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维摩诘经 > 正文

《维摩诘经》第5课讲记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18/4/17 16:48

今天继续讲《维摩诘经》。

截至到今天,我们已经讲了四节课。大家仍应做好思想准备,这次讲《维摩诘经》,不会特别快或特别慢,既不会像《大乘经庄严论》那样延续四年多,但也不会匆匆讲几节课就结束。

刚开始听课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认为《维摩诘经》很好听,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兴趣盎然地来听几堂课。但往往虎头蛇尾,时间一长,尤其是之前没有系统性听闻佛法,没有闻思修习惯的人,或许会觉得长期听法困难重重,很难坚持到底。不管哪种情况,我都可以接受。

我们开课并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收费,可能有些人反而觉得不听课会有些可惜。不过,我们还是知道哪些在认真地听闻,哪些已经缺课。

有个别听课的人确实很辛苦。此刻可能有些地方是凌晨三、四点钟,如果没有精进心,要排除万难坚持听法很不容易。有些人跟翻译反映:“怎么安排这个时间讲法?是不是故意’害’我们的呀?”其实,我们也不想造成这样的困难,但按照我这边的情况,考虑诸多原因,确实只有这个时候比较方便讲法,所以无法变更时间。

不管怎样,我也非常清楚,无论是现场在座的各位,还是五湖四海乃至全球各个地方依靠网络而接受传承的大多数人都特别用心、特别认真。有部分人因为讲课的时候正在上班,实在没办法听直播,第二天也会努力补听;有部分人可能因为身体、工作、家庭等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但大家都想方设法坚持听闻。

听法确实需要一种耐心,倘若缺乏耐心,佛教奥义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明了。有些地方的有些人误以为,学佛只是受个皈依,得个灌顶,做个加持,念点咒语,平时打打坐,或是参加几次法会就万事大吉,以为自己已经是标准的佛教徒了。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些人的佛教徒身份,但以上所列都只是佛教的表面形式而已。真正要探知佛教堂奥,必须经过深入细致地系统学习,至少也要学习十几部经典或论典,这样才能对佛教的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有明显的收获,有时收获则不是那么显著,但只要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肯定会对自己的相续有所帮助。即使你没有天翻地覆的改变,或者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我们无法见到的相续当中,也一定会种下善根。就如《楞严经》所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即仅仅听闻一次佛法,在自己相续的阿赖耶识当中,也会种下永久的善根。一旦因缘具足,一定会开花结果。所以,哪怕只是听闻一节课的功德,也丝毫不可能耗尽。关于这一点,懂得因果不虚规律的人应该会明白。

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长期的恒心,要坚持到底。如果没有耐心、缺乏坚持,就不能成功。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偶尔学一点,但就是不能坚持。以此为缘起,很多事情到了中途,就会因为时间或其它原因,而变得断断续续,最后不能善始善终,这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下定决心,并信守承诺,以此决心和承诺,来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压力。

我看到西方的一些学者或修行人却与此相反,刚开始会踌躇再三,反复掂量,不会随便答应。一旦认可之后,就会全然接受,且不容易退转,不会因为某种原因就轻易半途而废。

当然,也并非所有西方人的心态都那么稳重,但比较而言,总体来说,西方人比大多数东方人稳重一些。我看到过一些学者,或大学里面学习藏文的研究者,大都是在十几二十年,或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六、七十年对某个专业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与研究,从未间断或放弃,这种专注力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听一部经典,比如听《维摩诘经》的过程中,也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态是否稳固。就像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讲到的:上等者的誓言就像石头上刻的文字,非常牢固,一般无法脱落;中等者的誓言,就像土粉里面划的文字一样,如果没有遇到大风大浪,一般会保留一段时间;一般凡夫的誓言,就像水里的花纹一样,涟漪此起彼伏,很快消失无迹。

