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真实论义中分十三个科判来宣讲实修的窍诀。现在正在讲第一个科判“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是四厌世心中的第一个修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压伏相续中对于今生和轮回的贪执。如果真正生起暇满难得之心,就根本不会有闲暇去做跟轮回相关的事情,身、语、意都会唯一为了趣入正法而精进,这是宣讲和修持暇满难得的核心。我们在学习时,应该使论义触动自己的相续。否则,即使精通了能诠句或所诠义,如果不知道它的真实所指,不知道修法的窍诀关要所在,也不会有很大收获。
从噶当派大德无论何时,都一心一意修持正法的种种行为中,可以看出暇满难得的法义和他们的相续已经成为无二无别。有一次衮巴瓦格西的脚上扎了一根刺,刚开始因为一心沉浸在法义中,根本没有发觉,后来虽然发觉了,但格西认为连拔出这根刺的一两秒或十几秒时间都没有,继续一心一意精进修持正法。很多大德评述说:无论是金厄瓦格西一生不睡觉,还是衮巴瓦格西没有时间拔脚上扎的刺,这些行为都不是造作的,而是内心中生起暇满难得觉受后自然而然的流露。
相反,无论上师和其他道友怎么讲,我们为什么没法精进呢?因为这些非常深的法义没有和自己的心融为一体。真正法入于心的时候,我们也能做到像衮巴瓦格西和金厄瓦格西这么精进,达到对于轮回琐事根本没有一点兴趣的境界。他们修持的也是这些法,我们修持的还是这些法,差别在于大德们认为暇满难得是真正殊胜的调心修法,进而精进行持,最后生起了这样的境界;而我们认为这只是很浅显的加行法,根本没有花很多时间串习,自然内心中生不起这样的觉受,仍旧对轮回琐事产生很严重的贪执。对照大德们的修法觉受和我们的相续,很明显就可以找到距离。找到后应该向大德们看齐,分析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个地方,进而对治这些恶习,修持它的所缘,最终内心中也一定会生起相同的境界。
前面讲了相似人身和中等人身,今天讲“别说暇满之自性”中的第三个科判珍宝人身。什么才是暇满人身的自性呢?
丙三、宣说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要使相续中容纳正法精华,必须有无垢、清净的法器,佛陀说无垢法器就是最为殊胜的正士。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是不是法器?如果是,就自然能够修持精华法义;如果不是,就要通过思维生起厌离心、菩提心,努力成为法器。这就是加行修法的目的。
殊胜正士具有什么法相呢?第一,自在闻思精华义。第二,调己劝他行善法。
“自在”指没有被无法修法的因缘所束缚,分为身体自在和心自在。身体自在即不是别人的奴仆,也没有人阻止自己修法,或者没有生很严重的疾病;心自在即心不被深厚的恶缘或非常严重的贪、嗔、痴烦恼所控制。有时身不自在也会引发心不自在,所以身、心都要堪能。“精华义”指甚深的佛法,用于简别世间法和外道法。通过修持佛法,可以获得小乘、大乘、密乘的殊胜果位,所以称为精华义。
如果前世听闻正法时屡屡或故意间断,后世即使想要听法,也会被内外因缘所中断,没办法自在听闻,所以在有机会听法时,尽量不要故意中断传承,否则对后世非常有障碍。关于这一点,《入菩萨行论》中还有更进一步的宣讲。如理听闻佛法,一方面可以获得思慧,一方面也为后世种下贤善的习气。单单听闻还不够,还要思维。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听上师讲的时候,内心中有很深的触动,但在出经堂时,这样的触动、觉受往往荡然无存,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为什么呢?通过听闻获得的智慧、定解非常肤浅。为了能够修持正法,听闻后必须从方方面面思维法义,遣除内心的增益和损减,通过和道友讨论,或背诵词句的方式来反复忆念,从而引发思慧。
通过思慧而获得的定解非常稳固,远远超过闻慧。如果思慧比较圆满,内心中的定解就会稳固、深广。听闻时产生闻慧,思维时更深一层地挖掘含义,和自己的相续作对照,产生思慧。思所生慧是产生修慧的正所缘、正加行。所以,在听闻的基础上必须再再思考,反反复复看书。闻和思是引发生起真正定解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通过闻思使相续中生起定解后,一方面要用这样的智慧调伏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心;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觉受、经验和行为劝戒他人行持善法。
佛陀在《戒经》和别解脱戒律中,宣讲开遮持犯等内容,著重于调身语;在大乘中宣讲如何调伏心性。所以,我们要通过修持殊胜正法来调伏自己的身、语、意:使身体调柔,不做恶业;使语调柔,不说妄语、无有意义的语言;使意调柔,泯灭贪、嗔、痴,相续中尽量生起信心、菩提心等善法。
劝他人行持善法,有时身教超胜于言传。即使通过语言指导,别人也会同时观察你自己的身体、行为有没有安住在正法中?虽然佛法本身不应该向外观察,但很多初学者、凡夫人、愚笨的世间人没有办法往内观,往往看上师、师父做没做?如果上师做得很好,自己就会生起信心;如果上师、师父没有做好,自己也没有兴趣去做。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方式,真正能使他人趣入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通过自在闻思生起思慧后,不能仅仅停留在定解上,证悟万法实相要靠修行,通过闻慧和思慧而引发证悟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听闻之后思考,有了定解之后必须要趣入实修。在不同的道场和传统中,实修有不同的体现: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中讲,宁玛派主要是白天闻思晚上安住修行;也有些道场,在经过必要的闻思后,弟子需要在关房、深山、森林中,一心一意舍弃琐事而修行。但无论传统、根性、机缘有何不同,都必须要修行。
比如,听闻了暇满难得的修法后要知道,如果内心中没生起暇满难得的觉受,修法就没有实际意义。生起这样的定解后,每天四座或至少一座,安住在法义中反复串习,这就是修行。闻思之后必须要修行,这样才是具备暇满难得自性的修行山王。须弥山王不会被普通的因缘所撼动,一般的风对山王没有任何影响。用于比喻真正的修行人,首先精进听闻,再精进思维,然后精进修行,最后内心中的修法觉受就像山王一样稳固、无法被撼动,就像衮巴瓦格西和金厄瓦格西一样,对轮回琐事没有丝毫兴趣。
“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能够自在闻、思、修、调已劝他的修行者,是能够树立佛陀胜幢的人,无论他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是珍宝的人身。什么是珍宝人身呢?自在闻、思、修精华义再调已劝他,就是暇满宝身的定义。
所以,我们要看内心中到底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具备,应该生欢喜并再再稳固;如果不具备,应该找出差距,努力使自己获得佛陀所宣讲的珍宝人身。在修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没学佛之前是普通人身、相似人身;开始修法后也许成就了中等人身;再通过上师、善友的帮助,内心中逐渐趣入闻、思、修和各种法义、境界,通过转根等方式最终获得珍宝人身。所以,佛法教育的殊胜在于首先指出我们目前的状态;然后说出应该如何改变;并通过宣讲法义来帮助我们达到标准。所以,无垢光尊者宣讲相似人身、中等人身和珍宝人身,并非没有意义,而是让我们通过对照,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找出差距后,再了知如何精进才能获得珍宝人身。暇满难得就是引导我们成为珍宝人身,真正获得暇满自性的殊胜修法。
