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开启修心门扉 > 正文

开启修心门扉07(25课版)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4/22 2:19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继续讲《开启修心门扉》这部殊胜论典。本论分了十九个方面,主要引导我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生起清净的修法意乐,这样才可以顺利入道,顺利的发起菩提心,修持大乘的殊胜妙法。所以这样一种入门的修心法门,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

本论有个明显的特色,金厄瓦尊者引用的佛菩萨、论师们的教言,全都是关于舍弃今生世间八法、如何生起出离心方面的教授。他们都是大乘的论师或大乘的菩萨,具备圆满的菩提心。可以推知,他们宣讲心舍现世,生起出离心厌弃轮回的目的,并不单单让我们停留在舍弃今生上面。舍弃今生是为了相续中顺利生起清净修法的功德,为了以后生起菩提心做铺垫。

有了这种殊胜的修法,以后修菩提心就会很容易生起。生起的菩提心也是非常纯净的,清净无伪的菩提心。这一点必须要了解,否则就会认为生起了出离心之后,根本不需要发菩提心、不需要修持高深的大法。实际上这些尊者所行持的就是在清净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殊胜的空性修法、气脉明点的修法、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这些他们相续中都是现证的,所以并不排斥这些高深的法,而是排斥初学者对修法的次第颠倒。按照这种次第修下去,最终还是需要修持空性、大圆满等殊胜教法的。

今天从无著菩萨的教言开始讲:

无著菩萨的一席话,也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理屈词穷。

无著菩萨就是无著贤菩萨,也就是图美仁波切。他的话也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理屈词穷。心术不正的人就是为了贪图享受找很多理由,不愿意修持心舍现世的妙法。但是无著菩萨这一席话,把他们的理由全都磨尽了,从根本上让他们没话可讲:

“趋入正法解脱轨道时,全神贯注奔于此生荣,

无有更甚于此之违缘,是故应当将其悉舍弃。”

“趋入正法解脱轨道时”主要就是讲已经进入佛门,趋入了小乘道或大乘道,或密乘的修法。或受了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不管是真修行人或假修行人,反正在行式上都已经趋入了正法的解脱道了。

这时一些假修行人没有把心思放在清净的解脱道上,而是“全神贯注奔于此生荣,”“此生荣”就是此生的荣华富贵,完全追求今生的荣华富贵。如果这样,“无有更甚于此之违缘,是故应当将其悉舍弃”,在修行人所有的违缘障碍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修法如果有违缘,相续中不可能生起清净的功德,要生起清净功德必须要抛弃违缘,修持顺缘。对于修行人来讲,最大的违缘就是贪执现世,“全神贯注奔于此生荣”。对于内心还没有泯灭修法正念的修行者来讲,应该把这些心念全部抛弃。

如果心已经被迷蒙得没办法分辨了,或成了佛教油子,根本听不进去的时候,让你抛弃也不一定抛弃得了。这段教言是针对心已经错乱,已经走入错道,但内心修法的善念还没有完全泯灭的一类人,让他认识到这个过失,认识到这是违缘之后,以最大的努力把这个非理作意全部抛舍。

无论如何勤于闻思修,如若杂染恶劣此意念,

犹如珍馐掺杂下劣粪,以胜转劣必定无怀疑。

这是针对进行闻思修的人讲的。大家知道佛陀的正道次第就是闻思修,《俱舍论》也讲过,要现证佛道完全都靠闻思修。佛教的精髓也是闻思修。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正在做闻思修的事业。无著菩萨就讲“无论如何勤于闻思修”,不管怎么样闻思修,不睡觉、不吃饭,每天听四堂课、八堂课,或每天思维十小时、二十小时。“如若杂染恶劣此意念”,如果心中杂染了贪图今生的想法,“犹如珍馐掺杂下劣粪”,就像美妙的饮食中掺杂了下劣的粪便,像这样的珍馐就没办法享用了,只能倒掉。所以“以胜转劣必定无怀疑”。

缘佛法闻思修本是很殊胜的事业,但相续中有了这样的恶劣分别念,那么殊胜的事业必定会转为下劣的事业。最终一切胜法也只能抛弃,无法享用。

这两个颂词是总说如果贪执世间八法,就没办法做清净闻思修佛法的事业。下面的颂词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切过患的根源都是贪图现世。

师徒兄友亲戚忙争斗,恶言劣行全然不顾忌,

勤苦劳作积攒诸受用,皆因恶念主宰而导致。

上师和徒弟之间、兄弟之间、亲戚之间,有时也是忙于争斗的。为什么呢?上师和徒弟之间,如果在名利、受用方面有抵触的时候,师徒的名份,或世间的道德规范全然不顾了,恶言劣行全都出来了。互相说恶言,做很多非法下劣的行为,全然不顾忌恶劣的名声,不顾忌一切因果。这就完全来自于贪图今世。

然后兄弟之间应该情同手足,但是如果有了财产、利益方面的争斗时,也什么都不顾忌了。这样的事情在世间层出不穷,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弟,到分家的时候为争遗产打得不可开交。小时候就没有这样利益的冲突。长大之后知道了财产的作用,贪欲心开始强大,又有能力去争取的时候,遇到财产的冲突,必然作出这些争斗,恶言劣行全然不顾忌。

还有亲戚之间也是这样,平时大家都很好,一旦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也是忙于争斗,恶言劣行全然不顾忌。

还有师徒联合起来,对其他的怨敌做恶言劣行的也有;亲戚和怨敌之间做争斗的也有很多。或寺庙之间、宗派之间做争斗。要不就是为了财产,要不就是名声,要不就是利养恭敬等等。这些争斗的根源就是人们所图的世间八法。如果大家都把这些抛弃了,哪有什么可争斗的呢?双方都把财产地位等等看成粪便一样,没有太大执著,那谁得到了还不是一样?失去了也没什么真正的损失。所以成就者知道世间一切争斗的来源就是世间八法。

还有勤苦劳作积累诸受用,全都是贪执今生的恶念主宰的。世间人起早摸黑,不顾一切代价,就是为了得到今生的种种受用。有些修行人虽然不能像在家人一样杀生或偷盗,但有时候为了得到受用,会运用邪命。诈现威仪或傍敲侧击等等,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恭敬、财产。如果我们放舍了今生的贪恋,那就根本不可能为了积攒这些受用去劳苦奔波,不可能积攒这些邪命的罪业。

为了摧毁他人之福财,竭心尽力斗殴且争论,

毁坏自他今生及来世,彼心已为恶念魔盘踞。

这就是讲着魔的情况。我们肯定认为,哪个人发疯或胡乱说话的时候就是着魔了。这是着外魔,这个容易发现,而且通过上师的加持很容易遣除,通过念加持力大的经咒,很快就可以遗除。但是着了贪图今生的这个恶魔,就不是这么容易遗除了。一方面它很难认识,不像外魔,发疯发狂,别人一看就知道着魔了。贪图今生的魔会在我们内心隐藏的非常善巧,自己不容易发觉,别人也不一定能发现。除了一些具证上师,通过他殊胜的智慧,可以发现你贪执世间八法的念头,直接给予呵斥。

比如以前有个比丘,去朝拜华智仁波切,华智仁波切见到他就大呼:鬼王来了!为什么说是鬼王来了呢?因为这个比丘内心有贪图今生的念头。但是在行为上三乘戒律护持得相当清净,学问、威仪相当如法。因为内心有魔盘踞,所以华智仁波切称他为鬼王,就是有这样的根据。