我们应该向最上等的心态看齐,要通过做某件事情,或听一部经典,或研究一门功课来观察自己的相续。

我曾经也说过,有些人一直是漂浮不定的,学佛浮光掠影、飘飘荡荡,做研究蜻蜓点水、飘来飘去。就像风中的落叶一样,在狂风四起时,风中漂泊的落叶一会儿飞到东边,一会儿飘到西边,自己没有固定的位置。我们身而为人,至少要对修行有一个规划,生活也要有目标,我认为这种人才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通过学习佛法,我们在做人方面也要有一些调整,要随时调伏自己的相续,否则就会迷失。而世间人也不会常常耳提面命为我们指点迷津,把我们引向明路。我们在漆黑幽暗且纷繁复杂的社会群体当中,有必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所以,我们急需有一盏智慧明灯照亮前路。

下面继续讲《维摩诘经》,我每天都这样想,这辈子能值遇大乘佛法,能与大家一起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即使在有生之年,不能多次讲闻这部经典,但哪怕仅有一次听闻或讲述,获得人身也具有重大意义。

接下来继续讲《维摩诘经》。上节课讲到,有三万二千位菩萨来到这场盛会中。这节课继续讲国土庄严。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意思是,此外还有很多天人也参加了法会。具体而言,有一万梵天王。梵文当中是“尸弃”,译为“顶髻”,是梵天的一个名称。也即还有一万顶髻梵王参加了法会。

“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这些梵天王从四天下到佛陀所在之处听法。“四天”,在藏文和玄奘的译文中都是“四大洲”。三千大千世界是由很多四大部洲组成的,由此,包括梵天王在内的色界须弥山以上的天界众生,从各个四大部洲下凡,到佛陀面前来听法。

此外,还有一万二千帝释天也从四天下到佛陀面前听法。帝释天所在处,通常是在须弥山范围内。有些人认为,天,通常包括空中之天和地上之天,而帝释天位于须弥山的中间或顶部。此句意为,一万二千帝释天也从其他四天降落,来到佛陀面前听法。

以上是讲天界众生,以欲界天和色界天为代表。无色界众生因为没有身体,且一直在禅定中,所以这里应该没有包括无色界众生,即使来了也是看不到的。

【上师问:无色界众生能来吗?来听课的有没有无色界的?没有?(众笑)好像没有?没有闻慧是吧?《地藏经》里怎么讲的?非想非非想天是圣者?那圣者到底有没有身体?有心识就行了?非想非非想天没有身体吧,不然也不叫此名。显现上有没有身体?显现上没有,实际上有?(上师笑,众笑)那身体藏在哪里?(上师笑)】

这里不是很清楚到底有没有无色界天人,好像《地藏经》中提到有无色界天人来到佛所听法,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天人都来听法。

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包括其他具有大威力的诸天,如四大天王等具有无比威力的天人,以及龙神,即龙宫里的众生。龙类众生包括天上、地上、地下等诸多种类。其中有我们常说的具有神变的苍龙,也有龙宫里的龙,如我们在《西游记》当中读到的“龙”。

《西游记》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前我们读中学时最流行的一部电影就是《大闹天宫》。

“夜叉”,也叫“药叉”,是一种飘在虚空中的众生。一些过去没有守持清净戒律的人,后来就转生成像天人一样的非人,持守天门、天城等。

“乾闼婆”,是天界中很擅长音乐的一类众生,也可以叫乐神,他们有柔软之心,对他人很慈悲。

“阿修罗”也叫非天,也名“不饮酒”。护法神当中,由于过去来源于各种人非人,所以有些饮酒,有些不饮酒。阿修罗属于不饮酒,有些人将他们归为天道众生,但性情好战,男性身体比较丑陋、粗大,女性身体比较美丽妖娆。传说阿修罗的女性常被天人掳走,因此阿修罗常与天人为战。《俱舍论》中在讲六道时,对此讲得比较详细。

“迦楼罗”,大多数是大鹏金翅鸟,其中有圣者部类,也有凡夫鬼神的类别,包括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不同经论以及不同伏藏修法中,大鹏的种类比较多,有些是护法神,有些是圣者,还有些是凡夫,时常给其他众生带来不同的疾病灾难。

