有些人会想: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六群比丘也是无恶不作,为什么呢?佛陀当时也在,为什么出现那些眷属呢?那些眷属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不了义的,比如像提婆达多,《妙法莲花经》里讲到对他未来的授记,实际上他当时的作恶是一种显现。六群比丘也是如此,当时在佛教当中是比较出名的很调皮的出家人,后来大乘的佛经中讲,六群比丘并不是那么坏,实际上他的行为也跟佛同等。如大乘《无想经》中讲到:“六群比丘,实非弊恶,所行之法,亦同佛行。”《毗奈耶经》中经常讲六群比丘的“坏话”,但《无想经》中说六群比丘实际上没有那么坏,他们的行为跟如来没有差别,如果他们当时不那样行持,如来不会制定相应的戒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些行为不太如法的出家人,在如来面前是一种显现。因为有了这些因缘,佛陀制定一些戒律,佛陀的佛法得以长久住世,有这样的缘起。

大家关于前面问题的疑问,也可以这样理解。

今天继续讲到:

善男子。若八万劫以为一日。以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以此岁数。过百千万亿劫。得值一佛。复过是数。得值一佛。此经难值。复过于是。得值此经。即值十方三世诸佛。是故智者。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能除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住于福田。能除世间。无量供养。

佛告诉虚空藏菩萨:善男子,如果以八万劫为一日来计算,三十天为一个月,这样的十二个月为一年,以这样的年来计算,过了百千万亿劫,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个佛。确实我们无法想象,即使按照现在的时间计算,过百千万亿劫也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以刚才八万劫为一日来算,过了那么长时间以后遇到佛陀,是特别不可思议的。这样的数字,又翻了一番,才又值遇一佛,真的很难想象。这部《圣大解脱经》,我们难以值遇,复过于是。得值此经。确实远远超过上面的时间,才能遇到这部经典,得到这部经典。

今天每个人拿一本书,我们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如果你不相信这样的因果规律,那另当别论,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你相信佛陀说的话,相信因果轨则,今天每个人拿一本书,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多生累劫积累善根、发了善心才遇到的这部经典。我们觉得只是偶然遇到《圣大解脱经》,偶然在某个书店买了一本书,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即值十方三世诸佛。这样以后,如同值遇十方三世诸佛。我们遇到这部经典,与值遇三世诸佛没有什么差别。

《犊子经》中说:“佛不可不信,经不可不读,道不可不学。”其中讲了,有一次,佛陀显现上生病,阿难去要牛奶,有一个婆罗门让他在牛圈里面挤奶,母牛特别调皮,阿难无法接近。帝释天知道后显现婆罗门的形象来挤奶,告诉母牛:如来生了风湿方面的病,你能不能提供牛奶?因为如来是人天导师。母牛以人的语言讲,可以是可以,但是前面乳头的奶汁可以挤,后面的要留给小牛。但小牛说,佛陀难以遇到,需要供养佛陀的话,我就不用了,我喝水吃草就可以。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以前没有闻到大乘佛法,后来十六劫中堕入恶道。阿难得到牛奶供养佛陀,佛陀讲了很多难以遇到佛法、难以遇到佛陀的公案,在这部经典当中都有,大家可能看过。

我们以前采访过当时的大学生、佛教徒,很多人都说:我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上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本书……当然,表面上看是偶然,但实际上是一种因缘具足的必然之果。在这方面,大家应该珍惜,以后如果有机会,把这些书,像《圣大解脱经》……这次我非常认真地对照了藏文、敦煌本、大正藏,包括不同的大藏经,藏文是佛教前译时贝若扎那所翻译的。所以,这次全部讲完以后,准备把《圣大解脱经》做成很好的汉文版本,应该是世界上比较准确的一版,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将此经提供给别人,应该是非常大的功德,也是一个很好的弘扬佛法的方法。