像华智仁波切这样的大成就者,可以一眼看出这个人相续中的分别念。乃至于他相续中的我执、贪执今生的这些念头没有去掉之前,华智仁波切根本没给他传法,还用很多方法折磨他。就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抛弃今生的贪恋。最后他的法器成熟,华智仁波切给他讲了教言,他的进步相当迅速,成了一个真正的好修行人。

所以不是大成就的上师直接指点、呵斥,有时根本认识不到这个问题。自己都认识不到,其他愚笨的信众也不一定认识的到。就认为自己是好修行人,别人也认为你是好修行人。但实际上已经着魔很深了。所以我们要认识着魔的情况,通过像《开启修心门扉》这样的殊胜猛咒,修行以后把这个魔驱逐出去,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清净。

着魔总的来讲就是贪图今生,这里是一个具体的例子:“为了摧毁他人之福财”。自己对福德、财产非常耽执,当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时候,嫉妒心就没有办法控制了。我们观察,这个嫉妒心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来源于贪着今生、贪着名闻利养,否则怎么会嫉妒呢?

通过嫉妒心引发,为了显出自己的名声,或自己获得更大的财富,就竭心尽力、绞尽脑汁去争斗,想摧毁别人的福财。这样实际上是毁坏自他的今生、来世。如果对方的修行也不好,遇到诋毁他也不可能忍受的,也会以牙还牙,很明显自他都摧毁了。今生的清净戒律、修行不要提了,后世也一定会堕入恶趣中的。

还有一种情况,对方是个高僧大德,福德财富圆满,修行也很圆满。当他遇到攻击、诋毁时,根本不当一回事,不理睬你,这样他的相续是不会被摧毁的。但是自己的今生来世就被摧毁了,因为诋毁了一个修行好的高僧大德,对他做了非法行。

还有一些跟随你的愚笨者,以你的行为作为准绳,跟着诋毁。这就把其他的众生也带入深渊之中。所以这也叫毁坏自他今生及来世。“彼心已为恶念魔盘踞”,恶魔已经盘踞在心中了。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有时别人财富圆满,自己没有,心生嫉妒。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着魔的情况,它根源就是贪着今生。对名声、高位、利养等等,都非常贪执,所以才会出现嫉妒、自赞毁他的情况。要从根本上灭除嫉妒心的话,就要放弃今生。如果把今生的一切全部放弃了,嫉妒的缘和对境就没有了,嫉妒心根本生不起来,绝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修行人。

手中高擎经论之明灯,却为利敬眷属而伤神,

迈入恶业深渊者眼目,已为恶念眼翳所障蔽。

“手中高擎经论之明灯”,就是对犹如明灯一样的经论做闻思修。为什么把经论比作明灯呢?因为经典和论典中指出了修行的方向、方法,犹如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们修行的道路,照亮了我们的身心。

高擎经论的明灯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像法师、堪布、上师等等,他们在讲经说法;一是普通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阶段也叫高擎经论的明灯。一面在传讲、学习殊胜的经论,一面为利敬、眷属伤神。前面讲过,上等人为了上等的名声、利敬而奔波;下等人为了下等的利敬和名声而奔波。这样的人就已经迈入恶业深渊了,自己还不一定发现。

擎着明灯,不知不觉进入深渊之中,自己还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他的眼睛已经被蒙蔽了“已为恶念眼翳所障蔽”,已经被“贪着今生”这个恶分别念的眼翳蒙蔽了。这里讲利敬眷属,只是仅举一例而已,实际上还有很多。

有了眼翳蒙蔽之后,根本看不清楚哪个是正道,哪个是深渊。所以正在学习经论的时候造下很多恶业,死的时候堕入深渊,无力自拔。实际上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刚入道的时候还有一颗寻求解脱心,但是入道之后,没有好好通过这种殊胜的经论来调伏自心的话,时间一长,慢慢就已经错道了。如果这时还没有明眼的善知识指引,那就会越陷越深,最后无力自拔的情况会出现。

为寻广大名声眷属等,纵然广施财物然其业,

仅获微小低劣之果报,定遭恶念冰霜之袭击。

这是另外一类,有些人为了寻求广大的名声、眷属、受用等等,纵然广施财物,给灾区捐赠衣食,或给寺庙捐钱修建,或资助其他修行人。数量、次数都非常多。但是他的发心不是为了积累菩萨道的资粮,不是为了自他获得解脱。这样布施的业仅获微小低劣之果报。因为发心不正,无法获得清静的果。所以做布施的时候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千万不要为了名声,或聚集眷属。这些都是不清净的发心,果报微小,低劣,或根本没有果。

“定遭恶念冰霜之袭击”,这种表面上的善法,肯定会受到冰霜的袭击。就像种庄稼,幼苗初生就遭到冰霜的袭击,马上就会死掉,无法产生果。即便侥幸有果也是非常微劣的果。

我们做这样广大的闻思修,或做广大的布施,如果发心很下劣的话,或者根本没有果,或者即便有果,都是非常微劣的。阿底峡尊者讲过:如果得到果,即生也就是这些,后世有三恶趣等着。肯定会遭受冰霜的袭击。

佛陀也讲过,对于出家人来讲,布施财物不是最主要的修法,最殊胜的修法就是依止知足少欲,在深山寺院中对佛教的经论闻思修,精进努力。这才是出家人的正业,布施主要是在家人行持的。一个出家人刚入道,如果不知道佛陀讲这些教言的苦心,自己内心还没调伏,就想做广大布施的事业。这时不去社会上奔波,到处呼吁、到处找钱,哪有这么多财物做布施呢?在积聚广大资财的时候,很容易被世间八法所转,最后自己的修行彻底失败。

所以出家人主要是知足少欲,然后精进修持禅定、智慧,就可以迅速证道。证道之后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说的:大地上的众生无量无边,度化众生的机缘到处都是。反正只要一成就,哪个地方都有弘法利生的因缘。所以现在不要着急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否则自他二利都可能失毁。初学者不是去做弘法的时候,初学者是守护相续的时候,安住一地好好修习禅定智慧。其他表面工作无法和正道相应的。

励护净戒然为利养等,网罗缠缚难入解脱轨,

轮回狱中束缚之铁链,已经攥于此恶念手间。

有些人外表护持清净的戒律,小乘的别解脱戒,从“根本”乃至于“恶作”之间,都守护的很清净。表面上菩萨戒、密乘戒也很清净。但是内心贪着于利养,实际上三戒都不可能清净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从本体来讲,别解脱戒是通过出离心摄持的戒律。完整的别解脱戒,必须要有一个清净的出离心才可以获得。

既然这样,有些人就会想:现在我还对世间有贪念,那肯定相续中没有别解脱戒,那是不是我以前受戒没有得戒呢?或者还需要重新受戒呢?这是不需要的。堪布以前讲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作过详尽的阐释。没有生起清净的出离心去受戒,通过仪轨,戒体是可以得到,只不过这个戒体还不是真正的别解脱戒的戒体。有可能是善愿戒或救怖戒。但这时不需要舍弃戒律重受,只要看破今生,相续中生起一个清净的出离心,戒体自然就会转成别解脱戒了。