“紧那罗”,即人非人。以前也讲过,他们看起来像人形,但也有不同之处,如有些头上有角,行为也不同。有些具有天眼或其他特殊缘分的人可以看见这些众生。

“摩睺罗伽”,又名腹行,藏文“多杰钦波”,亦名大蟒神。他们有蟒蛇一样的身体,但形象、类别又并非完全固定。他们在六道中都有,有些属于天界,有些属于龙类,或旁生类,有些属于非天。这些在不同经典中都有提及。

以上共称天龙八部。

“悉来会坐。”此处的意思是,天龙八部的一切众生也来到佛陀面前听法。
其实不仅是佛陀讲经说法时有天界众生、天龙八部,其他高僧大德讲经说法时也会有。

1985年我刚来学院的时候,法王说:我们现在佛学院规模很大,已有300多人。可我放眼一看,根本没有300多人。

过了一两年以后,一次,法王开法会的时候说,我们每次要把僧众的数目报多一点,因为里面有很多天龙八部和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当时我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法王说的300多人是这个意思。(我当时想上师肯定把天龙八部、人、非人全部加在一起了,但是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不止300了。)

或许我们通过肉眼不一定能看到,但通过比量来推理,就在我们讲《维摩诘经》的现场,肯定有很多天龙八部的众生以不同方式在听受佛法。稍微有一些神通的人应该现量就能看到,其他人通过教量、比量也能推知。所以一般开法会的时候,会供护法,念一些仪轨,并举行各种仪式。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当时,佛陀所在之处,聚集了菩萨、天界、龙王等等世间众生。有些人可能觉得,所谓的鬼神是一种迷信,不可能存在,因为自己没有亲眼看见。不管是在这个世界的哪一个地方,如果你不承认除了人类和动物之外还有其他众生的话,恐怕除了闭着眼睛、捂着耳朵生活之外,别无他法。我们生病和做噩梦的时候,会有一些特别明显的附体,在容易出车祸的险恶之地,也时常有鬼神出没。总之,在这个世界上,非人、鬼神是绝对存在的,所以,经常行持善法——念一些烧施仪轨、观音心咒,手持转经轮,对非人、饿鬼等众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我们在讲经说法、闻思修行的时候,不要除了能看到的、听到的之外什么都不承认,完全以唯物论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其实,还有很多神秘事件,只能先暂时从理论上解释,当你真正接触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甚深意义,才能将这些神秘事件的原委解释清楚。

当时人类也在佛陀的眷属当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佛陀的四众眷属都来到了这里。(我想这里无需解释,大家应该清楚这就是四众弟子。)这时,有无量千万众生,全部对佛陀恭敬有加,无比欢喜地围绕着佛陀,听闻佛陀为他们说法。其场面,就像被大海环抱的须弥山一般殊胜庄严。佛陀安住在众宝组成的狮子宝座上,光芒四射。虽然其他的天人,包括菩萨在内,身体都散发着不同程度的光,但与佛陀的光芒相比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就像萤火虫之光被日月的光辉所遮蔽,又如夜晚皎洁的秋月遮蔽了空中繁星的点点星光,佛陀遮蔽了大众的光芒,在如此庞大庄严的场面当中,显得非常庄严。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上师们的大型法会,包括1993年上师如意宝在喇荣山沟下面开的极乐法会。当时据说有几十万人参加,场面非常壮观。现在通过照片也能看到,仅仅是当时的白色帐篷,就像下大雪一样,白茫茫的一片,覆盖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真可谓人山人海。

有时我们在一些佛教兴盛的国家,包括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也会看到有法师在众人的簇拥下讲经说法,从现在的这个时代来看,其场面也算是非常壮观的。当然,这是和我们现在的场面相比较而言。而佛陀当时讲法的场面,更是不可思议,无比雄伟壮观。

以上讲的是佛陀周围的眷属,我们接下来看佛陀讲《维摩诘经》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当中,并出现了何等缘起。