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安住于瑜伽中而调伏自相续,
“善妙法门”指佛法,用于简别世间、外道的法。听闻善妙的法门后,要深入思维法义,来遣除相续中的增益和损减,生起殊胜的定解。相续中有了定解后,必须要安住(直接实修),使心和正法相应,来调伏自己的相续。以前我们的相续是什么?充满了贪、嗔、痴。调伏相续后,要变成什么样?身、语、意非常柔软,心和正法相应。正法是什么?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慧。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变成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慧。这就是通过佛法的教化来调伏自相续。
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
暇满难得是为了修持大乘修法而宣讲的共同加行,修持暇满难得是为了生起菩提心,所以调伏相续后,不能满足于自我的寂灭,必须要劝勉他人行持善法。
披上解脱大铠甲,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胜幢者。
劝他人真正趣入解脱道的人就是大仙人(佛陀)胜幢者。
并非仅仅身著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
在某些经典中,仙人胜幢专指袈裟。为了强调与之不同,无垢光尊者在此处特别指出:仙人胜幢不仅指出家装束或出家众。
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相,都称为珍宝人身。
如果能像颂词中所讲的一样,精进地闻思修行并劝人行持善法,无论男身、女身、居士还是出家人等形象,都可以称为珍宝人身。
《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持而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称为具义暇满,又称珍宝人身。”
《德藏经》中讲:如果能够广泛听闻、思维、修行圣教,也能劝勉他人闻思修行,这样的人就是六道一切世间的殊胜庄严,所以称为具备大义的暇满,又称为珍宝人身。
《中般若经》云:“善贤,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
如果具备暇满人身,诸佛都会在眷属海会中赞叹、称颂、恭敬他。为什么呢?此人的行为相合于解脱道,以如今具备殊胜暇满自性的因,以后必定会成佛,广度无量众生。
劝他人行善之方法,《广大游舞经》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应当行持胜妙法。”
劝勉他人行持善法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指出万法无常。根据《广大游舞经》中所讲:“一切有为法都会迅速地毁灭,犹如空中的闪电不会久住,我们存活于世间,自己的身体、相续也会迅速毁灭,所以在具有闲暇的人身自性时,应当行持胜妙的佛法。”
虽然粗大的无常不一定像闪电一样,比如器世界在住劫时有二十小劫,但从细无常的角度来看,一切有为法毁灭的速度,有时比空中的闪电还要快。
或如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授。”
前面讲了通过无常让众生趣入佛法,这里是第二种方法。月称菩萨说:“首先给听闻空性的人宣讲广大的布施、持戒、安忍等教法,等他能真正对众生发起菩提心,或通过布施等使自身相续成熟、堪为法器后,再宣讲甚深的教授,即大空性的教法。”在《中观四百论广释》中,圣天菩萨也宣讲了类似的教言。
以此种方式劝人行善。
无垢光尊者在此列举以上两个教证有非常大的必要,是为了教导我们如何利益众生。讲解佛法时必须要有善巧方便:首先观待对方的根性,成熟后再次第宣讲上上的教法。如果直接宣讲最甚深的教授,可能会导致对方对教法及整个修持退失信心而堕入地狱。
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作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之法器。
这样一种暇满人身,总的来讲堪当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乘的法器。“无上”有不同的解释:观待小乘来讲,大乘的教法堪称无上;观待共同乘来讲,密宗的教法堪称无上。无论要修持小乘还是无上大圆满,最殊胜的所依都是暇满人身。
《虚空宝经》云:“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观待暇满?’佛吿虚空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称为暇满。”
通过《虚空宝经》中虚空藏菩萨和佛陀的问答,清淅地体现了佛陀对于“暇满”(无垢光尊者前面所讲的“无上法器”)的甚深解释。虚空藏菩萨问佛:“如何看待暇满?”佛陀告诉虚空藏菩萨:“我们的心被贪嗔痴等分别念所束缚而成为散乱状态,如果能通过殊胜的教法熄灭这种对于外境或五蕴身心的分别,住于心的自性中,就称为暇;了知心的本性,在真实义中使心得到自在称为暇满。”这样的暇满人身堪为无上法器。
佛陀在这段经文中讲到了法界自性,如何安住于法界以及如何消除分别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方法。要修持如此高深、相合于法界的空性教法,必须要依靠暇满人身。无垢光尊者引用这段教证的目的,主要是证成堪为无上法器。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
获得暇满人身之士应当恒时唯一思维正法之理由:
获得暇满人身后,为什么不必思维轮回琐事,而要唯一思维正法呢?在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的机会非常稀有难得,所以要精进修持,一旦错过了修法的机会,就虚耗、浪费了暇满。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现在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可以在善知识面前听闻殊胜的大乘教义,听闻后应该如理作意、如法修持,令身语意、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都安住于正法中。宗大师在《广论》中也再再呵斥过:不能听了一个教法,但去修其他的法。仲敦巴尊者也讲过,听闻一个正法之后还去寻找其他的修法是非常可笑的。我们也反复强调过:不能调伏烦恼、利于解脱的正法,一句话也找不到。所以,如法修持非常关键。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听闻正法后,应该恒常按照佛法行持,尽力制止相续中的非法行为、语言和作意,通过修持殊胜法义而安住于法性中。相续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恒常行持正法,非法的力量就会很弱;否则非法力量就很强,这是一种世俗的缘起。
第二句的“住正法”和第四句的“而住法”有什么差别呢?住正法指通过殊胜正法来摄受身语意,令自己的行住坐卧相符于正法。而住法指究竟位时,通过修持殊胜正法而安住于究竟法性中。