分辨这些的原因是说内心贪着利养,守护清净的戒律只是形象而已,真正的别解脱戒清净不了的;贪着利养恭敬,菩萨戒也清净不了的;有这么粗重的分别念,密乘戒也清净不了。表面上好像是守护的戒律相当清净,但是内心有名闻利养的束缚,无法步入解脱的轨道“网罗缠缚难入解脱轨”。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修行好,一观察连别解脱戒还没有得到呢,这个戒体还不是别解脱戒。居士戒也好,沙弥戒、比丘戒也好,实际上戒体还不是一个出离戒,还有什么可傲慢的呢?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励力舍弃世间八法,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解脱道的基础——清净的戒体。

“轮回狱中束缚之铁链,已经攥于此恶念手间”。我们已经被铁链牢牢的捆缚于轮回的监狱之中。捆缚我们的铁链,攥于贪图今生的恶念手上。也就是说我们是被自己束缚的,不斩断这个恶念,铁链是无法松懈的,我们就无法从轮回的监狱中逃脱。所以第一步必须要斩断今生的贪执,这样才有修持解脱道的机会。

长时禅观却以贪嗔念,自赞毁他挑衅引事端,

观修寂止频生不静念,皆因恶念莠草之根源。

有些人自认为是修禅定的禅师,或说自己不是闻思的根性,是实修派的。但是修禅定的人如果没有斩断今生的束缚,虽然表面上在“长时禅观”,长时间在坐禅。一旦从禅定中出来,贪嗔痴的分别念仍然炽盛,没有办法调伏,仍然会做自赞毁他的事,挑衅事端,自他都不得安宁。

本来坐禅的目的就是息心,就是一缘专注,寂止粗大的分别念。但是长时禅观的人出定之后,贪嗔的分别念反而非常炽盛、猛烈。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他在修禅的时候,就根本没有放下今生,就为得到一个禅师的美名,得到供养、恭敬而已。

“观修寂止频生不静念”观修寂止的时候,相续中不寂静的念头频频出生。原因就是“恶念莠草之根源”,“莠草”就是狗尾巴草、杂草。修持禅定的前提,必须要离开喧嚣的城镇到深山中。还有琐事必须要少,琐事一多寂止修不了,不清净的念头没有办法止住,频频出现。所以修禅定一方面内心要寂静;一方面要观待外缘,观待琐事的鲜少。如果观修寂止频生不静念,就是因为对今生的事情想得太多了,名声、安乐、高位、眷属想的太多。这些恶分别念的杂草都是障碍修禅定的根源。

病痛邪魔盗匪怨敌等,众人称为正法之违缘,

自心堪能彼皆成助伴,此等恶念方为修法障。

这个颂词分辨了周遍的障碍和不周遍的障碍。周遍的障碍意思是说不管怎么样,反正这个障碍是周遍的,没有特殊情况。不周遍的障碍是说有一部分可能是障碍,但另一部分可能不是障碍。

有人认为病痛是修法的违缘,病得很重没有办法修正法;还有邪魔,遭到邪魔的困扰,也没有办法修正法;有人认为盗匪经常来干扰、偷东西,是没办法制心一处修法的,所以盗匪是违缘;有人认为怨敌是违缘等等,都能称为修法的违缘。“自心堪能彼皆成助伴”,但这一类违缘是不周遍的,如果自心堪能,全都成为修法的助伴。

比如《前行》中讲到,华比丘尼通过龙病(麻风病)的助缘,修持十一面观音而成就的;还有通过邪魔干扰而入道的也很多,比如内地所说的“附体”,遭到邪魔附体没办法了,就开始皈依三宝入佛门,开始闻思修行获得成就的也有;然后盗贼把自己的东西全抢劫完了,之后就看透了世间入道的也很多;通过怨敌入道的也很多,米拉日巴尊者就是通过怨敌而入道的。

所以如果自心堪能,这些全成为修行的助伴,成为出离轮回的助伴,帮助自己看破幻身、看破世间八法的助伴。这些违缘你不能转它就成为违缘,能转就不是违缘。所以说它是不周遍的。

但是“此等恶念方为修法障”,这个是周遍的违缘,反正不管是谁相续中生起贪念今生这个恶念,绝对周遍障碍一切修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认识到,真正地障碍,了义的障碍,就是贪执今生、贪执世间八法的念头。我们修法念“智布格热”遣除违缘的时候,就是把贪执今生的念头作为违缘去遣除。一定要通过八大莲师、八大法行、八大持明、八大菩萨的威神力,通过这个缘起力,从根本上把贪图今生的恶分别念遣除掉,然后生起舍弃今生的清净心。我们平时修法要遣除的障碍就是这一个,这个遣除之后,就很容易趋入正法之中了。

操持此生荣华难偿愿,纵然成功欲享无机缘,自己终将迈上黄泉道,尔时财物眷等均无用,

这个颂词讲到,要追求此生的荣华富贵,这个愿望是难以如愿以偿的。一百个人同时去追求此生的荣华富贵,真正能成功的肯定就是一两个人而已,就是这个比例,不夸张的。所以失败的几率是相当高的,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

即便已经得到了荣华富贵,“纵然成功”了,“欲享无机缘”,真正要享受的时候又没有机缘了。我们可以观察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得到这些钱财、名声、地位之后忙的不可开交,还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有时得去捐款,不捐一点好像也不行,应酬这个,应酬那个。自己真正享用的有多少呢?真的没有多少。有人说名人很苦恼,确实。有了名声、地位之后,到处向他要钱,如果不给,这些媒体就开始给你登这个,登那个。这样自己也难受,必须要给。给呢又舍不得,心痛。所以说“欲享无机缘”。

就算是成功之后有机会享受,但也是非常短暂的。没有人找你要钱,自己什么也不操心,可以尽情享受。但是第三句讲的很清楚“自己终将迈上黄泉道”,这个时间很短暂。所以很多人成功之后,想方设法想长生不老,像秦始皇等等,得到之后想一直保持下去。但是没办法,反正时间一到必须要死,死了之后都要放弃。

所以“尔时财物眷等均无用”。我们追求世间八法,第一成功的几率太低了,不一定得的到;然后得到之后也就是这个结局。比如我们出家人,成了大法师了,到处都请,剪彩、奠基,做这个做那个,根本没有时间享受。而且你明目张胆去享受这些荣华富贵,肯定自己也不好意思,信众面前不好交代。最多买个好车,买个别墅,其它都要放弃,这方面能得到多少呢?