尔时,毘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

这个时候,毘耶离城有个名为宝积的长子。( 一般来讲,长子是具有非常大的福德,且智慧、才华超群的人。)宝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长子,其实也是一位菩萨的显现,《宝积经》中佛与宝积菩萨的问答,就是这位宝积。而且在其它的一些资料当中,也提到维摩诘与长子宝积关系密切,经常到佛陀跟前去听闻大乘佛法。所以这次维摩诘居士生病,宝积菩萨也准备在这边开始请转法轮。但从这里看来,他也没有坐在菩萨的行列当中,而是单独带了五百个长者之子。

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五百个长者之子可能是最成功的富二代、官二代(众笑),有钱、有能力、有势力,在当时来讲,也应该是各国最厉害的人。宝积长子带着五百长子,每人拿着一柄七宝做成的伞盖,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他们个个都无比恭敬地将头与面部置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莲足下顶礼,然后欢喜雀跃地把各自所有的宝盖供养佛陀。能够当面向佛陀如此供养,非具大福报者不能为之。

每当看到佛经上的这些文字,我都经常会感叹:我们在那个时代没有获得人身,见到佛陀,真是无比可惜。哪怕变成一只蚂蚁等小含生,只要能够亲闻佛陀、龙猛菩萨、寂天菩萨等圣者的声音,也是大福报者。

对佛陀进行如此供养,能获得殊胜功德,如《业报差别经》所云,供养佛陀宝盖有十种功德:心得安宁、众人敬爱、美名远扬等等。
(注:《业报差别经》中讲了供养佛陀伞盖有十种功德。【若有众生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处世如伞盖。覆护众生。二者身心安隐。离诸热恼。三者一切敬重。无敢轻慢。四者有大威势。五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大威德者。以为眷属。六者恒作转轮圣王七者劝导恒为上首。修习善业。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盘。是名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业报差别经》】)

大家应该都知道,所谓的宝盖,就像伞盖一样,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和我们常说的雨伞还是有一定差别。汉地在迎请一些高僧大德时,后面就会有人举着伞盖。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各个寺院拜访时,所使用的伞盖特别巨大,好几个人在后面撑着都稍显吃力,如果车速稍快,恐怕就难以跟上了。总之,从古至今,都有使用伞盖的传统。

我们现在虽然无法亲眼见到真正的佛陀,但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在自家佛堂里的一些主要的佛像,如释迦牟尼佛、莲师等佛像上面供置一些相应大小的宝伞,以此可积累巨大功德。或许有些人之所以美名远播、众人敬爱、心态祥和,就是因为前世积累了这方面的功德。相反,有些人人微言轻,时常受人轻视,这也是以前经常傲慢自大,轻视、欺负他人的因果所导致。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

佛陀的威神力令所有的宝盖合成一个宝盖,此宝盖十分巨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内有无数类似娑婆世界的世界,每一个世界的广长之相,全都显现其中,甚为稀有。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

对于这些山名,学过《俱舍论》等论典的人应该比较了解。另说在有些大山当中,又显现诸多不同的世界。当时的须弥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还有大海江河、川流泉源,以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以及其他的尊神宫殿,全部显现于宝盖之中。

佛陀的威神力不可思议,可以令此等景象在一伞盖中完全现前。这有点类似于虚拟现实的VR技术,可以让现实世界的场景在虚拟世界中呈现出来,令人难辨真假。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鸠摩罗什说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圣者的智慧,即佛陀不可思议的智慧力;二是曾经的善行所导致的广大、微妙之果。

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在此宝盖中显现的,不仅有无边无际的世界,同时还有十方所有的诸佛菩萨。诸佛在四方、四隅、上下等不同的刹土中宣说佛法,所有讲法的场面同样在这个宝盖里能够完全显现出来。

为何要显现十方诸佛菩萨及其刹土呢?僧肇大师说,是为了给还没有修建清净刹土的菩萨们指明一个方向。

佛陀显现如此不可思议神变之时,在场的所有大众,包括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看到佛陀的威神力,无不赞叹。都以不同的语言来赞叹佛陀的功德,同时合掌顶礼。人类、天人等可以合掌,龙王等其他众生便以他们各自的身形来表示恭敬。大家都虔诚恭敬、目不转睛、依依不舍地瞻仰着佛陀的庄严之相。