此乃殊胜之窍诀。
无垢光尊者说这是非常殊胜的窍诀。
下面讲得到人身后必须唯一思维正法的理由:
因为值遇善知识难得,听闻正法亦难得,修持正法亦难得,恒时精进更极为难得。
遇到殊胜善知识很难得,应该好好依止;无论善知识善不善于讲法,通过暇满人身来听闻正法的时机都非常难得;恒时精进更难得。
以前跟很多道友交流时,虽然没有一位不表露出以后想要实修的态度,但这种想法是不是很容易就能生起来呢?并不是。内心中想要串习、安住于正法,一定缘于前世的发愿力或善业力的成熟。只不过,想要修持正法和真正能够修持正法之间仍然有距离。我们看过《莲苑歌舞》,金蜂和玉蜂想不想修法?一直都想,但一直都没有修。最后,玉蜂阿宁遇到违缘,临死时非常后悔。金蜂达旺被妻子死亡的打击所触动,彻底生起厌离心,当下就修法,最终依止华智仁波切修持而获得成就。所以,想修正法并不代表就能够修持正法。不过,文中是侧重于想修和不想修的方面而讲的。
虽然有些人也在修持正法,热血沸腾地住山洞、茅棚、森林,但能不能真正持续呢?能够恒时精进也不是无因无缘的,要观待福报、资粮、相续中的修法意乐、出离心、菩提心、正见稳不稳固……在闻思佛法的十年中,我们看到很多道友最初都发愿“不成就不出山”“不成就不出关”,但不仅真正成就的不多,能坚持三五年的人也非常少。看到米拉日巴尊者或宁玛派大圆满祖师的传记,看到前辈们如何通过实修而证悟,自己就发愿一定要实修。或者因为遇到恶缘,突然生起了非常强烈的厌离心,不想接触周围的道友、道场及其他琐事,索性一个人去住山,但当恶缘的力量逐渐消逝后,无法得到上师的加持,无法和正法相应,心相续又恢复到老样子,在山中住不下去,出山后变得比以前还要糟糕……
所以,恒时精进并不是想想就可以,还要看因缘是否具备:菩提心、空性慧等正见是否具足?一个人住山,是否不需要询问任何善知识就可以毫无怀疑地修行?福报怎么样?上师开不开许?一切圆满后再去好好修行,才有成就的机会,否则非常困难。
《佛分别律·教诲广严城品》中云:“诸比丘,且观恶趣众生,后世获得人身极难;且观诸具邪见之邪师,极难值遇真实善知识;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当唯以行头陀功德、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日。”
无垢光尊者引用《佛分别律》中的教证,主要说明善知识难得、闻正法难得、真正修持或恒时精进难得。
第一,通过观察恶趣众生,可以得到“后世获得人身极难”的定解。到底多困难呢?先观察旁生的数量,再通过经教一一观察地狱、饿鬼的数量,就知道要从恶趣中获得解脱太困难了。为什么恶趣众生的数量如此之多?一是从恶趣中获得解脱非常困难,二是创造堕落恶趣的因缘非常容易。再观察恶趣众生的相续如此愚昧,就知道要趣入正法、生起善念非常困难,所以在后世舍弃恶趣获得人身非常困难。
第二,通过观察邪师,可以引发“很难值遇善知识”的定解。到底多困难呢?首先,邪师的数量非常多。法称论师讲过“邪见无边故,一一难破尽”。邪见无边说明宣讲邪见的邪师到处遍满,佛门中打着佛法旗号,外表是比丘、居士的邪师也屡见不鲜。在这么多的邪师中,想要不遇到他们、或遇到之后不被邪见所染污,能够从善知识那里接受正见,是非常困难的。即使遇到了真实善知识,如果内心中没有如理作意,也可能生起邪见。当然,这不是善知识有问题,而是由于自己前世相续中的邪见习气所引发,对善知识生起邪分别、邪观察,乃至于退失信心。其次,邪师、邪见的威力非常大,想要从中出离非常困难。因此,遇到真实善知识非常困难。既然现在已经遇到,就应该按照“依止善知识”品中的诀窍,一心一意地对善知识生起真佛想,一心一意调伏相续中的邪分别念,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法义,否则可能虚耗人身。
“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传记和经典中记载,佛陀在世时也有很多破戒、生邪见、失毁解脱道的人。即使遇到了导师佛陀,在具有舍利子、目犍连等上首大德比丘及文殊等大菩萨的清净僧团中,也会破戒、失去解脱道,说明修持正法不容易,恒时精进更不容易。
“当唯以行头陀功德、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日”,这里教诫后代修行者:获得暇满时,应该尽量安住于如理作意。我们离佛陀在世时已经两千多年,和现在比起来,那时众生相续中的烦恼更少。现在环境如此恶劣、相续中烦恼如此强盛,在这种情况下,脱离善知识、道场和道友,一个人去修行是非常危险的。在上师和道场很清净,道友和合闻思修时,我们不要打其他主意,应该在好的环境中熏习自己的相续,尽量培养最为清净的正见、信心和大悲菩提心。没有稳固之前,还要继续依止上师善知识。这些都是教言、教证中隐含的意思。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如是思维具有极大功德: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如果真正能够安住在暇满自性中,不久的将来就能够越过三有的恐怖大海,迅速趣至寂静洲而获得殊胜的大涅槃果位。
《天子请问经》中云:“天子,当以精进心勤于此善法,将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菩提。”
如果能通过精进心勤于善法,就会迅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的菩提果位。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及很多大德的教授中,都这样劝勉后学者:即使现在是具缚凡夫,如果能具备精进心修持善法,一生中就可以获得解脱。所以,精进和不精进完全不同。即使相续中的烦恼非常重,每天生起无数次的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但从现在开始,如果能如理如实地精进修持佛法,这一世中就可以现前解脱的果位。成就的大德和全知无垢光尊者都作了这样的授记。
所以,现在不是其他原因,是我们自己发不起精进心,应该修持的正法没有修。这方面怨不得别人、怨不得教法、也怨不得道场只有闻思没有修持,就怨自己没有精进心。如果有精进心,正法一定会融入相续,这一世一定能现前解脱果,法就是这么殊胜。我们并不是只学了暇满难得,菩提心、大空性,乃至密乘的修法都已经学过了。慈诚罗珠堪布以前在成都给居士讲法时也提到过:按照我们所学的教法,早就足够成佛很多次了,可是为什么现在相续还没有得到调伏?就是因为对法义生不起欲乐心和精进心。所以,应该在自己身上多找差距,尽量发起精进心,这样也是非常殊胜的。
《亲友书》云:“依止真实善知识,汝行圆满能仁说,是故当依诸大德,依佛累世得寂灭。”
《亲友书》是龙树菩萨对乐行贤王的教诫:“佛陀说,如果依止真实的善知识,解脱道就能够圆满。劝诫国王和后代学者应该依止大德精进修行,如此几世中即能获得寂灭,就像依止佛陀一样。”
梵指涅槃或解脱,行是道的意思。阿难尊者曾对佛陀深有体会地讲:“修行者能够获得解脱,一半的成就应该归功于善知识。”佛陀说:“阿难,你完全错误了。获得成就百分之百依靠善知识。”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赡部洲的人,若不修持善法,则虚度人生。所以,应当恒修正法。
业地指南赡部洲,在这里无论造恶业、善业或解脱业都非常容易成熟。我们如今转生在南赡部洲,修持解脱道非常容易,如果还不精进,就是虚度暇满。可以看出,无垢光尊者从很多侧面,乃至于指出业地的特点,来教导我们一定要利用暇满人身修持善法。