然后就算得到,马上也要死了,“终将迈上黄泉道”。如果长寿也就是几十年,如果不长寿也就是一两年,一两个月的时间,有什么意义呢?最后财物眷等均无用的。对于出家人来讲,这方面放不下是很悲哀的事情。在家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前面观察分析的这些道理,对出家人、在家人全都适用的。都可以此观察自己的相续,调伏自心。

终将离彼感受苦熬煎

死的时候一切受用全都要离开,眷属再多都要抛弃,感受苦熬煎。“感受苦熬煎”也可以从几个方面讲:第一个方面,比如说一个大法师,在世的时候享受荣华富贵,到处受到别人的尊敬、赞叹,没有受过什么苦。所以他对眷属、名声、高位特别的耽执。当他知道要死的时候,要抛弃这一切的时候,就要承受巨大痛苦的煎熬,因为实在舍不得放下,但是舍不得也得放下。他也知道自己病是治不好了,肯定是要死了,这是临死时的巨大煎熬。

然后是死了堕入地狱,还有更大的煎熬。今生造的些业别人没有办法来替你承担。还有就是即便从地狱中出来,轮转轮回当中,仍然要受长久的煎熬。所以各方面的煎熬是很多的。

如是思维当弃此生算。

这样思维好之后,就知道作为一个出家人或居士也好,全部要放弃此生的打算,此生的打算最后唯是痛苦,没有丝毫的安乐可言。学了这些教言,我们就知道无著菩萨的恩德是非常大的,方方面面,苦口婆心的对我们做了教诫,这个时候如果再无动于衷的话那就没办法了,那就只有按自己的路去走,虽然最终要解脱,但中间耗费的时间相当长。

虽然苦乐如梦如幻,地狱的火烧的时候也是如梦如幻。比如我们现在观察地狱众生的痛苦,所烧的身体通过“金刚屑因”观察,根本得不到微尘许的实有;能烧的火也没有。这两者没有燃烧的业也没有,那痛苦也没有了。我们怎么观察都可以,但实际上我们正在观察无自性的时候,地狱众生正在嚎叫,正在受到这样的痛苦。我们自己堕进去的时候也是空性的,也是如梦如幻的,但痛苦还是受不了的。

如果想要避免这样的痛苦,只有从现在开始斩断今生贪恋、盘算,修持正道。修行的痛苦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一段时间熬过去之后,就可以顺利的往生,顺利趣入清净道。从此以后所有六道的痛苦都不用感受了。所以这个问题善加权衡,虽然不愿意抛弃今世,但知道了道理就要努力抛弃。就像壮士断腕,手臂被毒蛇咬了,他知道把手砍下来好像很痛苦,但是不砍的话毒素遍布全身,不要说一只手,连整个生命都要抛弃的。修行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气魄。

我们现在不愿意抛弃,等贪恋世间八法的毒素遍满身心的时候怎么办?只能在恶趣地狱中去感受大苦了。还不如现在一下斩断,慢慢入道之后,终将获得殊胜的无漏大乐,自利利他的事业都可以成办。

因此,舍弃今生是极其深奥莫测之高法。

归纳前面无著菩萨的教言,我们就知道“舍弃今生”是极其深奥莫测的修法。一切过患的根源就是“贪图今生”,所有的过失都离不开这四个字。要避免这些过失就是“舍弃今生”这四个字,再也没有了。如果想远离所有的过患就舍弃今生,如果要得这样的过患就贪图今生,就是这样的。所以舍弃今生是极其深奥莫测的修法。

因为所谓“高深之法”应具有难以揆度、不易通达、遣除痛苦、成办安乐几大要点,并且于别处不具备,方可称其为“高深之法”。

为什么“舍弃今生”是极为难测的高法呢?尊者先把所谓高法的定义提出来,再把“舍弃今生”这个法用这样的定义来套一套,套得上去就是一个高法了。

那么高法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难以揆度”,就是不好测度的意思;然后“不易通达”,很难通达,有时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修行正法必须要舍弃今生呢?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就像思维空性,为什么思维空性、现证空性就能对治烦恼,就能从轮回中解脱呢?很难联系在一起。同样我们很难把舍弃今生和修持清净正法二者联系在一起,所以是不易通达的。

而且它也能遣除痛苦、成办安乐,一切高深之法都有遣除痛苦、成办安乐几大要点。“并且于别处不具备”,其他地方不一定具备。比如说内道的高深之法,外道的教法是不具备的,例如人无我空性。或唯识的观点在小乘中是不具备的,中观的观点在唯识中是不具备的。这就称之为高深之法,越往上越高深。舍弃今生的修法,在贪执今生不清净的修行者相继中是不具备的,或在外道中是不具备的,这是我们称之为高深之法的原因。

而舍弃今生之此法,即具有“难以揆度、不易通达”之特点。

下面就开始讲这两个要点。至于遣除痛苦、成办安乐几大要点,在后面还要阐述。下面这一段主要是以空性为例,和舍弃今生作个对比,就知道它是难以揆度、不易通达的高深之法。

在印度本土,无论在说有实的唯识宗以下的何者面前,提及“诸法无实,悉为空性”的言论,他们都会目瞪口呆,惊讶地高呼:“哎呀呀!简直是胡说八道!”并且一定会将言说者视为疯子。

这是以空性这个高深之法为例观察。在印度本土,“说有实的唯识宗”就是随理唯识宗,随教唯识宗也是把空性抉择完了的。而随理唯识宗保留阿赖耶识,保留这样一个实有的执著。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成实的心识,一切轮涅没有办法安立,一切解脱也没办法安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成实的法作为依靠处。唯识宗以下这些修行者,心中必须要有一个所缘,有一个所执著的东西,他才觉得踏实。如果一切都没有了,他就觉得空荡荡的不踏实。

所以在他们面前提及一切万法,包含阿赖耶识在内,都是无实有的,全是大空性的时候,他们就会听得目瞪口呆,而且会惊讶地高呼:“哎呀呀!简直是胡说八道!”因为随理唯识保留阿赖耶识的执著;然后下面小乘宗保留无分刹那心识的执著;还有其他外道、世间众生保留一切万法的执著。

所以对他们讲的时候,他们都会认为“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这哪里符合实际情况呢?如果一切万法是空的,那我们现在的身体是什么呢?我们的心识是什么呢?轮回和涅槃的基础是什么呢?”根本接受不了的,一定会将言说者视为疯子。有时把言说者诋毁为魔说,他们就说万法空性的观点根本不是大乘,而是佛涅槃之后,魔加持的龙树的师父宣讲的。这就讲到了高深的法和低劣的根器二者是没办法相融的。所以就体现了“难以揆度、不易通达”的特点。然后下面就开始对照了:

同样,如果沉湎陶醉于此生的安乐,则不论是地位显赫、一呼百应、高居大格西之位的大智者;

这里列举了一些身居高位所谓的高尚人物。如果高尚的人物都是这样的话,下面低劣的人物就不用讲了。所以这里只是列举一些大智者、大上师而已。并不是说我又不是大智者、大上师,肯定不是讲的我。这就是没有理解本论表达的方式。这些大智者、大上师尚且如此,没有经过广闻博学的一般人,更加应戒慎恐惧,这里包含了所有没有看破今生的人,所以不要误解。

还是万人敬仰、恭敬顶礼的大上师;或者能将四续部倒背如流、开启百部坛城的大成就者;

还有很多人敬仰,恭恭敬敬在他脚下顶礼的大上师;还有这样的成就者,能够将四续部倒背如流。四续部是整个续部的总称,虽然宁玛派有六续部的说法,但六续部和四续部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实际上四续部可代表一切密宗经典。能将事续、行续、瑜伽续还有无二续倒背如流、开启百部坛城的大成就者;开启百部坛城就是把时轮金刚或密集金刚的坛城等等开启、摆设,给大众灌顶。当然如果没有舍弃现世的话,只是徒具大成就者的虚名而已,别人也是想当然的称他为大成就者。但相继中连今生都没有看破的话,绝对不可能成为什么大成就者,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或者涂泥封门,闭关修本尊或扎龙的大行者;

或者把自己的房门、山洞用泥涂封了,在里面精进的观修本尊,或修气脉、扎龙的大行者。有时我们对这些好像非常羡慕:这个大成就者好利害,冬天都不穿衣服等等。这样也许可以生起一点点功德,但如果连今生都没有看破的话,是没有什么大意义的。这样讲并不是对扎龙这个法有抵毁,实际上扎龙是很殊胜的法,据说通过这样的气脉、圆满次第的修持,可以使风入中脉现证空性。教理学习和这样的窍诀修法目的都是一样,只不过扎龙是方便道,通过这个方便可以很快现证空性,是高深的法。