其实,是否具有信心,从目光当中就能判断。 很多人最初听课时十分认真,这样看着(上师模仿),然后慢慢地就睡着了。(上师模仿,众笑)

当时,佛陀在广大众生面前,以不可思议的威力显现神变,让大家能够看见十方诸佛世界。很多佛经中都记载有这样的缘起。

于是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宝积首先用宝伞作财物供养,接下来开始做法供养。也可以说,宝积首先以宝珠严饰身体,并携500个眷属一起来到佛前进行供养,然后又以虔诚清净之心摄持语言对佛陀进行赞叹。以上讲的是宝积菩萨以身口意供养佛陀。

我们在供养三宝时,也要以身体顶礼、奉献鲜花、供养妙香等;以口称念赞颂三宝的词句、仪轨等;以心许下愿望,祈愿自己在有能力时,也要造供养、赞叹三宝的诗词歌赋和偈颂等。

以前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德都经常撰写诸佛菩萨的赞颂偈,比如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等,他们的著作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专门赞叹诸佛菩萨的内容。

因此,为了积累资粮,令自己的功德生生世世得到增上,我们也要趁当下拥有人身之际努力行持此等善法。如果自己文笔高妙,那不妨尽力以各种形式专门撰文赞叹诸佛菩萨,就像马鸣菩萨、龙猛菩萨一样。哪怕自己默默无闻,文字也没有机会发表,都应该这样做。

30年前,我在五台山写过一个赞佛偈颂,但一直不为人知。30年后我再次前往五台山,并将此偈颂念给大家听,然而过后又再次沉寂。也许寂寂无名者所写的文章是不会得到大众关注的吧!不过经常自己读一读也是不错的,同样可以积累资粮。

宝积菩萨从身语意各方面,以优美的文字和殊胜的内容来赞叹佛陀。

赞叹佛陀至关重要,除了文字赞叹,声音优美者也可以时常以妙音歌喉来赞美佛陀,这种习俗在汉地和藏地都很常见。

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经常让我们写赞叹文殊菩萨、妙音天女、释迦牟尼佛的文字。我本来对此极为乐意,也打算写一些。但自从去了五台山以后,我便开始为汉人讲课,由于汉文基础薄弱,我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藏文写作。其实,若稍微下一些功夫,我也可以写出文句优美的藏文赞偈,不过到现在为止,我的作品也寥寥无几。学院许多其他堪布也写过很多类似的赞颂文,其功德是难以计量的。

《大智度论》中云:“赞佛诸功德,令一切普闻,以此果报故,而得大名誉。”此偈意思是,赞叹佛陀的功德,令天下人听闻知晓,以此殊胜因缘,生生世世都将远离恶名,获得美名远扬之果报。

当然,我们并非为希求名声才赞叹佛陀,但名声有时的确会有所助益。赫赫有名者的一句话往往广为关注,而寂寂无闻者说一百句也收效甚微,二者的差距如此显而易见,故世俗角度而言,名声的作用不能小视。因此,赞颂佛陀确有必要,我们也应当经常赞颂佛陀。

赞颂佛陀的偈颂有很多(上师念诵藏文)。如汉传佛教《佛本行集经》中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念诵集中此类偈颂也不少,很多出家人、居士都会念。(上师念藏文)还有些与这些偈颂相似的赞颂文,经常念诵功德都不可思议,我们有空时也要经常念诵。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宝积菩萨开始赞叹佛陀。第一个偈颂是从佛陀的身体、心,以及前世所造善业等几方面进行赞叹的。

身体方面,宝积菩萨赞叹佛陀的双目清净、修长,犹如印度青白分明的青莲花。平时,若一个人眼睛黑白分明,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长相端严。佛像的眼睛也会塑造得清晰明澈。另外,在入定时,我们的眼睛不要完全闭上,而应当像佛像那样半闭。尽管完全闭眼可以减少外界干扰,但修行时却最好比照佛像的庄严身相,调整自己的身姿。