是故智者。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能除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住于福田。能消世间。无量供养。这里说,有智慧的人受持和读诵这部经典、书写,并且对有缘人进行解说,这样能除邪见,能除无明,能除烦恼结、漏,能除重罪。结和漏,在上下阿毗达磨中讲得很清楚,这里不说。住于福田。能消世间。无量供养。如果我们经常读诵、受持、书写,给别人讲说,相续当中的烦恼可以断除,而且自己变成福田,世间当中有多少人供养你,有多少供养物都完全可以消化,不会变成罪业。出家人、在家人能不能接受别人的供养?“本来我业障深重,再加上受到别人供养,那我惨了”,大家可能很害怕,不用害怕,经常念诵《圣大解脱经》,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别人对你的供养不会成罪障。

佛经中经常讲,如果要接受别人的供养,需具足清净的戒律、禅定。如果没有证悟、戒律、禅定,很难以消化别人的供养;如果我们经常念诵经典或者经常受持,那可以接纳别人对你的供养。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辟支佛尚不能消世间供养。何况凡夫得消供养。

佛言。善男子。辟支佛不消供养。无有是处。虽不能说法度人。入禅三昧。从三昧起。现大神通。度诸众生。得消供养。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辟支佛尚不能消世间供养。何况凡夫得消供养。

虚空藏菩萨提出一个疑问:世尊,有些佛经中讲,辟支佛断除了烦恼障,断了一部分所知障,他都不容易消化别人的供养;何况凡夫能消供养,哪有那么简单?一般的凡夫人拿个《圣大解脱经》就能接受供养,不现实吧,连圣者辟支佛都很难消化,世间的凡夫人怎么可以消化呢?

佛言。善男子。辟支佛不消供养。无有是处。虽不能说法度人。入禅三昧。从三昧起。现大神通。度诸众生。得消供养。

佛陀回答:善男子,不可能的,你是不是听错了?辟支佛不消供养,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可能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观点,不然虚空藏菩萨也不会乱说,但是佛陀说:哪有这回事?没有这回事。辟支佛虽然不能说法度人……就像《中论》里讲的,辟支佛不是以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他是独觉,不管是麟角喻独觉,还是众行独觉,都不是依靠讲经说法。有些经典中,众行独觉也有个别的会讲经;但一般来讲,讲经说法不是独觉的专业。但是独觉入于三昧定,从中起定以后,可以大显神通,身上出现猛厉的火焰,降下大雨,有的变成没有、没有的变成有,让凡夫人生起信心。通过示现神变度众生,所以他有这样度众生的能力,不消化供养是不可能的。佛陀跟虚空藏菩萨说,独觉肯定可以接受供养,没有什么问题。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经中所说。邪见破戒。不得共一国同住。一河饮水。说戒布萨。忏悔自恣。此人名为。退失圣道。不入众数。云何而言。得消供养。若消供养。即与诸佛。同受应供。过于罗汉。辟支佛等。唯愿世尊。分别说之。我闻此已。亦为众生。如佛解说。令得度脱。

这时,虚空藏菩萨也是不那么容易放过,还要继续问。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有些经中说,邪见、破戒是非常严重的,在小乘当中,破戒的人不能共住,持邪见的人也不能共住。不得共一国同住,这里所谓的“国”,可能是指在一个地方,一个群体当中,有这个意思。

密宗中是这样。显宗个别经典中也说,破戒的人不能跟僧众一起共住,不能一起睡、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一起同行。但是密宗里说得更清楚,包括《闻解脱续》中说,尤其破密乘戒的人,连一个山沟的水都不能喝,都不能在一个山沟里共住。比如说,这个山沟有个破誓言的人,那整个山沟都有晦气染污,对大家不好。

说戒、布萨、忏悔、自恣,都是僧众共同的羯磨仪式。此人名为。退失圣道。这个人已经从圣道当中退下来了,破戒、破见,不能入于僧众的群体当中,佛经中这样讲过。那这样的话,破戒的人、持邪见的人,连僧众的资具都不能共用,垫子不能共用,僧众的经堂不能共用,不能跟僧众一起用餐……那这些人怎么念一个《圣大解脱经》就完全没罪了?虚空藏菩萨问问题还是比较尖锐。