有很多在南赡部洲修持而一生成佛的公案:无垢光尊者在桑耶青浦修持六个月成佛,米拉日巴尊者一生成就金刚持果位,还有不计其数的修行者一生中成就解脱道、菩萨地、佛果或往生极乐世界。这么多大德、修行人都能在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因为勤修正法而获得解脱,为什么我们不行?为什么我们偏偏要在这时虚度人身?要对自己做最深的呵责,想一想前辈们解脱的公案,就能够激发自己以最大的精进心来利用暇满人身,恒修正法。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则无比其智劣者”:无论身份、性别、智慧高低,只要转生为人,都必须要精进修持善法,否则就是最劣慧、最智劣的。世间人不修正法情有可缘,因为没有获得暇满人身、没遇到善知识、没听闻过正法;但我们如今已经获得暇满人身、已经遇到殊胜善知识、已经听闻了这么多教法,而且有这么多的空闲修法,如果还没有修,去哪里能找到比自己智慧更下劣的人呢?现在我们离解脱只有一个门槛的距离:迈进去就是解脱,不迈进去就是轮回。如果在此时堕入地狱、恶趣或轮回,就是最可怜、最可惜的。
“如自宝洲空手返,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上面的情况,就像到了遍地是黄金、如意宝的珍宝宝洲却空手而返,在无有意义中虚度了暇满人身,所以应该恒时思维教义、恒时修持寂灭的正法。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宝洲中,眼睛看到、耳朵听闻的全是殊胜正法,是最圆满的时机。如果还不修行,就一定会遭到诸佛菩萨和上师的严厉呵责,最后在死主现前时自己也会非常后悔。
如果对于世间琐事、世间八法过于耽执,就是无义虚度人身;相反,除了吃饭和睡觉,尽量把心调转到修持解脱道上,就是利用暇满人身。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恒修寂灭法。但这也不是说不需要听法,马上就去修行。前面我们讲过,寂灭法有很多种修法,暇满难得就是其中之一,是趣入寂灭法的一种方便。如果内心中不生起厌世心,相续中不生起看破今生的心,即使以最大的精进去修大圆满、大空性,最终还是一无所成。
所以,要从基础的法开始修起,必须使这些法在内心中扎根,和内心相应。并不是说已经修过几座、已经修过几天就可以,要看内心中有没有觉受,没有觉受的话还需要一直修下去。这样一种道次第的修法,下下是上上的基础,所以必须看重加行。
《开启修心门扉》中,博朵瓦尊者示现上说自己已经从修大空性、菩提心等降到了修习无常,自己以前好高骛远,但修来修去发现还是要从基础开始。看到大德的教言后,我们也应该明确地知道修行方向:现在开始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共同加行,圆满之后再去修其他的法。即使以后没有机会修持空性等法门,现在修持的共同加行也完全具有实义,因为它能减轻我们对于世间八法的贪著,有效地压制一切烦恼,所以应该对于前行法再再作意、再再修持。
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若不修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未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如果不修行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没有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现在我们已经转生在容易成熟业力的南赡部洲,得到了暇满人身,如果没有精进修持正法,内心中没有产生任何定解和修证,就如同到了如意宝洲却空手而返的穷人。
《入行论》云:“既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也教导我们要修法:“既然得到了闲暇人身,如果还不修持善法,就没有比它更欺惑、更愚痴的事了。”
为了劝诫我们修持正法,大德们把能用的语言都用上了。我们能不能体会这样的用心?能不能体会金刚句中的所诠意义?能不能往内观?如果能做到的话,就可以得到殊胜的收获。否则,即使无垢光尊者、寂天菩萨或佛陀降临在我们面前,除了这些教法也没有其他可讲的。
所以,如果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行持增上生决定胜法门,将获得众多圆满功德。
所以,现在开始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行持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殊胜法门,将获得很多圆满功德。
增上生和决定胜是相对的。能够获得人天善趣是增上生果位;超越轮回的出世间解脱是决定胜果位,其中又分为小乘决定胜、声闻决定胜、缘觉决定胜、菩萨决定胜及最殊胜的佛陀决定胜。为什么教导我们修持增上生呢?修持正法需要生生世世,只有在增上生的人天善趣身份中才能够继续修持善法。
《宝鬘论》云:“如是恒修法,自与诸世间,心得喜悦者,即以此为佳。由法睡时乐,醒时亦安乐,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虔诚孝父母,敬事族姓尊,善受用忍施,软语无离间,实愿尽寿行,感得天王已,后仍为天王,故应修彼法。”又云:“故汝当了知,如是同业果,恒时利众生,于汝亦有利。”
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详细地讲了很多增上生和决定胜的修法,如何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如何圆满两种自性。
“如是恒修法,自与诸世间,心得喜悦者,即以此为佳”,《宝鬘论》教诫:“自己和其他世间人,如果能够通过恒时修法,使相续中获得喜悦,这是最好的。”获得喜悦有很多方法,包括世间的因:得到好东西或享受好的饭食等;还有出世间因:通过修持正法而生起喜悦之心。哪个最好呢?龙树菩萨说,通过恒修法而获得的喜悦最好。
“由法睡时乐,醒时亦安乐,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因修持正法的缘故,睡眠时也安乐,醒来时也安乐。由于内心中意乐清净、没有任何过患,梦中也安乐。
如果恒时行持杀生、偷盗或邪淫等恶业,白天做了很多非法之事,醒时会提心吊胆,相续中充满了邪念、罪恶,觉也睡不安稳,担心怨敌或警察找上门来,为了随时逃命,枕头下还要放匕首或枪;相反,恒时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善法的人,醒时安住在善心、善行中,内心意乐清净、没有过失,不会怕怨敌的伤害或国法的惩罚,非常安乐,由于恒常串习的缘故,梦中也非常欢喜、安乐。
“虔诚孝父母,敬事族姓尊,善受用忍施,软语无离间,实愿尽寿行,感得天王已,后仍为天王,故应修彼法”。这里讲到了世间和出世间的共同修法。第一,在家时好好孝顺父母。第二,经常尊敬、恭敬承侍种族、族姓中比较尊贵的人,比如长老、上师或国王等尊者。第三,不夹杂恶业、善巧受用存活需要的饮食和衣物,并修持安忍和布施。不应该用邪命、非法的手段寻求衣食,要正命、正确地获得。第四,说话时要柔软,使人听到后很受用,不要刺伤别人的心,恒常不说离间语。与软语相对的恶语有两种:一是粗声大气地直接骂人;二是虽然语气柔软,但是软中带刺,别人听了马上会受到伤害。
如果能够这样终生行持善法,后面生生世世会做天王,获得增上生的果报,最终成就佛果。
“又云:‘故汝当了知,如是同业果,恒时利众生,于汝亦有利。’”龙树菩萨在这一品结束时,教诫国王应该了知:业和果之间是相应的,如果现在能恒时利益众生,最后自己就会得到利益。
比如,前面讲的孝敬父母、尊重有地位的人和善用等善因,就有后世得到孝敬、尊重、美色、受用等善果。有人认为利益别人自己就得不到利益,这不是真正的智者应该作意之处,如果现在能够放弃自利去利益众生,最终自己也会得到利益。
其中均是说应当修持使自他今生来世安乐之善法。
《宝鬘论》和《入行论》的教证,都是讲应该修持使自己和他人、今生和来世、暂时和究竟都能获得安乐的善法。