心的方面,宝积菩萨赞叹佛陀远离了一切障碍,获得了清净境界,到达了彼岸。度,就是到达彼岸的意思。佛陀的禅定远离了世间的所有明、乐、无念,安住于出世间的最高境界。

前世所造善业方面,佛陀的庄严身相和清净之心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久远劫以来积累的身口意之善业,也即三大阿僧祇劫以来所积累的一切清净善业。
佛陀以此寂静之智引导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我们要在这样的佛陀面前稽首顶礼。
经常念诵以上偈颂非常重要。作为佛教徒,我们要了解佛陀的功德,包括他的身相庄严、心地清净,以及佛陀无始以来是以何善业感召如此功德的。
以上是赞叹佛陀的庄严。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接下来赞叹佛陀的神变。

(宝积菩萨此处言,)已经见到大圣者今天以如此的神变,即如前所说,“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且在无量刹土的每一个刹土中,“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我们既能见到所有场面,又能听到一切佛语,这是一般世间人所无法企及的,可见佛陀的确具有无边的威力和神变。

一般世间人都特别相信神通,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幻变,其他人就会对他言听计从、五体投地。但真正有智慧者会依止佛陀的正法,因为神通神变在别的宗教里也屡见不鲜,这并不是佛陀的无与伦比之处。不过,为了吸引众生、守护他心,佛陀也会偶尔示现神变,这也是有其必要的。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接下来讲,佛陀被称之为“法王”,因为他对所有的法获得了自在,就像国王将权力皆悉在握一般。“法王”佛陀依靠佛法的力量,可以超越所有的众生,其具体方法是行持法财布施。这里的“法财布施”不是指通常所说的法布施和财布施两种布施,而是指以佛法的财富来布施一切众生。

法布施的内容,在世俗谛中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佛陀的尽所有智对世俗谛所摄万法的自相、总相、分类等法相全都了了分明,无有杂染、毫厘不差地清楚照见、善能分别。在世俗层面,不管是对众生的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佛经里都有诸多非常清晰的讲解。

在胜义层面,佛陀“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就是了知胜义中万法的法性不动摇。也就是说,不管如来出世还是不出世,一切诸法的法性都是毫无动摇的。像这样的胜义意义、空性法门的道理,佛陀也为众生宣讲得十分清楚。

佛陀通过转法轮,把世俗和胜义空性方面的道理都进行了清晰透彻的开演,故佛陀于所有的法已经完全获得了自在。因此,宝积菩萨用最恭敬的方式来顶礼佛陀法王。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这两句在藏文版本和吴支谦的译文当中,是归摄在前面的四句偈颂里的。在玄奘和鸠摩罗什的译本中,有后面这两句,但从意义上来看,与藏文和吴支谦的译文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将前面几句偈颂的字句稍加浓缩,把“于法自在”和“稽首顶礼”的意思融合进去,也未尝不可。不同的译本有不同的风格,都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每一位菩萨译者都有各自的密意和目的,没有孰对孰错。

因此,佛陀主要是以佛法来饶益众生。虽然佛陀有很多无上的功德,比如身相庄严、神通神变等等,但这里主要赞叹的是佛陀不共的特点——以佛法利益众生。(上师念藏文教证)我之前在微博上也发过宗喀巴大师的教言:“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注:这句是在网络上所查,待最后确认)佛陀不是用水来清净众生的罪业,也不是用手去遣除众生的痛苦,更不是把自己的证悟直接转移给众生。佛陀度化众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宣说佛法真谛。这句话在藏传佛教中特别重要。

我经常在藏文微博发自己喜欢并能够背诵的偈颂。前面的第一个偈颂,我应该还会在藏、汉微博中发布。这句话讲得实在很好,但我以前知道藏文,但背得不是很熟,现在对于能否背诵也不太有把握,有时间再背一下。

很多藏地大德都常常引用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里的这句教言。佛陀饶益众生的方法不是借助其他方式,而完全是通过讲经说法来达成的。包括佛教徒在内的后学者,饶益众生最根本的方式也是要让众生懂得佛法,时而可以讲相对简单的世俗谛的法,时而可以讲胜义谛的法。若自己实在不能讲,则应让真正具有法相的人来讲,这种做法对众生极为有益。