佛经中确实有,尤其是密宗当中,破誓言是非常麻烦的事,金刚道友间吵架、上师弟子间吵架,自然而然有一种晦气。我前几年翻译的空行母传记中说,她经常受到破誓言的晦气,包括她的几个孩子,有些在胎中难产,有些因为金刚道友不和、和上师的矛盾,刚刚降生的时候就死了——两个孩子死了,后来只剩下一个。前行中也有一位大德、大成就者说,除了破誓言的人以外,没有什么能害我。所以,晦气确实也会有。

当然比较而言,破小乘的戒律和见解,不那么严重;尤其是破密乘戒,如果金刚道友不和、有严重的矛盾,那护法神不高兴。从很多前辈的高僧大德传记中可以看到,很多上师到最后因为有一些失坏誓言的染污而示现圆寂,或者中断事业,这种现象非常多。有时候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行为会影响整个师徒之间的关系、金刚道友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严重的。

世亲论师的传记中说,世亲论师在尼泊尔看到一个僧人种地,生起厌烦心,马上示现圆寂。有时候我想,世亲论师那么精通显宗、密宗,称为第二大佛陀,看到一个出家人种地,自己就马上倒念尊胜佛母的咒语,示现圆寂。按理来讲,不会那么玻璃心吧?有时候很难说,即便是圣者菩萨,他们最后示现圆寂,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因缘。那个时候是看到僧人种地,如果现在看到出家人开拖拉机、玩抖音,比种地更……现在有些出家人的行为更可怕,这样确实有很多感想。

虽然下面佛陀回答的时候说没事,但有些佛经中确实都会说破戒的晦气、破见解的晦气。比如金刚道友之间经常吵架,像这样的人,有些经典中说这叫做恶友。因为他经常给别人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直接影响戒定慧,这样的话,自己的相续当中不会产生智慧和禅定,别人的相续当中也不会产生。所以,我们要远离的恶友实际上是这些人,尤其初学者需要远离。像阿底峡尊者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依靠这些恶友,也许对修行有帮助,但一般人来讲很难。相对破戒的人,破见解的人更可怕,他口口声声说上师的过失、说法的过失、说道友的过失,这个人全是晦气,跟他稍微坐一会,就一大堆晦气,回来以后要马上点香,开始念咒语,“嗡啊吽……”破见解、破行为的人,有一种晦气,我们都不敢说没有,是有的。

讲《圣大解脱经》功德的时候,对于有些经本来的意义,佛陀用其它稍微婉转的语言来回答,有这种情况。

云何而言。得消供养。若消供养。即与诸佛。同受应供。过于罗汉。辟支佛等。唯愿世尊。分别说之。我闻此已。亦为众生。如佛解说。令得度脱。虚空藏菩萨问:有些经典中把邪见破戒说得很严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能消这样的供养,跟佛没有差别,跟佛一样接受供养,这样的话,过于阿罗汉、过于辟支佛,那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唯愿世尊分别为我们解说,很多众生像我一样有怀疑。我闻此已。亦为众生。如佛解说。令得度脱。佛陀怎么说,我也给他们怎么说,令这些众生得到度脱。不然可能前后有一些矛盾,这些众生很难明白。

戒律《花鬘论》中讲过,无学者像主人一样直接享用,有学者依靠别人供养可以享用,具有禅定、具有闻思的人有开许。我以前翻译的净土《极乐愿文大疏》里引用过这个教证,《花鬘论》的原文是不是这么说的?禅定、持戒,藏文当中是禅定、读诵,这个到时候看一下原文怎么说的。我当时没有找到原文,藏文当中是有的。

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者。慈悲具足。哀悯众生。而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此经境界。非声闻缘觉所知。亦非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达。善男子。我常为行菩萨道者。说施行檀。不观好恶。福田成就。而说是言。布施畜生。得百福报。布施阐提。得千福报。善男子。断善根者。死趣阐提。无惭愧者。死趣畜生。畜生阐提。果报熟者。尚能受供。种人福田。何况此人。以是义故。今此大乘。大通方广。威德力大。不可思议。能使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邪见烦恼。悉得除灭。能受供养。