实际上这样的密法是在显教之上的,就是抉择完大中观、光明藏之后再趣入。趣入密宗之后事续、行续不一定主要修,就是在无二续中修圆满次第的时候修。所以这个修法应该相当高,是生圆次第中非常殊胜的修法。但是如果过于耽著气、脉、明点,有这样的执著心去修法,和圆满次第的本意是完全无法相合的,也无法真正趣入空性之中。

或者修持大手印、断法、大圆满的瑜伽师,即使口中像雷霆般振振有辞、天花乱坠地谈论着各种深奥的话题。

这些大智者、大上师、大成就者、大行者、大瑜伽师以上,他们口中振振有辞,都是谈论各类非常深奥的话题。

但因为没有着眼于此法,并了达其精髓,而煞费苦心地忙于此生的圆满与享乐。

虽然他们讲得很高,但从开始就没有把着眼点放在舍弃今生上面,更不要说了达舍弃今生的精华了。为什么说舍弃今生是非常殊胜的呢,讲到现在应该已经体会到了,实际上舍弃今生是一切佛法的精髓,如果离开了舍弃今生的修法,一切修法不成为真正的佛法,全部落到世间法中去了。之所以佛法和世间法不一样,就在舍弃今生上。所以没有了达这样的精髓,就煞费苦心的忙于此生的圆满和享乐,认为通过这种断法或大智者的名声等等,可以获得高位、恭敬,获得此生的圆满等等。

一旦提醒他们应当放弃这一切时,他们同样也会惊奇万状,大呼小叫:“哎呀呀!这简直是一派胡言!”

就像前面一样,给唯识宗以下讲万法空性时,他们都认为这是一派胡言。在大圆满的瑜伽士以下的这些人面前说要舍弃今生,舍弃一切荣华富贵、圆满享乐去修行佛法的时候,他们也会认为简直是一派胡言。

前面为什么要用空性来对应作比喻呢?因为是“同喻”,大家都认为空性的教言是高深莫测的。不管有没有舍弃今生,凡是已经入了大乘,入了中观道的修行人都共同承许空性的修法是高深的。所以就用这个和“舍弃今生”做对比。很少有人认为“舍弃今生”是高深的大法,所以这些大格西、大瑜伽士听到都大呼小叫:“简直是一派胡言,哪里有舍弃今生能够修成妙法的。”这就说明“舍弃今生”确实是不好理解、不好揆度的法,从这个方面成立“舍弃今生”是高深的大法。

对他人的规劝拒不听从,置之不理,并将此法视为畏途,一听其名便诚惶诚恐、毛骨悚然。

对他人的规劝拒不听从,因为他对世间八法的执着已经非常深厚了,所以当别人劝的时候,他置之不理。而且把舍弃今生的法“视为畏途”,视为一个恐惧的地方,视为修正法的障碍。一听到舍弃今生、舍弃世间八法、舍弃荣华富贵的时候,马上生起毛骨悚然的感觉,根本入不了心的。

这些大瑜伽士等等,最初也许没有善知识去引导他们。或者即便引导了,但是他没有重视。现在我们就要避免进入这样的歧途。如果刚开始没有注意调伏,当自己的名称已经变成一个大堪布、大瑜伽士、大咒师的时候,想让自己舍弃这些是相当的困难的。现在我们还没有成就这种大名声,就已经遇到这个教法了,而且反复串习,这个教法已经入心的时候,我们就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别人一说“舍弃今生”自己就会认同: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舍弃今生”就是一切修法的精髓。所以遇到境界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耽着。不会入歧途就是清净的正法。

若见到他人毅然决然地看破今生的高山景行,却不以为然地嘲讽道:“那人一定是哑巴或者一意孤行,不听从父母亲友等的劝告,而颠沛流离、四海为家的乞丐。”

看到别人毅然决然的方式看破今生、舍弃一切荣华富贵去行持正法的时候,他就会嘲讽。原因就是他对世间八法耽着的很深,和别人这种高尚行为比较,自己显得很低下。为了掩饰自己的丑行、不好的心态,就不得不诽谤:这个人是哑巴,这个人是一意孤行的乞丐。认为通过这种诋毁能够掩盖自己恶劣的发心和行为。贪着世间八法已经错了,看到别人舍弃世间八法不生随喜反而诋毁,更加错上加错。究其根源就是贪恋现世。

比如米拉日巴尊者抛弃一切之后,很多人都看不惯:为什么所有的修行人都没有这样,你一个人要这样呢?实际上当时不能说只有米拉日巴尊者一个人,应该说那个时候正法还是很兴盛的。宁玛派也有真正的修行者,还有噶举派、噶当派等等都有好的修行者,只不过传记中体现的比较少而己。但是能够这样修法的还是很少,真正能够毅然决然看破世间八法,抛弃一切去修法的时候,很多人没办法赞同。

所以这里讲一定是哑巴。哑巴的意思不一定是真正的哑巴,上师讲的时候说哑巴也有愚痴、愚笨者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是一个呆笨者,或者是一意孤行的人,根本不听从父母、亲友的劝告,不听从道友、上师的劝告,到处颠沛流离、四海为家的乞丐而己。他就是一个乞丐,除此之外没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根本不听劝告。所以:

将其视为愚鲁孟浪或无能之辈。

就把这些抛弃一切的人看成是无能,没有能力去搞世间法,所以才沦落到这种地步。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中修行的时候,遇到很多猎人,这些猎人说:你以前没听我的话,如果早听我的话早就发达了。你现在不要做这个事情,就去搞世间法,实在不行可以给别人做奴仆,怎么都可以找得到衣食,不至于沦落到这步田地。他就把米拉日巴尊者看成一个无能之辈了。

自己没看破现世,却认为这些抛弃一切修行的人是无能之辈。象这样的世间人相当多,就认为很多出家人遇到挫折了,或者没办法谋生就出家了。这方面我们不需要多说了,反正佛和论师们已经把这个问题讲的很清楚了。(第12课结束)


无论他们怎样勤勤恳恳地闻思修行等等,然而,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此生无需承受痛苦的打击;

这里的“他们”就是上面说的大智者、大瑜伽士之类,还有没有得到高位的一般的修行人,一般的小和尚、小沙弥、小扎巴等等,就是看不破今生的这类人。不管怎么样勤勤恳恳的闻思修行,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此生无需承受痛苦的打击而已。认为如果自己名声很大的话,怨敌不敢对自己怎么样;或者自己财富多的话,根本不需要忍受饥渴的痛苦,方方面面的痛苦都不需要承受的。这就是世间八法中追求安乐、抛弃痛苦的两类。

为了步入喧嚣的人群,逍遥自在,寻欢作乐;

他们这样勤勤恳恳的闻思修行,做很多事业,就是为了到喧嚣的人群当中,显出自己的高大,在世间人群中遥自在,寻欢作乐。居士也要避免这种情况,通过积累福德、修正法得到钱财之后,如果是为了出人投地,或消遥自在、寻欢作乐,这个目标已经错了。出家人如果精进闻思修行,是为了得到钱财,到城市中消遥自在、寻欢作乐,这样的目标也完全搞错了。