甲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分六:一、法之根本为心;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乙一、法之根本为心:
一切善法的根本来自于我们的心。
虽然善恶等一切世间法的根本都是心,但这里是站在修持善法的角度来讲。
从能依所依自性开始,专心观察。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依暇满缘起生,
种种因缘聚合时,当调自心诸法根。
有情界、器世界的一切法,都依赖于自己贤善的心。贤善的心依靠暇满的缘起而产生。暇满自性的因缘已经具备时,应该用一切精力来调服自己的心,这是诸法的根本。自己的心善,地道就善。所以,成不成为善法主要看是不是处于善心的状态中。
从无垢光尊者的金刚句中,我们知道善心要依靠暇满的缘起而产生,这是非常殊胜的教言。观察一下非暇满的缘起:相似人身能不能产生善心?相似人身不是善心的所依处,生不起一般的善心或真正求解脱的心;旁生的所依上能否生起勤修解脱道的善心?非常困难;地狱的所依上能否生起勤修解脱道的善心?很难生起。因为前世修持五戒十善、布施持戒等并再再发愿,今生才能获得暇满人身,在暇满人身中堪能生起善心,在善心上堪能生起善法。
如果抓住了诸法的根本,就可以抓住果和支分。相反,仅抓住了支分,最后的果就会非常微劣。所以应该调服自己的心。佛法就是这样的调心法门,这些方面需要我们再再观察。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赖于暇满人身,能依所依二者是依靠缘起力而产生的。
有了暇满人身,就可以生起善心,修持善法,这就是能依所依二者的缘起力。
心作为一切善法之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此时应当唯一调伏自心。
心作为一切善法的主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在暇满人身上修持一切善法。所以,无垢光尊者劝告、引导我们,要将一切修法放在调服自己的心上面。
《亲友书》云:“汝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
佛陀说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所以应该恒时调服自己的心。
《龙王请问经》云:“龙王,心乃诸法之本,诸法从心产生、由心幻化,故当彻底了知心之自性。”
佛陀对龙王讲:心是万法根本,诸法都从心产生、由心而幻化,所以要彻底了知心的本性,从而调服内心。心调服后,一切得到调服;心解脱后,一切得到解脱。
《普作续》云:“如是一切显现法,皆为心造心幻变。”
《普作续》中这样讲:无论五蕴身心还是外在的器世界,一切都由心所造、由心所幻变。所以应该调心。
《楞伽经》云:“镜中所现像,非有似显现,不知心显者,生起二分别。清净习气力,由心生种种,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
《楞伽经》说:“尤如镜中所显现的影像,虽然好似显现,但根本没有真实的自性,如果不知一切万法是心的显现,就会认为能取所取是别别的法(我的心和外境是别别的法),导致转生恶趣或轮回。
“清净习气力,种种唯心生,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清净习气显现圣者功德,不清净习气显现轮回众生。一切法都是由心显现的,在人或其他众生面前所显现的外境,除了心之外没有其他。
又云:“外境非实有,习气扰乱心,产生境显现。”
一切外境显现都不实有,是因为习气扰乱心而产生,这是《楞伽经》的殊胜抉择。
即(一切外相)如梦境般现于心中,于迷乱的心前无有而现出种种内外显现,这是由迷乱习气所产生的,实际不成实有,
在迷乱心识前,自己的内识和外境都无有而现,是由迷乱习气而产生的景象,实际上不成实有。因为以前对于外境的执著,内心中产生能取,通过二取在阿赖耶识中种下习气的种子,从阿赖耶识又开始显现外境,再次开始执著,
但似乎实实在在现于心中,所以说心是诸法之根本。
不观察、不了知的时候,好像实实在在现于自己心中,所以,心是万法的根本。
山等外境在迷乱的心前现为不清净,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并非是心,对此下文还有阐述。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和《虚幻休息妙车疏》中讲过:虽然山等外境是在迷乱心前的不清净显现,一切都是心所造,但山等外境并不是心的自性。对此下文还有阐述。
接下来对“一切外境是心”作了广大破斥,发了很多太过。
本论分为十三品,现在正在讲第一品暇满难得。前面已经分别宣讲了闲暇和圆满,无垢光尊者再再劝诫我们要开始利用暇满人身去修持正法。现在宣讲“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中的第一个科判“法之根本为心”。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了知,一切法的根本是心:身体或五蕴、一切器世界和整个轮回都是由心所造。
我们为什么会流转轮回?首先心中产生种种贪、嗔等迷惑,由于迷惑而执著心中显现的万法,最后导致流转。现在我们必须了知一切外境是心的显现,开始修心。如果调伏了自己的心,一切都能调伏;如果心外求法,则没有丝毫实义。一切外境是不是自己的心呢?无垢光尊者教诫说,一切外境是心所造,但是并不是心。我们知道,真相唯识宗承许一切外境是心,假相唯识宗承许一切外境是由心所造,但不是心。从这方面来看,无垢光尊者此处是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来承许的。
下面讲应该从哪方面开始入手修道?修道要抓住根本,一切道的根本就是调伏自己的心。心调伏后,布施、持戒等一切地道功德都可以圆满。
若未护持自心,则不能守持学处。
如果不能护持自己的心,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就无法守护学处。别解脱戒虽著重重于身语的禁行,但只有生起出离心或护戒的意乐,才可以真正守持清净戒律,大乘中尤其如此。大乘的一切都以心为主,身语行为都是为了调伏自心而施设:如果行为过于放荡,心也难以调伏;如果身语行为有所收敛、制止很多恶行,心也能够相应安住于正道。下面引用《入行论》的观点进行宣讲。
《入行论》云:“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寂天菩萨讲,如果不能守护自己的心,使它处于贪嗔痴、放逸散乱的状态中,就没办法护持学处。无论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或饶益有情戒,都需要在调伏自己的心之后才可安立。
“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在戒律中,除了守护自己的心,其余都是支分。真正的根本戒律就是守护自己的心,使心时刻处于不放逸、正知正念的状态中。恒时安住观察自己的心,如果能够守护好心,其他戒律都可以圆满。
“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实语者佛陀讲:无论是六道众生畏怖自己找不到衣食、找不到怙主、受到怨敌伤害等,还是无量无边的一切苦痛,都和其他因缘无关,全部是从自己内心中产生的。
因为佛陀早就断掉了说妄语的因,成佛之后也丝毫没有说妄语的必要,所以很多经论中称佛为不打妄语、如实宣讲的实语者。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如复活地狱中的有情因各自业力所感,兵器可以任运显现在手中,拿起兵器就互相砍杀。这些兵器是何人故意造出来的?热地狱中遍满烧红铁地、烧红铁墙,这么广大的烧铁地狱是谁制造出来的?在铁柱山地狱,如果地狱众生是男众,就会在山顶显现女众,即自己在世时做不净行的对境;在世时邪淫习气非常严重的热地狱众生,也会看到以前喜爱的女人,走过去拥抱时,女人就变成烧红铜柱,自己被粘在上面活活烧焦。