在此想要向各位表达的意思是,应当将佛教看作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学,而不是一种单纯停留在仪轨之上的神学,希冀依靠“神”的力量来遣除所有众生的疾病和痛苦。如果真能有这种效果,那自然皆大欢喜,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弄清楚这个道理至为重要。

说法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那么,佛陀所说的法究竟是怎样的呢?佛说的法不是常有的,不会堕入常边;也不是无有的,不会堕入断边。在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世俗中,因缘具足之时方可产生。因此,在佛法中没有“我”,没有造作者,也没有感受者。唯有善和恶的业力永远不会耗尽,这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教义。诸法不堕常、断二边,在胜义当中是空性,在世俗当中为显现。

(上师念藏文偈颂)《入中论》云:“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二谛俱无自性故,彼等非断亦非常。”佛法的根本观点应该这样来理解:虽然诸法是空性的,但是空性当中也会有各种显现。(上师念藏文偈颂)我们前两天也引用了《显句论》中对不常不断的解释。我看到女众这边在辅导的时候引用了太虚大师对不常不断的解释 ,我当时没有全部听完,讲得还可以,跟当时我们讲的五个法比较相同。印度月称论师对不常不断的道理讲得也很好。

以前唐代的道宣律师所造的《净心诫观法》,跟《亲友书》比较类似,也是给别人的书信,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虽无我人法,善恶亦不亡,三界轮回苦,六道生死长。”虽然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但是善和恶的显现永远也不会耗尽。“三界轮回苦,六道生死长”,这句很押韵,三界轮回无比痛苦,六道生死极为漫长。我们如果没有获得解脱,的确会是如此——虽然我不存在,法也不存在,但是在显现当中,只要我们还没有通达、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善恶的业报在我们面前定会现前。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在轮回的迷梦中,一切仿佛都真实存在,然而,一旦真正醒觉之后,包括三千大千世界在内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虽然目前我们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但还是要好好地修行。

下面讲到佛陀的证悟,基本上是讲十二相。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佛在菩提树下,依靠他的十力、智慧力降伏一切魔众,获得犹如无死甘露般的寂灭觉悟之道。

已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

在这种证悟境界中,没有心,没有意识,没有所执,不像外道有所谓的造作者。如果真的有一个造作者,他明明有造作支配一切权力和能力,那他为什么要造出乞丐等痛苦之人呢?不应如此,否则就显得他太不够慈悲了。实际上,佛陀的成就并非如此。

“摧伏诸外道”,这里的“摧伏”,在藏文和唐玄奘的译本中,说的是“外道邪众不能摧”,意即外道不能通达无有意识、无有受行的这种道理。

佛陀摧伏外道的方式不是用兵器,也不是像给叙利亚扔一百多枚导弹那样。(川普在twitter上说要“精准打击”。英美法的导弹,有的报道说已经在中途被拦截,有的说没有,不管怎样,这是非常可怕的,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再有世界大战。)佛陀所谓的降伏,是先降伏自我,如此,所有的外魔、天魔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佛陀的非暴力的慈悲降伏法门,在其他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

我在耶鲁大学讲“十二相”的时候,恰逢佛陀天降日。他们要求讲十二相,当时我就觉得缘起很好。(上师问旁边的人)现在有没有文字?没有是吧?大学演讲里面好像还没有整理出来。

以前我们在藏地安居的时候,安居结束的那天晚上,一般要通宵讲佛陀的十二相。所以,我们这里的道友以后至少也要了解佛陀的十二相,不然作为一名佛教徒,对从佛陀降生到最后涅槃之间的整个十二相都一无所知,这是不合理的。至少藏传佛教特别重视对佛陀十二相的宣讲,我的很多上师就是如此。就算是对经论不是很精通的人,也基本上会讲佛陀的十二相,因为这确实很重要。

最后再讲一个偈颂就可以了,好吧?但我的计划是还有两个,要不一起讲了,反正你们都是睡觉,没啥。(众笑)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