为了成为人们尊崇敬仰的大人物;

而且还希望成为所有人都尊崇敬仰的大人物,说话、做事一呼百应。

为了成为家财家财万贯,不必假求他人,无需向人伸手乞讨,无论黑茶、白茶,还是肉类、酥油和酪糕,种种受用一应俱全,取之不尽、享之不竭的大亨富豪;

想成为大亨富豪的在家人有很多,出家人中也有很多。他们认为能够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能够家财万贯,这时做什么事情不必求别人,不需要别人帮忙。而别人让我来帮忙还差不多,我不应该让别人帮忙。我自己什么都不缺,不需要伸手去乞讨,不管是黑茶、白茶(黑茶指的是大茶;白茶就是指奶茶)一应俱全。家里肉类、酥油、各种糕点一应俱全,成为这种大亨富豪。

这些是藏地古代的富豪家庭具备的,现在肯定不一样了,现在是名车、别墅、各种电器等等,反正是想做一切俱全的大亨富豪。居士也有,有些出家人也是到处买所谓的精舍等等。以前讲《山法》也说过,这不一定是好事情。在精舍、别墅中摆设很多东西,然后在里面享受,这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你真是一个成就者,我们也不敢说什么。但是一个初学者,相续还没有成熟,如果成为富豪,最后百分之百要堕落的。

为了听到“您是当之无愧的大修行、大智者”的夸赞等等诸如此类的幸福快乐。不但自己为了此等而勤奋不倦,对他人也是如此殷殷教诲。

还想要听到这些美名:您是当之无愧的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大智者等等。为了得到这样的夸赞,而做的闻思修行全部都是错误的,完全都是心没有趋入正法的表现。更可怕的是不但自己为了这个目标去奔波,对别人也是这样教诲:“你好好学习,以后变成象我这样富裕的人,什么都不用操心,一点不受别人欺负,今生快快乐乐,一边享受一边念佛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有些成就者遇到实在没办法度化的人,只有用这些话教化的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有些根器,如果让他一下子舍弃今生,他根本就不学佛了,没办法入道。有些成就者就说,你在家也可以学佛,可以同样成佛。在家和出家也没有大的差别,有些出家人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的,有些居士是心出家身不出家,你们做心出家身不出家就很好,比这些身出家心不出家的好多了。有时是方便,不得已这样讲。如果是方便说,有他的密意,有他的功德、智慧摄持,不会有什么过患。对所教诲的对象也没有什么过患。

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功德、能力,完全出于自己的贪心给别人这样教诲的话,就完全错了。成为自他全部堕入深渊的一个根本因。

所以观察现在的情况,有些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我最想不通的就是“人间佛教”。我一直搞不清楚他的宗旨是什么,虽然问过很多人。有时看见杂志上面提倡人间佛教,就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人间佛教”的宗旨。我倒不是完全反对,只是我不太了解这个,也许现在有些人把“人间佛教”错用了,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就是鼓励入世的,为什么佛教衰败呢?就是因为很多修行人远遁深山,当自了汉,引发别人对佛教的误解。所以现在的修行人、出家人必须要入世,做各种各样的事业。上师以前也讲过,这样下去,如果“出离心”这个佛法的根本、根源都被毁掉的话,后面的修行人会一代不如一代的。佛教自己就把自己毁掉了。

是不是因为以前的修行者都是心舍现世,到深山苦修导致这个现状的呢?我觉得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有十万个修行人,都看破现世了,在深山中修行。这时龙天不护佑,高僧大德不一批一批的证悟成就出来,佛法不大弘,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人没有真正看破现世,也没有通达佛法的智慧,就是在寺庙中做经忏。这些现象导致别人对佛法的误解。并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一批一批到深山中去苦修,导致了佛法的衰败。我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否则因果就颠倒了。如果是这样,佛陀住世时是佛法最衰败的时候。为什么呢?佛陀带头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然后教诫:你们应该到深山中去修行,应该到没人的地方去修行,应该舍弃现世,舍弃一切享受去修行。那个时候是佛法最兴盛的时候,真修行人很多,龙天护法都护佑。人们对佛法自然生起清静的看法:你看这些真正的修行人,抛弃现世修持禅定。

是不是因为世间人的误解,就要放弃佛法的精华呢?世间人的误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根本没有靠近过佛教。世间有些所谓的学者,只是看到一些佛教的皮毛、现象,看了一点佛教的书籍,就认为佛法是遁世的等等。但是我们很清楚,这不是消极避世,不是毁坏佛教的因。真正这样去修行的话,绝对是住持佛教的因缘。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获得神通,将要利益众生的时候,本尊跟他说:“你现在还不应该去度化众生,应该给后学做个榜样,应该一生在深山修行。”米拉日巴尊者就想:实际上我在深山中一直修行的话,后代的人也知道怎么样修行,给后代的修行人做个榜样,这就是弘扬佛法。这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在抉择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跟随这些佛法的研究者、所谓的学者。跟随他们的分别念去行持,就是使佛法尽快衰亡而己,无法真正弘扬佛法。有时表面上佛法非常兴盛,实际上好好观察,里面已经开始衰败了,他的精华已经没有了。现在如果能够出一大批看破现世的人,好好修行,可能还有希望,佛法还能延续一段时间。虽然按照大气候来讲,真正重新振兴佛教已经不可能的事情了。因为世风日下,很多人的根性越来越钝了,很困难的。

很多人引用六祖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来做一些事情。我们也不敢说他们是错的,但有时会这样想:会不会已经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六祖的本意是什么呢?为什么六祖还要这样修行呢?也没有提倡世间八法,为什么这样呢?所以我们是直接按字面上去理解呢?还是有其他的意思。有些杂志把深山修行的人呵斥为自了汉等等,普遍这样的话,肯定是不容乐观的情况。

世间人的看法绝对不会和我们一样的。佛教内部的修行人应该坚持自己的宗风,应该把佛法的精华精通之后,就按这个去修行。反正别人怎么看,怎么挖苦、嘲笑是他们的事情,他们不理解佛法是很正常的。佛教内部的人不理解佛法那就是羞耻的事情。应该坚持的原则不能放弃,在这个问题上要抉择清楚。

但是还要避免把所有人都看成坏人,只有我是好人。这样也不对了。自己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至于其他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的人,谁是菩萨谁不是菩萨谁看得清楚呢?谁都看不清楚。所以不是说别人的过失,我们只是做个总的分析而己。不能说这个人肯定就是这里讲的,没有放弃世间八法的坏人了。这是不一定的。否则,很多高僧大德必须赤身裸体,象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才成为一个修行者。但这不一定。

有些大德弘法利生的事业圆满、财富圆满,但他的心一刹那都没有贪着。有这样示现的。我们在评论这个问题时,千万不要自赞毁他,否则又堕到世间八法中去了。在批评别人,自己洋洋自得的时候,就已经堕到世间八法中还不自觉而已。所以这里只是想说明,做为佛教徒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仅此而己,没有其他的意思。

若能通晓此(舍弃今生之)理,也可算得上是超然卓绝、智慧深广之壮士,那么,对于其他在家人不能行之有效地接纳此等深奥之法的现象,就更不能说什么了!