地狱中的兵器、烧铁地和女众是从哪里来的?根本不存在外境的造作者,完全是众生心的显现。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佛陀揭露了谜底: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有情狱兵器、烧铁地和女众等一切,全部由众生的恶心所造,所以整个三界中没有比心更恐怖的。
以前由于恶心造作罪业,这些习气储存在阿赖耶识中,之后内心的习气迸发,就会显现烧铁地狱或兵器等。除了自己的心,三界中根本没有烧铁地或女众等外境。就像狂象奔跑起来时,可以摧毁森林、城市或其他障碍物一样,我们的心也犹如狂象,如果没有被调服,一旦放纵起来就会造下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的滔天大罪,如五无间罪等。如果相续中产生、现行了这样的罪业,最后一定会感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应该调伏自己的心。
“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如果调伏了自己的心,一切就都驯服了。
虽然心可以显现非常恐怖的外境,但如果可以把心调伏,前面讲的怖畏及一切痛苦就会全部消失,整个外境会显现贤善、解脱的状态。比如,极乐世界就是众生善业现前的境界:极乐世界中之所以没有女人及女人的名称,没有恶趣及恶趣的名称,完全是心调伏的缘故。如果不修心、不调伏心,在世间东奔西跑也无法逃避怖畏和痛苦。因为一切的不悦意都在自己心中:即使逃到天边,也会显现恐怖的地狱;即使逃到海底,也会显现恐怖的景象。如果说外境中真实存在所谓的恐怖,那么我们逃到一个舒适的地方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因为这种痛苦在自己心中,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现前恐怖的境界。相反,如果心中充满福德,一切安乐的根本在心中,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显现悦意的外境,感受殊胜的安乐。所以,调伏心就可以调伏一切。
其中所述均说明了轮回的一切苦乐都是从自心产生的。因此,应当精勤调伏诸法之根本——自心。
无垢光尊者教导我们,应该精进调伏善法、恶法、轮回法、解脱法、安乐法、痛苦法等一切的根本——自己的心。虽然看起来困难,但如果抓住了心的特点,具足精进和窍诀,也是最容易调伏的。因为心是无有自性的法,如果能通过窍诀经常串习,就可以把自己的心变成柔软的状态;如果经常串习贪、嗔、痴,自己的心就越来越刚强、坚硬。如果心不在我们的相续而在其他人的相续中,我们要调伏就会很困难,就像上师调伏我们的心一样,但心就在自己的相续中,如果有决心、具备窍诀,每天打坐时想想怎样安住于心的本性中,或怎样通过暇满难得等方式使自己的心调伏。具足精进,心一定会被调伏。三世诸佛的心怎么样?十方菩萨的心怎么样?非常优秀的修行者的心怎么样?他们的心都很调顺。如何能达到呢?来自于对于正所缘反复观想、精进串习和不断地修炼。如果我们不精进,心也不可能明早自己就变得调伏。
又如《宝云经》云:“世间心所牵,心不现见心,一切善恶业,皆为心所积。”
《宝云经》中讲:一切世间都是因自己的心牵引而显现,如果没有心的牵引,整个世间也根本不会存在。在分别念的状态中,心显现的同时没办法现见心的本性。一切善业、恶业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
我们有时在第二刹那可以回忆前一刹那自己生起了贪心或信心,但这只是回忆不是现见,现见需要在同一时间中。自己的心贤善,一切就成了善业;自己的心恶劣,一切就成了恶业。所以,善恶业不在于形象而在于自己的心是否纯净、贤善。
《宝积经·迦叶品》中云:“心可造种种业,故如画家;心可损害吾等,故如敌人;心可产生一切苦厄,故如怨家。”
《宝积经·迦叶品》中讲:我们的心可以造作种种业,就像画家通过笔可以画出种种颜色、形状和图案;心可以损害我们,就像敌人损害我们一样;心可以产生一切苦厄和不随顺,就像我们的怨家。
如果相续中是恶念,心就会画出沙漠、戈壁滩或悬崖峭壁等外境,使自己无法生存、容易丧命。如果是善念,心就会画出非常美丽的外境,如江南美景等。我们遇到的外境都是由心描绘出来的,所以要调伏、改造自己的心,使它成为善业或无漏状态。我们到底是因为谁的损害而堕入地狱呢?并不是阎罗狱卒或其他兵器,损害自己的就是在世时的心,比如经常对道友生贪心、嗔恨心或嫉妒心。所以,为了使自己远离一切损害,必须要调伏心,使心处于正法状态。我们在世间到处碰壁,没有顺缘,痛苦一个接一个的到来,这些也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心而产生的。
《抉择众生经》云:“铁地极炽燃,火舌遍各处,以锋利铁锯,一身锯八瓣,此由诸恶人,三门罪所生。”
经典中讲,地狱中铁地极为炽燃,火舌各处遍满,阎罗狱卒、牛头马面等通过非常锋利的燃烧铁锯将我们的身体锯成四瓣、八瓣、十六瓣、三十二瓣等,这些痛苦来自于自己身、语、意三门的罪业。
黑绳地狱中,狱卒在我们的身体上画线,然后把它锯成四瓣、八瓣、十六瓣或无量瓣,这些罪过的所依是什么?就是自己的习气、罪业。罪业在哪里呢?不在身体而在心上。如果在身体上,死亡时就可以把罪业抛弃在天葬台或火葬场,但罪业保留在心相续上,死后会继续流转,显现极为难忍的痛苦。
心是一切苦乐的根本,因此我们应当唯一努力调伏自心。
既然心是一切痛苦和安乐的根本,我们要想获得安乐、离开痛苦,现在就应该用尽一切方法努力调伏自己的心。
这是一种能依所依的缘起。调伏心的所依是什么?暇满人身。现在我们已经具备暇满人身,所依圆满,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精进调伏自心,一切善法的功德就可以通过心显现、造作,最后现前大安乐的境界。
乙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
接连不断流转于轮回中受苦时,理应精进修法。
无垢光尊者这样提醒,从以前到现在,我们都接连不断地流转于轮回中,如果还不修行,以后将会无数次地继续流转。目前我们并不是在享受安乐,而是接连不断地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既然每个人的天性都想要离苦得乐,就理应精进修法。
死亡恐怖生无边,贫穷痛苦如雨下,
皆从虚度暇满生,故增上生定胜法,
由思暇满难得生,昼夜喜悦速勤修。
轮回中会产生无量无边的死亡恐怖、贫穷和其他痛苦,像下雨一样接连不断地降临,这一切的不悦意都由虚度暇满人身而产生。所以,一切增上生和三乘解脱道决定胜的法,都来自于思维暇满难得,然后在昼夜中喜悦、迅速、精进地修持。
该颂词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提醒并劝请我们精进修法:一切痛苦来源于虚度暇满人身,一切安乐来自于思维或善用暇满人身。所以,有智慧、有心识的人应该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暇满人身修持正法。我们现在具有暇满人身,如果不精进修法,以后死亡的恐怖和贫穷痛苦就会像下雨一样不断降临。通过精进思维暇满难得的自性,会鞭策我们抛弃一切琐事,精进修持善法,最后一定会获得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安乐果。