这里赞颂佛陀所讲之法。

佛陀获得证悟之后,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转了三次法轮,也即:第一转四谛法轮,第二转空性法轮,第三转实相法轮。从清净胜义谛角度而言,这些法轮无有能说与所说,佛陀在有些经典中也说,从我证悟时起到涅槃之间,我一个字也没有讲过,所谓讲法不过是在众生面前的显现而已。所以,就本体而言,佛陀所转之法轮全部清净,而在显现中,人与天界众生的确依靠这些法能现前证悟。

比如,在第一转法轮中,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都已证悟。不过也有一些大德,如吉藏大师,认为五比丘中只有憍陈如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其他并没有获得无学果位。但不管怎样,佛陀在灵鹫山进行二转法轮时,当时有很多菩萨证得圣果。第三转法轮也是如此。所以,从显现角度而言,依靠佛法,无量众生证得了无上果位。

从那时起,佛法僧三宝就出现了,具体而言就是:佛宝——佛陀,法宝——佛陀所讲之法,僧宝——五比丘为主的僧团。佛陀来到世间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的算法,按照上座部的说法,今年是佛历2562年。总之从佛陀住世开始,籍由其转法轮之因缘,三宝显现于世。

以斯妙法济群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 当礼法海德无边。

佛陀通过妙法来救度众生。这种方法与外道有所不同,因为 “一受不退”,也即众生一旦接受佛法并获证圣果后,就不会再退转至凡夫,不仅如此,还能常常安住于无有任何分别的光明智慧这种寂然的境界中。由于佛陀能够将无量众生从生老病死的痛苦中完全度脱出来,因此佛陀也被称为“大医王”。

一般的世间医王,他可以遣除众生身体的一些疾病,但对众生内心的“无明”之疾却束手无策。因此,宝积菩萨对佛陀以三门恭敬顶礼,因为“法海德无边”,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玄奘译本中的此句是“稽首无边功德海”,藏文版本中的这句更好理解一些,意思是佛陀具有无边的功德。宝积菩萨从佛陀是大医王的角度,赞叹佛陀能够断除众生的生老病死苦。

《华严经》中云:“善知众生病,起患之所由,又知对治法,除灭众疑惑。”就是说,佛陀善知众生的疾病,即苦谛;又知道众生这些疾病的起因,即了知集谛;也知道如何对治苦谛和集谛,即懂得道谛;最后,通彻依靠修道灭除所有烦恼和业惑的道理,即通达灭谛。以此教证可知,佛陀与世间教主是有本质差别的。

总的来说,佛陀所宣讲的缘起性空、四谛法门、十二缘起理论都无与伦比,作为佛教徒,如果不能做到广闻博学,至少也要懂得以上三个理论,这是佛教最为关键的部分。藏传佛教中有许多专门针对以上理论的注解,这些注解的内容都基本相同,只要通达其中之一,其他也就一并通达,举一反三其他道理也不是难事。

如果一个佛教徒,相续中没有任何空性境界,也没有名言中的业因果定解,只是办一个皈依证,整天自以为是的,那确实是不行的。也许我经常挑大家的毛病,很少赞叹功德。其实,如果相续中功德具足,那是没有必要说的。但如果毛病比较多,最好还是指出来为妙。

此外,只有自己存在毛病,才会看出来别人的毛病,如果自己的相续一尘不染,那也就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了。所以,一般爱说是非之人,自身的毛病肯定比较多。通过这一推理,你们也可以推知一个人的心相续是否清净,学因明的人就会懂得这个道理。

那今天就讲到这里,可能稍微多讲了一点点。

《维摩诘经》第5课讲记

相关文章

  1. 圆洁说道:

    师兄请问您有大老师《维摩诘经》的全部讲记吗?可以发给我吗?

    1. 圆非说道:

      @圆洁 已发,请查收邮箱!

  2. 柳烟说道:

    请问这位讲《维摩诘经》的法师是哪一位法师?
    可以把这位法师《维摩诘经》的全部讲记发给我吗?

    1. 圆非说道:

      @柳烟 这个讲记是索达吉SS的,请查收附件!

  3. 柳烟说道:

    师兄请问有《维摩诘经》的全部讲记吗?可以邮箱发给我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