如果能够通晓舍弃今生的道理,这个人就算是一个超然卓绝、智慧深广之壮士,就是佛法中的壮士。出家人中能够了知这个道理,把今生粗大的执着抛弃,都能算是壮士的话,其他有家庭有工作的在家人,无法接纳这个观点,无法行持,就不能说什么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需要对他们报什么希望。能够了解这个问题的人很少。没有把所有出家人都称为壮士,能够了知这个道理,能够行持的人才是壮士。所以说很多人不能够通达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应该努力把这个问题看破,努力按照这些高僧大德说的话去行持,这对自己的修行、对他人都是有帮助的。

在如今这个世道,所有的人都欣然寻求风脉或者空性之类的法。平日里,两三位道友凑在一起,也只是对此等话题津津乐道。夜以继日、聚精会神地修习此法的人也是不胜枚举。

“如今这个世道”是当年作者在世的时候。很多修行人凑在一起,就是谈论什么是风脉明点的修法,什么是空性、大圆满之类的修法,对这些问题津津乐道,谈论、讨论。而且夜以继日、聚精会神地修行气脉明点、空性法门的人也不胜枚举。

当然这是当年的情况,现在连谈这些的人都没有了。现在连聚在一起谈空性,夜以继日修空性的人都找不到了。现在谈什么呢?现在谈世间八法、谈享受,你的汽车几个缸,我的汽车几个缸;你的房子多大,我的房子多大,就谈这些。这是如今的世道。上师讲的时候也说过,不谈空性,就谈牛粪、谈钢炉、谈房子怎么装修。大人谈大事情,小人谈小事情。

这里作者很不满意,聚在一起谈空性还算是佛法的范畴。但是现在很多修行者聚在一起,连这些佛法表面的东西都不谈了,明目张胆的谈一些杀盗淫妄的事情。如果自己参与过,应该知道这是很羞耻的事情。

但是,能够兴致勃勃、如饥似渴地寻求看破今生之大法的人却极为稀少。

聚在一起非常有兴致的谈论舍弃今生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这样看,你认为怎么样呢?我认为这是个障碍,如果做这个事情肯定不好。这样对舍弃今生兴致勃勃的谈论,如饥似渴地谈论看破今生大法的人极为稀少。如果谈论的人都极为稀少,修持的人就更少了。

若向他们宣讲应当看破亲友、房宅、财物等此生的一切圆满之法,则无异于给了驴子当头一棒而使其轰然昏厥。

如果在他们面前说应该放下亲友、房宅的执着,看破财物等等一切圆满之法,就好象给驴子当头一棒,让他它轰然昏厥。它就不知道怎么样了,就楞在那里,思考就停止了。给这些人提及看破亲友、房宅的时候,他们也一下子昏厥了,不知道头脑中在想什么了。

一旦提及此话题,他们就会坐立不安、置若罔闻,既不想听,更不愿意实际修持。

对世间八法贪着极深的人,根本不敢提及这一话题,一提及他们马上就坐立不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已经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了。谈论其它的他不在乎,他可以跟你讨论。但是一旦触及他的根本利益,他就会坐立不安、置若罔闻,根本不想听,更不愿意实际修持。

还有个问题要认识到:通过学习本论,也许我们相续中产生了一点点共鸣。但这才是刚刚开始,也许这个念头能够保持下去,也许保持不下去。所以和别人谈论的时候,也不要把自己说的太高,好象把听闻的智慧当成修行的智慧一样了,好象自己已经看破了。这方面不要说得太早,慢慢来才好。慢慢来的话,魔也做不了障碍。如果一下子认为自己很高,和别人说我已经怎么怎么样了。偶尔的出离心这样谈论的话,对自己长久的修法还是有障碍的。

还有跟别人谈论的时候也不要刺痛别人,比如对方就是这样一类人,连心舍现世的教言都没听说过,或不愿意接受的人。我虽然没修成,但是已经信受了。谈话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去刺别人:“你看你这样贪执现世,你的戒律也不清净吧?你后世肯定要堕地狱的,你在临终的时候生起很大的煎熬,放不下世间八法的念头根本往生不了,什么都完了。”

这样讲别人也不一定听你的,人微言轻,你也是个一般的人而已。别人听了也认为你就是个一般的人,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而己。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想当然的去呵斥别人,不要想当然认为自己是很高深的。也可能在一个月之后,他转变成你的位置,你转变成他的位置,这也很可能。所以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一切贤劣无常”,贤劣也是无常的。如果要讲的话慢慢讲:这个问题佛是怎么讲的。也不要刺他,能引导就引导,引导不了就算了。自己在境界没有稳固之前,也不要以这个做炫耀,不要认为我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这些情形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凿凿有据的。如果你想修习的话,就请走近,我们康巴人内部是不必互相欺骗的。

这好象是博多瓦尊者的口气,前面引用了很多的。是不是金厄瓦尊者延用这样口气讲的也不太清楚。

这些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对于这些“大修行人”或一般的听到这个话题就不愿意修持的出家人、居士,并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而是凿凿有据的。如果你想修习这样的法,你就靠近、走近这个修法,走近你就知道是多么难修了。现在我们没有走近,只是听闻的时候,认为肯定做的到。但真正要触及到我们的利益,要我们放弃高位、安乐、钱财,放弃和家乡的联系、和施主的联系,那个时候就知道多么的苦了。

难是难,修是必须要修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下定决心,祈祷上师三宝加持,给我勇气。有时连这个勇气都没有,所以要祈祷上师三宝给我勇气,开始修行。慢慢一边祈祷上师三宝,一边通过这种修法次第,慢慢循序渐进的话,相续中是可以慢慢生起这种境界的。

卓沃衮波仁波切也毫不容情地揭穿了个别人的不良居心

衮波仁波切也是大成就者,《前行》中有他的公案。

“此生‘聪慧’大修行,企望今世智慧名,

闭关‘与人隔绝’言,写于门楣大行者,

贪图此生行者名。

这里讲了两种人,第一种就是“此生聪慧大修行”,就是有些比较聪慧的修行人,背书也很利害,思维也很敏捷。实际上表面上在做这些闻思修行,内心却是企图“今世智慧名”,希望智慧的名声别人都能知道,而且仰慕:某某人的智慧真了不起啊!就希望自己智慧的美名被别人传扬。这就是已经贪图现世了。

“闭关‘与人隔绝’言,写于门楣大行者”是指有些闭关的人。前面是讲闻思的人,后面是讲闭关的人。很多闻思的人喜欢说闭关的人盲修瞎炼;闭关的人也喜欢说闻思的人光说不练,口头禅。但不管是闻思者还是实修者,不注意的话都可能落入这样假修行的状态中去。有些闭关的人在楣上写“与人隔绝、禁止打扰”等等这些话。但实际上是不是真的把世间八法抛弃了,不愿意和人交往,怕耽误修行呢?实际上未必。

米拉日巴尊者当年是这样的:“我和你说的已经太多了,我们说这些话还不如多修一点定,你们马上下山吧,太阳已经西落了。”完全是有一分钟时间就想多修一分钟的定。但有些假修行人不是这样,门上写“与人隔绝”实际上是“贪图此生行者名”。别人一看,这里有个大修行人、有个闭关的人,他们就到处传扬。出关后,别人就说这就是某某山洞闭关的那个人,马上就恭敬顶礼、供养。主要就是为贪图这样一种名声而己。