无垢光尊者在最后一句中讲了很多要素:第一是“昼夜”,要善巧使用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对于欲界众生来讲,一点都不睡可能不行,但睡得过多也会浪费暇满人身。思考暇满难得就会克制自己的睡眠。当然,非常累或病得非常严重时,也没必要强制只睡四小时,否则身体可能受不了,白天也有可能没有精神去修持善法。这里主要强调要有精进心,不要过度懈怠。第二是“喜悦”,千万不要用比较痛苦的心态去修法。如果处于非常不愿意、勉强或痛苦的心态中,就无法修持正法,也根本不会产生安乐果。所以,修法时要喜悦、非常喜欢趣入正法,这样善法的果才能再再增上。我们对于经典的闻思修应该尽量生起喜悦心,知道学习论典非常有必要,这一点十分关键。第三是“速”,不要拖延到明年、后年才去修持,或者计划今生准备善根,下辈子再修持。《大乘经庄严论》讲了近供养和远供养两者的差别,就在于迅速和不迅速。近修法或近供养是从现在开始、迅速修持。第四是“勤”,要精进修持。
《华严经》云:“嗟!善男子,漂泊于轮回中之此等众生未曾思维自己暇满所饰之人身得之不易,以恶知识之因流转轮回为苦火所逼,吾因思维殊胜闲暇而从三有中获得解脱,汝等亦当如是而行。”
《华严经》教诫:善男子应该了知,众生并不是无因无缘而漂泊轮回,是因为以前没有思考过自己暇满所严饰的人身得之不易、可以成办大义,没有精进于正法,被恶知识所诱导而造作恶业,所以流转轮回中被苦火所逼。我通过思维殊胜闲暇的人身,知道它得之不易、能够成办大义,所以最恰当、最及时地使用暇满的宝船修持正法,从而从三有轮回中获得解脱,如果你们想获得解脱,也应该如是而行。
上师讲解时,“吾”解释为佛陀座下的一位大菩萨,大菩萨这样教导其他菩萨和修学者。
乙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
此说暇满之功德:面见导师具实义,
闻修正法亦具义,今生具义来世果,
皆自暇满人身生,故当数数生欢喜。
在此开始宣讲暇满人身的功德: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善愿、善业成熟,因面见导师佛陀而解脱,获得最为殊胜的实义;有些人虽然错过了面见佛陀的机会,但也通过听闻、修持正法使人身具有实义。今生调伏自相续或断恶行善以及来世成熟增上生、决定胜的果位,都来自于暇满人身。所以获得暇满自性时,应该数数生起欢喜心。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德、修行人在讲完某一部法或成办某一件善事后,都说“即使现在死亡,我的人身也已经具有实义”。如果做了有意义的事,暇满人身就有意义,如果没有做闻思修正法的事业,就是已经虚耗了暇满人身。以前成就的人是依靠暇满人身,现在造善业乃至于后世获得解脱也都来自于暇满人身,离开暇满人身一切都无法成办。有时仅仅听闻这些教言就可以生起欢喜心,有时必须通过再再观察、观想“暇满如何难得?”“能够成就什么果位、果报?”而生起数数欢喜。
我们这些人有的往昔面见佛陀并得解脱,
在所有众生中,有的已经往昔面见过佛陀并获得了解脱果位。
有的今生日夜行善使人身有意义,也有来世播下解脱种子的,这些都来源于思维暇满难得。
没有遇到佛陀、没有解脱的人,一部分也在今生中日夜行持善法,使自己的人身有意义;有的今生没有精进修持,但也为来世的解脱播下了殊胜的善根,以上全部来自于思维暇满难得。
《念住经》云:“乐生且观,汝所见所闻一切善妙皆从思维暇满难得中产生,众人任何安乐善妙之法悉皆依此而成办。”
在《念住经》中对当机者乐生说:“你也应该观察,现在所见、所闻、所触、所感的一切善妙事,都是从思维暇满难得进而修持善法中产生的。众人任何的安乐善法也全部通过它来成办。”所以,利用人身修持殊胜善法非常有必要。
因此,已得闲暇时应当从内心生起欢喜。
现在得到暇满人身时,应生起强大的欢喜心并修持正法。
乙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佛陀超过一般的众生和补特伽罗,称为超人。超人善妙指佛陀的功德。
此外,宣说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成办佛陀的身份和功德也要通过暇满人身:
天等世间众生主,声缘佛子中怙主,
获得无死甘露位,亦从胜宝人身生,
故赞暇满胜天身,已获人身当生喜。
天、人、阿修罗等一切世间众生的主尊,声闻、缘觉等佛子的怙主——佛陀,也是依靠胜宝人身而获得了离开生死轮回的甘露果位。所以佛陀在经典中、无垢光尊者在此处都赞叹:暇满人身超胜天人的身体。获得人身时应再再生起欢喜心。
虽然声闻、缘觉等佛子也堪称其他众生的怙主,但他们的怙主是佛陀。佛陀是声闻、缘觉等佛子的皈依处、依止处。虽然得到佛陀的功德有很多因,但根本的所依是什么?具有殊胜自性的人身。《广论》中讲:天人死相现前时,其他天人会投花祝愿:愿你死后生于南赡部洲,获得暇满人身而修道。不仅天人,佛陀也这样赞叹暇满人身。有些地方讲极乐世界的菩萨也羡慕暇满人身,这可能是从人身可以迅速度化众生的角度来分析的。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为极乐世界佛子们、天人们所羡慕的难得人身,可以依靠它最终获得佛果,所以应该再再生起欢喜心。
出有坏大能仁获证菩提所依的身体也是南赡部洲人中尊主之身,
我们的无等导师、出有坏大能仁释迦牟尼佛获证菩提的所依是什么?就是南赡部洲人中尊主的身份。
因此说人身胜过天人身。
佛陀也是先获得暇满人身,然后在金刚座断证圆满成就佛果的。
《现前菩提经》中说:“于天界中不能获证菩提,因有我慢而不能证悟真谛故,彻见唯有暇满人身方可成佛后而前往迦毗罗卫国。”
《现前菩提经》中这样讲:“佛陀首先观察到在天界中无法获证菩提,因为天人有我慢而无法证悟真谛,佛陀彻见唯有暇满的人身方可成佛,所以舍弃兜率天,下降人间前往迦毗罗卫国,入于摩耶夫人胎中,最后现证菩提。”
绝大多数天人都因为我慢而不能证悟真谛,他们在人间时不具备极强的修法意乐,没有再再串习佛法,仅通过造善法而生于天界;一小部分天人因为在人间时修法意乐非常强、非常坚固,虽然生于天界,道心还没有完全退失,也可能获证见谛或圣者果位。
以前我们讲过一个公案:佛陀在世时,有一位童子对舍利弗尊者非常有信心,远远见到就开始顶礼并作供养。死后因为善业力而转生于三十三天。虽然已经变成天子,童子因为宿业力还认识舍利弗尊者,也知道自己是因为前世对尊者有信心并供养的缘故而转升于天界。但在天界再次遇到游化的舍利弗尊者时,童子只是远远地合了一下掌。虽然在人间时对尊者有那么大的信心,但因为天人欲妙非常圆满,童子害怕耽误享受,所以来不及走近顶礼供养,就去和天女娱乐了。这说明在天界中真正获证见道或菩提非常困难。人道中有苦有乐、可以真正接受佛法,如果想成佛,人身是最圆满的所依。
《入行论》云:“胜过天人身。”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讲,暇满人身胜过天人的身体。
乙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
人天之中人易得,无念见谛智慧地,
获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刚乘道果,
故说殊胜暇满身,乃为诸乘法所依。
在人道和天道中,人的身份容易修习和获得无念智慧、见道及一到十地的共同乘殊胜成就,获得人身也容易成就甚深法藏金刚乘的道果功德。所以殊胜的暇满人身自性,是小乘、大乘和密乘等诸乘法的所依。
虽然在密乘传记中,也有十万龙、夜叉或其他众生获证解脱,但这些需要具备很特殊的因缘,并不容易。无垢光尊者等大德再再强调:在所有的所依中人身最容易获证解脱。“易”指唯一容易,其他身份虽然也可以获得,但较人身难。
《俱舍论》云:“三上无见道,无厌圣教说,此修获证故。”
《俱舍论》讲:色界和无色界众生,因为没有出离心无法获得见道果位,圣教中讲南赡部洲或欲界众生可以通过修行获证见道。
这里引用《俱舍论》说明想要获得小乘见地,人身是最好所依。
密宗之真实义也依靠人身而迅速得以成就。《灭尽四大续》云:“众人倘若精进修,殊胜密宗之此王,即生之中可成就,其余悉地何堪言?”