佛告诉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好像今天问什么,佛都特别开心:非常好非常好,好弟子,你今天为了慈悲这些众生,代表这些众生,悲悯这些众生,问了这么好的问题。你现在好好听,并且好好思维意义、忆念,我把这些问题分别为你解说,这个问题对我来讲很简单,你不用害怕,没有什么问题,应该可以给你解答。

此经境界。非声闻缘觉所知。亦非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达。佛说,善男子,这部《圣大解脱经》的境界、功德,不是声闻缘觉所了知的,如果不是声闻缘觉的境界,那诸魔外道、凡夫的思维更不可能了知。此经的功德我们谁都很难想象,只有佛陀才能知道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功德。汝亦得达。虚空藏菩萨,你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当然不如佛。

下面讲一个比喻来回答上面的问题,破戒的、破见解的人念这部经典真的能享用信众的财产吗?是可以的。为什么可以呢?

善男子。我常为行菩萨道者。说施行檀。不观好恶。福田成就。佛告诉虚空藏菩萨,善男子,我经常为学菩萨道说布施。不观好恶。福田成就。布施的过程当中,不会这个应该布施、那个不应该布施,可爱的人布施,不可爱的、特别可怜的、丑陋的人不布施,不会这样,而是一视同仁、平等地布施,福田成就,因为没有分别布施的对境,以这样的原因会成就。

平等地布施很重要,《增壹阿含经》云:“施当普平等,终不有所逆,必当遇圣贤,缘斯而得度。”意思就是说,要做平等的布施,不会有违背,最后必定遇到圣者,以此因缘让众生得到解脱。

以前我讲过五台山文殊发塔的功德。当时五台山来了一个女的,怀里抱着一个、手里拉着一个——带着两个孩子和一个小狗。那个寺院的管家先给她布施,她说:我还有这个孩子、那个孩子,还要给这个小狗。管家勉强给完之后,她又说,我肚子里还有孩子……管家没有布施,把她撵走了。当时那个女人留了一点头发,后来腾到虚空中,两个孩子变成童子,狗变成了狮子,说“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讲了平等布施的功德,最后消于虚空,管家特别后悔。北魏年间,有人发心把头发做成佛塔。明代重新打开佛塔的时候,头发还有,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颜色,特别稀有。

而说是言。布施畜生。得百福报。布施阐提。得千福报。善男子。断善根者。死趣阐提。无惭愧者。死趣畜生。畜生阐提。果报熟者。尚能受供。种人福田。何况此人。佛陀在行持布施的过程当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施物,经常平等给予众生,如此都成为福田:布施畜生得百种福报,布施一阐提得千种福报,因为他是人,善根比畜生多一点。佛告诉善男子,断善根者死了以后成为一阐提,藏文中有不报恩的人、无惭愧的人死了以后变成畜生。畜生和一阐提的果报成熟以后,都可以变成应供,而且为别人种福田,更何况此人。

大家应该明白这个内容了吧,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有点糊涂。佛陀说,我经常做布施的时候不分别,连一阐提、旁生都要布施,一阐提的功德大,旁生少,但是都能成为福田。虽然他们是世界中最低劣的两类众生,比如给小猫、小狗吃的,给一阐提,但他们是福田的原因,布施是有功德的。与这个相比,虽然破戒、破见解,但是持有《圣大解脱经》的人更不用说。连没有受持《圣大解脱经》的一般众生作为对境布施,都可以成为福田,那在这个基础上还持有此经,那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破戒者、持邪见者、造五无间罪、诽谤正法的人,如果持有此经,你给他布施没问题。

以是义故。今此大乘。大通方广。威德力大。不可思议。能使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邪见烦恼。悉得除灭。能受供养。因为这个原因,《圣大解脱经》,大乘。大通方广,他的威力非常大,不可思议。以此推理,《圣大解脱经》的加持和威力不可思议,因此能使破戒的、造五无间罪的、诽谤正法的、持邪见的、具足烦恼的人,使他们的罪业通通灭除,而且这些人也可以接受供养。