布施仅为求此生,乐善好施之美称,犹如水面浮屑尘。

做布施也只是为了此生乐善好施的名声而已。这样的布施就像水面上浮的屑尘,都是表面的东西。不要说菩萨道,连一般的修行者都不算。这样就和一般的世间上人一样,给别人捐一点钱,马上媒体、电视台等等到处宣传报道。有时我们自认为在修布施波罗密多,但实际上就连一般的出世间的修行都算不上,完全是一个世间八法的修行。

乃至供养三宝等,亦望他人能睹觑,

胡思乱想之妄念,无论作何皆光临。

不但是下施,上供也是这样。供养三宝的时候,也是把佛台摆设的非常庄严,供水、供果、灯摆的整整齐齐。是不是真的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感恩心,为了获得加持,生起修法的功德呢?有时候不是,有时就为了别人看到之后赞叹:这个人的佛台很精美,这个人怎么怎么样。就为得到一点称赞而已。

当年奔公甲格西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他摆设、装饰了佛台,但是他发现的很快,发现之后马上就对治了:一把灰洒向佛台。可以说是具有大勇气的人。有时我们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不要说马上洒一把灰了。发现了之后呢,马上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像这样时间一长,习惯之后没办法改正的。

“胡思乱想之妄念,无论作何皆光临。”如果不注意对治,没有心舍现世,各种各样胡思乱想的妄念,不论作什么闻思修的时候都会光临的,作任何一个事情都会掺杂世间八法的念头。如果作每件事都这样,一天、一月、一年、一生都是这样,那么最后你修了个什么样的清净善法呢?只是徒有修行者名称而已,千万不要做这一类人!尽量要把论典中所讲的精华,好好融入心中,用这个定解、这个智慧来指导我们日常的行为。这时才稍稍有一点清净正法可言,否则完全没有的。因为胡思乱想的分别念作什么事情都会光临的,很难认识。

善行皆为图名声,悉被名声念牵引,

是故当于此生念,以矛刺穿不留情。

如果这样胡思乱想的念头很多,什么样的善行都是图名声,都是图别人能知道,能够赞叹,悉被名声念牵引。念一个咒都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一下,磕头、修法等等都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矛刺穿不留情”这个矛就是看破今生这种智慧的矛,把贪图今生的念头刺穿,不给予丝毫的情面。一下子刺穿才能修清净的正法。

如若未以矛戳穿,一切智悲讲修等,皆不能堵恶趣门。

如果没有这种尖锐的智慧的矛,把今生的念头刺穿,那么一切所谓的智慧、悲心、闻思修行,所有全都不能堵塞恶趣的门。有时我们自认为在堵塞恶趣门,在修很清净的正法,肯定不会堕恶趣。但是没有把今生的念头用这个矛刺穿的话,所有相续中的假智慧、假悲心,口头上的讲解、表面上的修法全都是堕恶趣的因,没办法把恶趣的门堵住。

不可驱除恶道苦,智悲双全大修行,千般具足经义失。

这样表面上的修行,不可能驱除恶道苦。“智悲双全大修行,千般具足经义失。”这是个讽刺的语气,就算具备了千种名声,智悲双全、大修行者、大持戒师、大禅师等等,也完全失去了经义,失去了佛陀经典中的精华意义,完全不是真实的修法。

终其一生住丛林,耄耋不肯弃今生,

贪恋宅舍及庙宇,挑逗争执造恶业,

纵掌寺院之大权,终奔无间烈火中,

皆为未思众生性,乃为无常而引生。

这里讲终其一生住丛林的主持寺庙者。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但这里笼统的指老年。终其一生住在寺庙中,到了老年都没有放弃今生,而且越来越执著,贪恋宅舍、庙宇。总得来讲对于他所掌管的庙宇非常贪恋,分别来讲对他自己的住房非常贪恋。由于没看破今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或是有自宗他派的执著,“挑逗争执造恶业”在寺庙之间、自他之间挑逗争执,造下很多恶业。

这样的人“纵掌寺院之大权”,是方丈、监院,或主持,就算掌管了寺院的大权,但是“终奔无间烈火中”。“奔”字就是很快的意思,没有阻挡的奔驰到无间地狱烈火中被烧燃。

这样掌管一个寺庙有什么意义呢?但是现在很多人没有了解这种修法,就认为能掌管一个小庙都好,这样自己多少有些事做。或多少有些居士,怎么也有些权利。有些位高权重的就掌管大庙,为了得到这些庙就互相排挤,或者贿赂,做很多不如法的事情。得到之后又怕失去,必须继续做很多这样的事情。如果一生之中到老都不放弃这样的执着,死的时候最终一下子堕到无间地狱中,被烈火焚烧。

这样的过失全都是没有思考无常而引生的,一切众生无常、寺庙无常、权利无常、高位无常、自己的生命无常。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思考的话就贪恋今生,就开始造各种世间业,最后就无法避免堕地狱受苦。

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要看清楚,像这样的高位实际上最容易堕落。因为身处高位,很多事情都要问你,这个事情怎么处理,那个事情怎么处理。处理、取舍的时候,即便你心很清净,不注意都还会堕落,何况你的心本身就是贪著世间八法的。有时根本就顾不了什么戒律了,顾不了什么因果取舍了。能保住位子这就是第一要务,这样一来,一生错的因果是无量无边的。尤其对境是三宝所依:佛像、正法、僧众的利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龙树菩萨以前发愿不做管家、不做维那师,也不做打斋的负责人。虽然有时讲完这些教言后,上师也会讲发心也有功德等等,但在殊胜的对境面前还是要戒慎恐惧。如果有智慧,有取舍微细因果的能力,要做也可以。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是尽量抛弃这样所谓的高位。这样的高位有时很容易吸引人,但稍不注意就变成地狱众生了。

总之死亡无常法,自之相续若未生,

密集之法亦不深,相续生起死念时,

三皈之辞也高深。

总而言之,没有抛弃今生,“死亡无常法”在相续中没有生起。或虽然知道寿命无常,但是认为今天不死、明天不死,这和没有念无常是一样的。几乎每个有思维的人,都知道最后肯定要死,如果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和一般世间人没有差别。所以要把“死亡无常”这个修法的标准提升,提升到“今天死不死都不知道”,要提升到这个高度,这样我们修法才有把握。

如果死亡无常的念头没有生起来,“密集”的法也不深的,“密集”就是“密集金刚”,“密集金刚”在新译中,在新派密宗中属于最高深的法。对我们旧密宗来讲,就是大圆满的法也不深。没有生起死亡无常的念头,大圆满对我们来讲也不深的。

相续中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念头时,三皈依的修法也是很高深的。因为有死亡无常的心,皈依三宝的心就会很切,通过很切的心皈依三宝,就会得到三宝的加持,自己的相续就很容易入道。

希求钻营高深法,终将堕入万丈渊,

尔时纵为深窍诀,亦成内外颠倒法。

刚开始没有把着眼点放在“舍弃今生、死亡无常”等等加行法上,而是希求钻营高深的大法,最终会从很高的地方堕到万丈深渊中去。“万丈深渊”不一定是指恶趣,也可以指恶趣。就是希求很高,但最后堕的很低,又开始追求世间八法,或破戒做很严重的恶业。这就是从很高的地方堕到万丈深渊中去了。

这时纵然是甚深的窍诀,也成了内外颠倒的法门,和自己的相续无法相融。法是法,相续是相续,法是高深的法,自己的相续是世间八法。

根据这些教言,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不看破今生是没有办法修法的,而且很容易堕落,成为佛教油子。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