众人如果今生依靠人身,精进修持教法之王的殊胜密宗,即生中就可以成就解脱果位,更何况是获得共同悉地和成就呢?依靠人身可以在一生中迅速成就密宗果位,相比其他身份而言非常容易。
因此说,暇满人身是诸乘之所依。
乙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如何观修人身难得呢?坐在舒适的座垫上,皈依发心后思维暇满所饰之自身。
犹如穷人获胜宝,怀疑畏恐是梦境,
应当欣喜思暇满,成就现后利乐法。
修持时好像穷人获得殊胜宝物一样,怀疑也许是而畏恐失去宝物。在这样的状态中,欣喜思维暇满,并利用暇满人身成就现后利乐法。
无垢光尊者讲了实修暇满难得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第一,舒适坐垫,否则身体疼痛会导致心无法安住所缘。第二,坐势。对于心性比较稳定、不容易散乱的修行人来讲,可以边走边修或边做事边修。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必须要坐下来慢慢思维法义。第三,从皈依发心开始。皈依证明自己进入佛法正道,发心为一切众生证明自己修的是大乘法。第四,皈依发心后,方方面面观察、好好思维暇满所饰的自身:暇满难得的因缘、数量、比喻、暇满人身能够成办的利益、虚耗暇满失坏大义的过患、精进修持的功德等。修持暇满难得的方法在索达吉仁波切翻译的《心性休息实修法——三处三善引导文》中有详细阐述:由第一、第二、第三修法逐步趣入,缘暇满所饰的自身再再串修。
穷人平时穷惯了,对自己的命运没有把握,突然获得大宝藏就会想:从今之后开始发财了,突然得到这么多宝贝,摆脱了贫穷,到底是不是在做梦?穷人经常怀疑,唯恐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珍宝。我们修习暇满难得时,如果真正修到量,也会怀疑得到这么殊胜的暇满人身是不是在做梦?如果突然失去了怎么办?经常处于怀疑和唯恐失去的状态中。
思维所说之义,就像贫穷之人获得了殊胜珍宝一样,应当为自己得到暇满人身而感到欣慰,唯一修持正法,心想:如果这不是梦该有多好啊!也担心它消失。
“心想:如果这不是梦该有多好啊!”对应前面的怀疑,“也担心它消失”对应前面的唯恐。我们也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心态:生起是不是梦的感觉,并担心一旦自己没有好好修法,失去了这么好的人身该怎么办?
《广论》中也有一个公案:一个人以前有一栋很好的房子,被强盗抢走后房子慢慢破败了。老人听说非常难过,后面失而复得时非常高兴。虽然他走不动,但还是拄着一根拐杖慢慢走过去。心想:现在是不是在做梦?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心态,就说明修持暇满难得有所相应。
获得这样的人身也值得从内心生起欢喜,最后将所修善根回向众生。《佛分别律》云:“目犍连,一心思维闲暇,以欢喜心随念人身。”
无垢光尊者引用佛经的教证说明,我们应该一心一意思维闲暇难得,通过欢喜心随念人身,开始修持一切善法。
甲四、回向此品善根:
发善愿将如是宣说暇满难得之福德回向一切众生。
最后将修暇满难得的善根回向一切众生,这是后行。我们上座时,也应该圆满前行、正行和后行来修持暇满难得。
知道了暇满难得的自性后,我们就应该好好修持,不要随便失去能够生起暇满难得的因缘。在《前行》中也讲过:弟子问无等塔波仁波切,末法时代修法很难得到衣食资具,是修摄生术还是走向必然的死亡?仁波切说,修摄生术也难以获利,走向必然的死亡也不合情理,因为暇满人身很难得到。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生。从暇满难得的角度看,有必要通过睡眠、饮食、吃药等一切方法来维护自己的身体。虽然身体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有很多过患,但修持正法最好的所依就是暇满人身。所以《四百论》中教诫“具戒久存活”:如果能守持戒律并修持暇满难得、大圆满等教法,就应该好好保护身体,使它能再再修持正法。
以此妙音甘露语,愿息众生之散乱,
赴往林中断烦恼,疲劳心性今休息。
暇满难得这一品中所宣讲的妙语,就像妙音、甘露一样,众生听后理应对修持正法生起欢喜,从而舍弃轮回、斩断生死的根本。愿此善根能够息灭一切众生的散乱,从而赴往林中通过修行断除烦恼,那么我们无始以来的疲劳心性如今就可获得休息。
妙音具备众生听后很欢喜的自性,甘露具有让众生死而复生的自性。如果众生散乱,就空耗了暇满;听到妙音甘露语后开始修法,就舍弃了散乱。
无垢光尊者完全是因大悲菩提心而造论,所以愿一切众生能够息灭对今生的贪著和散乱。很多论典中,尊者在每品结束或造论中间,都再再劝诫我们到寂静林中,依靠泉水、山洞、茅棚等一心一意舍弃世间八法修持殊胜正教。对我自己影响很深,第一次听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是《禅定休息》,里面再再讲一定要依止寂静处实修。
因为在寂静林中,白天没有人的打扰,晚上没有非人的打扰,可以一心一意专注所缘,只需对治内心中不断涌现的习气和分别念就可以;相反,在闹市中,见到、听到、接触的外境多,即使好的修行人,也必须花费很多精力、时间来对治因外境而产生的烦恼。所以,寂静林最适宜修持正法。
奉献饰满鲜花的清凉甘露善说,愿以此遣除一切众生散乱度日、虚度暇满人生之业惑,全部前往舒心悦意的寂静处,使长久漂在轮回中疲惫的自心今日得到休息。
愿饰满鲜花、具备清凉甘露自性本体的善说能遣除一切众生散乱度日、虚度暇满人身的烦恼业惑,生起厌离心,具有善缘的传承弟子前往舒心悦意的寂静处一心修持,使长久漂流在轮回中的疲惫自心得到休息。
当然前面我们也分析过,是否能在寂静林中修行也要观待因缘,否则容易出现违缘。
本品全义均可摄于刹那心相续中,令人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一切众生的心相续都是刹那生灭,通过学习本品,可以使人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利用暇满人身造罪业,生生世世还会再再流转;如果修持正道,就可以获得解脱。通过这样的对比,对轮回的厌离油然而生,对解脱道生起真正的欢喜。
本品主要引导众生对轮回生起真实的厌离心、出离心,非常有必要。如果没有厌离心,修一切法都没有意义,不会成就殊胜果位;如果被出离心摄持,无论修什么法都会成为解脱的善根、出世间的福报。
此品撰著圆满并已回向善根。其余诸品也应如是理解。
下面是本品结束的颂词:
于静林间岩窟美药树,瀑布泄声鲜花舞饰处,
久劳此心不动而入定,愿令暇满人身具义住。
前面颂词中说“赴往林中断烦恼”,林中到底具有什么殊胜功德呢?在具有森林、山岩、洞窟、柏树、瀑布泻声和鲜花、蜜蜂舞动的殊胜寂静处,舍弃名声、眷属等世间八法而独自安住、修持禅定,愿这样的修行可以使暇满人身具有实义。
无垢光尊者在很多论著中都赞叹寂静处,还专门写过寂静处的功德。前段时间出去看到了很多安静的森林、山洞及一片片药树,确实心生欢喜。虽然以后不一定能有机会去那里安住修行,但内心中也再再发愿。
于此处亦不见野蛮众,息灭烦恼具足七圣财,
祈愿舍离今生此身后,趋至心之国王本来地。
在寂静处见不到城市中经常找麻烦的野蛮众生,自然息灭烦恼,通过修持佛法逐渐具足圣者七财,利用暇满人身精进修持,祈愿今生身体死去后,能获得圆满的佛果。
七圣财指信心、戒律、听闻、施舍、惭、愧和智慧。修持这样的七种因就可以获得圣者财富,这七种功德是圣者相续中圆满具备的。所以从因和果两方面称为七圣财。“心之国王”指心性实相,“本来地”指不造作的无死地,通过修持大圆满正法,最后现证法界实相。
无垢光尊者在本品中主要宣讲了暇满难得的殊胜含义,如何修持,以及在什么地方最适宜修持。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一品暇满难得释终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求心性休息辅导电子版
@悟 求心性休息辅导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