藏地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谤法、杀生,造各种各样的罪业,包括有些出家人还俗了,他的人生当中有一种后悔、阴影。那些人到晚年时特别重视《圣大解脱经》,晚年一直念,自己为了忏悔,为了福报的增长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念诵,这很重要。

在座的各位,我们不像以前初劫时一样,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或者生活当中,多多少少肯定有犯戒律的、破见解的,甚至有意无意诽谤正法和上师……如果能念这部经典、经常供养这部经典,哪怕实在没有时间念,放在佛堂里经常供香、供水,确实功德非常大。

现在很多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以前造过一些恶事,从此觉得自己是失败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不慈悲,那怎么能谈起对别人的慈悲呢?连自己做人的信心都没有了,觉得自己一辈子做了很多别人知道的、不知道的坏事,自己心里有阴影,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没有勇气进行忏悔,没有勇气继续学法,“一切的一切都完蛋了,就这样走下去吧。无所谓,堕落就堕落吧”,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这不是智者的选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能有一些罪业,依靠这样的经典忏悔,我觉得很有意义。你们听到《圣大解脱经》传承的人,临死前听过这部经,应该算是有意义的。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大通方广。威神之力。亦不可思议。受持经者。其人功德。亦不可思议。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不可思议无边功德。

虚空藏菩萨又来了一个问题。虚空藏菩萨终于明白了:哦,知道了,佛陀,我现在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来的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议,《圣大解脱经》的威力和加持也是不可思议的,受持这部经典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是不是三个不可思议?佛陀说:是的是的,你现在明白了,确实你现在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功德。

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佛陀功德不可思议,佛法功德不可思议,僧宝功德不可思议,于不可思议生信,异熟果报不可思议。确实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尤其是佛陀的智慧和功德不可思议,不然不可能发现这样的经。这部经典的威神力和加持力不可思议,每个人都可以受持这部经典,我们得到的功德也真的是不可思议。有时候佛经也比较玄妙,真的自己好好想一想,人世间当中遇到了这些经典以后,无始以来所造的业力也可以有机会清净。人世间当中觉得自己很多方面特别失败,依靠这部经典确实有了信心、有了自信,燃起了希望之火,也是有意义的。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念往昔。过去有劫。名曰清净。我于此劫。供养九十二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以行小乘。多诸过罪。犯戒无量。是诸如来。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乐见。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梵音。我于此劫。供养二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心喜。我于此劫。供养八万四千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救苦。国名庄严。佛号大施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亿诸佛如来。得闻此经。烦恼永除。自犹未睹。我于尔时。皆以一切不可思议供养之具。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见与我授记。善男子。我于往昔若干劫中。供养若干诸佛如来。尊重赞叹。烦恼得除。具足声闻威仪禁戒。净修梵行。学行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骄慢嗔恚愚痴。忍辱慈心。如闻能说。勤行精进。一切所闻。受持不失。独处远离。入诸禅定。出禅定已。随所闻慧。读诵思议。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何以故。所受禁戒多毁犯故。深着声闻二乘行故。不闻大乘方广经故。以是义故。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应当远离二乘之行。修集大乘方广经典。则得授记。若我从一劫至另一劫。说是佛名。不可得尽。善男子。我过是后。得见定光佛。为无量大众。说是大乘大通方广。我于尔时。得闻得见彼佛所说。受持读诵。思维其义。即得无生法忍。定光如来。即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是故。善男子。受持是经。疾至佛地。况消世间。人天供养。

下面佛陀讲了自己没有遇到这部经典之前好长时间没有得到授记的整个经历。过程比较简单,字面上过一下。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念往昔。过去有劫。名曰清净。我于此劫。供养九十二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以行小乘。多诸过罪。犯戒无量。是诸如来。不见授记。佛陀想起往昔有一个劫叫清净劫:我在这个劫当中供养了九十二亿那由他如来,那个时候行持小乘戒律,经常出现很多罪过,犯了无量次的戒律,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如来没有对我授记。在第一个劫清净劫当中,供养了那么多的佛,但是因为当时的戒律不清净——佛陀因地时犯过无量次的戒律,所以当时没有得到授记。

复过此劫。劫名乐见。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过了这个劫以后,有一个劫名字叫做乐见劫,供养了四十二亿如来,这些如来也没有对他授记。可能佛陀的因地也是比较调皮,不太听话,犯了很多戒。前天有一个道友到我那里来,他说:我已经念了一百万遍上师如意宝的祈祷文,连一个梦都没有,怎么办?一边流鼻涕一边很伤心。我说没事,念了一百万也没啥,以后继续努力。在这么多的佛面前没有得到授记,佛陀还是不失望的。

复过此劫。劫名梵音。我于此劫。供养二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心喜。我于此劫。供养八万四千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救苦。国名庄严。佛号大施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亿诸佛如来。得闻此经。烦恼永除。自犹未睹。我于尔时。皆以一切不可思议供养之具。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见与我授记。第三个劫,劫名叫梵音劫,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劫当中供养了二十二亿如来,这些如来也没有对他授记;再过了这个劫,劫名叫心喜劫,在此劫供养了八万四千如来,这些如来也没有对他进行授记;过了此劫,有一个劫名叫救苦劫,那个时候的国土叫做庄严国土,佛号叫大施如来应供正遍知,藏文当中佛的十个名号都具足。在这个劫当中供养了四十亿诸佛如来,那个时候勉强听到这部《圣大解脱经》的经名——到第五个劫的时候才听到这部经的名称。这部《圣大解脱经》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与《妙法莲华经》一样,很多如来面前都出现这部经。听到这部经的名称时,烦恼障永除,但是自犹未睹,还没有真正见到此经的内容。藏文当中比较明显:虽然听到经名,还没有看到本经真正的内容。所以,以各种各样一切不可思议的资具来进行供养这些如来。刚才供养了四十亿如来,只是听到一个经名,没有看到经文的内容,佛陀又用不可思议的资具进行供养,但如来也没有对他进行授记。

善男子。我于往昔若干劫中。供养若干诸佛如来。尊重赞叹。烦恼得除。具足声闻威仪禁戒。净修梵行。学行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骄慢嗔恚愚痴。忍辱慈心。如闻能说。勤行精进。一切所闻。受持不失。独处远离。入诸禅定。出禅定已。随所闻慧。读诵思议。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这里是简单的总结。佛告诉虚空藏菩萨,我住于往昔若干个劫——虽然前面只说了五个劫,但其实有若干个不同的劫。佛陀在若干个劫当中供养若干诸佛,各种各样千千万万的如来,每次供养的时候,会尊重赞叹,非常精进地修,具足声闻威仪,受持戒律,勤修梵净行,行持所有出家的行为,在这些如来教法当中学布施、一切持戒及十二头陀行,远离骄慢、嗔恚和愚痴——这里没有说贪心,藏文中也没说。经常修安忍和慈悲心,如闻能说。勤行精进。如理如法按照如来所说的法精勤修行,凡是所听到的法都不忘记,努力受持、行持,不会失去,不是今天听一堂课、明天忘了。每一个如来面前听的法,都像高级讲考班一样,天天记录;一天不讲考的时候就不记录了,开始入定(师笑)。依止寂静的地方入于禅定,从禅定当中出来的时候,还是随着不同的环境开始听闻正法,读诵思维,但佛陀也不见这些如来授记。

这一段宣说了佛陀因地依止如来、勤奋修学的整个过程,虽然他又禅定,又精进修行,又听闻,又断除贪嗔痴,一直非常努力——有些修行人还是很认真很努力,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授记,这是为什么呢?

何以故。所受禁戒多毁犯故。深着声闻二乘行故。不闻大乘方广经故。一方面,他当时所受持的禁戒很多地方有所毁坏,当时受的戒律不是很清净,多次犯戒;还有,深深耽著声闻和缘觉二乘的行为,不闻大乘方广经典的缘故。在某些意义上讲,行持一些小乘的戒律、修行,当然是佛的非常不可思议的行为,但是没有闻到大乘佛法,真正要得解脱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我正在翻译《称赞大乘功德经》,里面说如果前世闻了大乘法,还是很有差别的。佛陀每个毛孔示现各种光芒,降下法雨,给众生传法,佛陀传的是同一个法,但是二乘根基的人,他听到的就是二乘的法;以前听到的是种种乘,听到佛陀所说的是种种乘的法;以前是人天乘,听到佛陀所说的是人天乘的法;以前听过大乘无上乘的,听到佛陀所说的是无上乘的法;以前诽谤佛法的人,会在无量劫中堕入恶趣人天感受痛苦,业尽后听闻大乘佛法即能信受;以前什么法都没有听过,此时只能看到佛陀在众会当中,但是听不到法音。前世听闻大乘佛法真的很重要,今生虽然不能得到解脱,但是每个人听到这些大乘法后,那下一辈子、再下一辈子有机会解脱,“有救了”,对吧?

以是义故。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应当远离二乘之行。修集大乘方广经典。则得授记。所以,菩萨摩诃萨应该远离二乘之行。《称赞大乘功德经》讲得比较多:宁可堕入地狱,宁可堕入旁生,宁可堕入饿鬼,宁可在火坑当中救众生,但是不能行持小乘的四果。小乘的四果当然是断除烦恼的解脱法,但是没有断除自私自利心的话,是大乘最大的敌人。在座的各位,要通达大乘佛法真正的教义。

远离二乘之行。修集大乘方广经典,作为菩萨摩诃萨,要远离世间乘和二乘,一定要修大乘方广经典,才能得到授记。

若我从一劫至另一劫。说是佛名。不可得尽。佛陀讲,我从一个劫到另一个劫之间一直讲这些佛名,以前依止过的、供养过的、积累过善根的佛名,不可得尽。佛陀在因地时依止过多少佛陀:第一个阿僧祇劫依止了多少佛陀,第二个阿僧祇劫依止了多少佛陀,第三个阿僧祇劫依止了多少佛陀……我们在其它经典中也说过,这些佛名一个劫都说不完,特别特别多。我们佛教徒不要想今天听一节课、明天立竿见影,马上要证悟空性,不能这么想,佛陀多生累劫当中不断升华、不断积累资粮才能获得成就,我们也应该有长远的理想、长远的发心。

善男子。我过是后。得见定光佛。为无量大众。说是大乘大通方广。我于尔时。得闻得见彼佛所说。受持读诵。思维其义。即得无生法忍。定光如来。即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佛告诉虚空藏菩萨,善男子,我过了那么多说不完的佛以后见到了定光佛,定光佛正在为无量大众。说是大乘大通方广。这个时候定光佛正在给无量众生讲我们这部《圣大解脱经》,大乘大通方广。佛说,我在这个时候,在定光佛面前……释迦牟尼佛最开始在哪一位老师面前听到这部经的呢?定光佛老师,在他面前听到的。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是谁呢?就是定光佛。佛陀当时在定光佛面前听到、见到这部经典,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并且思维教义,这个时候得到无生法忍。佛陀依止了那么多佛都没有得到授记、都没有得到无生法忍,后来定光佛对他进行授记:你在未来的时候,当得作佛,佛号叫释迦牟尼佛如来应供正遍知。从某种意义上讲,佛陀的事业是无边无际的,还有很多其它的授记因缘。在所有授记的因缘当中,其中之一是在定光佛面前听到这部经典以后获得无生法忍,才能获得授记。

是故。善男子。受持是经。疾至佛地。况消世间。人天供养。所以,佛陀告诉诸位善男子,一定要受持《圣大解脱经》,如果这样,能在非常快的时间中到达佛地,更何况消世间人天供养。人天供养倒是小事,别人供养多少,你都可以大口大口吃着,没有什么。过两天有多少供养,稀饭、人参果……不用担心,只要一边拿着《圣大解脱经》、一边享用,没有任何问题。(众笑)

今天讲到这里。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