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开启修心门扉 > 正文

开启修心门扉06(25课版)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4/22 1:55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讲金厄瓦罗珠加参尊者所造的《开启修心门扉》这个殊胜的论典。本论当中分了十九个方面来宣讲今生生起出离心的方便。第一就讲到了“舍弃今生”的问题。“舍弃今生”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修的话,后面的这些菩提心、空性见、大圆满、证悟等等一切都没有办法实现。所以最初的时候,必须要心舍现世。为了帮助我们心舍现世,本论分了很多层次,用很多比喻让我们首先对这个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引导我们一步一步的修行,最后达到相续当中“心舍现世”的境界。

在这一课当中,我们在宣讲“月亮畜胜非同时”这个问题,其中“月亮”的比喻昨天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畜胜”。

“畜胜”是指如果善于操持今生即为“聪颖大丈夫”的话,那么畜禽们比我们人类则更胜一筹。

善于操持今生即为“聪颖大丈夫”,这样认为的人,世间层出不穷。不说世间,即便在入了佛门求解脱道的修行人当中,都会有人认为谁能在今生的名声、地位、衣食等方面能够圆满的话,这个就是聪明大丈夫,就是好的修行人。

如果说善于操持今生就是“聪颖大丈夫”的话,那么其它畜生、飞禽等等,比我们人类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是在讲具体的例子。

有时候我们认为人肯定是比畜生或者飞禽更胜一筹,这个是从总体来讲的。但是,某些方面这些畜生和飞禽比人类更胜一筹。比如,沙蜥蜴和蛇的故事。

比如,沙蜥蜴在居住的窝洞上方开了一个天窗,当遇到蛇的追赶时,它立即从天窗逃脱,并反身将紧追不舍而钻入窝洞的蛇用坚韧的利牙嘶咬致死。

沙蜥蜴是一种动物,它经常被毒蛇杀死并吞噬。沙蜥蜴就想办法,怎么能够把这些天敌杀死。它就在自己居住的窝洞的上方开个天窗,蛇追进来的时候,它就从上面的天窗逃脱。然后趁着蛇的头已经过了天窗,尾巴还在里面的时候,反过来就咬住蛇中间的这段身子,然后把它咬死。因为这个时候,蛇没有办法调头,沙蜥蜴就趁这种时机,把毒蛇咬死。这就是它自我防身的本领,或者说致怨敌于死地的本领。有时比人还要高超,有些人都想不出这些办法。沙蜥蜴是旁生,它能够想出这些办法,所以比一些人还要聪明。

另外,在哲地的山岩背后,乌鸦向猫头鹰追讨命债的伎俩;

这也是一个公案:猫头鹰杀害了乌鸦的幼崽,并将它们吞食了,然后乌鸦找机会也把猫头鹰的幼崽抓到它儿子死的地方,用同样的方式杀死。所以它们为子女报仇,或者说护亲灭怨敌方面都是非常善巧的。

嘉地无角牦牛对付有角牦牛的套路;

在嘉地,有无角牦牛和有角牦牛。无角牦牛因为它没有尖锐的角,所以有角的牦牛经常欺负它。无角牦牛就开始练习本领,最后把这些有角牦牛全部杀死了。

喜鹊对乌鸦的进攻(喜鹊常遭乌鸦的欺侮,于是结集了多龙地方的喜鹊,对潘地的乌鸦发动了全面的攻势,以报受辱之恨)等等故事也充分证明,在护持亲友与子女等方面,旁生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这些故事充分的证明在护持亲友与子女等方面;在保护自己的生命或者杀害怨敌方面,旁生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受一些限制而已。比如没有灵巧的手脚,没办法制造出这些机器来。在有限的肢体结构上面,它们在护亲灭怨方面,有时比人有过之而无及的。

仅仅一个月,它们就能让刚出生的雏仔长得与父母身量一般大小。

这是对某些动物来讲的。某些飞禽生下来的雏仔,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跟它的父母身量一样大了,这是人类绝对做不到的事情。人类要和他的父母身量一样大,要经过十几二十年。但是有些旁生(鳖鱼飞禽等)出生一个月之后,就和父母身体一样大,这些方面人类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另外,在储聚、制作方面的本事,只需观察老鼠、燕子与蜜蜂的巢穴就可一见分晓。

除此之外,再观察它们在储聚食物、制作巢穴方面的本事。观察一下老鼠、燕子和蜜蜂的巢穴就可以一见分晓了。看老鼠的巢穴,就知道它怎么样储存这些粮食的。在老鼠的巢穴当中储存了各种各样粮食,田鼠在洞里面储存了大量的人参果等等这些食品。还有蚂蚁、蜜蜂等都是善于储藏粮食。

制造巢穴方面,有些科学家观察蚂蚁窝里面的构造都是像楼房一样的,设计、制造的相当合理。所以说(旁生)制造巢穴的本事是非常高超的。

因此观察老鼠储聚、燕子造窝、蜜蜂筑巢穴等等,就可以一见分晓。

因此,如果只知经营此生,而不知修法,尚被人们称为“士夫”或“人”,则真是值得羞愧。

这一段的意思是:有些人认为善于操持今生,就是“聪颖的大丈夫”。如果是这样,被我们认为是低等动物的飞禽走兽是不是“聪颖的大丈夫呢”?按照这个理论,应该称为“聪颖的大丈夫”。如果认为它们只是旁生而已,根本不能称之为“聪颖大丈夫”的话,同样的道理,善于操持今生的这些假修行人,也只能够称之为旁生,因为法相相同的缘故。不管名字怎么取,或自认为怎么样高尚,实际上都是相同的法相。要不然就是旁生成为聪颖的人;要不然自己就成为旁生,反正是“同等理”。这就运用了“中观”的“同等理”。

如果只是经营此生不知道修法,那么这些旁生,不管是飞禽也好,走兽也好,它们都是知道经营此生的。从前面的沙蜥蜴开始,到后面的燕子、蜜蜂的巢穴,都可以知道它们对于如何经营此生是非常的善巧的,但是它们知不知道怎么样去修持后世的正法呢?是根本不知道的,一点这样的意乐都没有。如果我们也是对于经营此生方面很善巧,根本不考虑后世,也不知道修法,那么你还自认为是士夫,或者是一个人,取了一个人的名字的话,这个是值得羞愧的。

我们自认为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时候,必须要修持正法;必须要为后世解脱考虑;必须要放弃今生,才真正称之为“大士夫”、“修行人”。否则的话就和旁生没有差别了。与旁生作比较之后就可以知道,如果单单是经营此生,不知道修正法就是旁生,根本没有资格称之为“士夫”,没有资格称之为聪颖的人。

以上讲完了“畜胜”,下面再讲“非同时”。(第9课结束)


“非同时”是说,此生的长盛不衰,完美无缺,与修习来世二者是不能同时并行不悖,两全其美的。

所谓的“非同时”,就是自己的财物、饮食、名声、地位等等,全部都是心想事成,长盛不衰,一切都完美无缺。在不舍弃这些受用的当下,要修持来世的解脱、来世的菩提,这二者是完全没办法并行不悖、两全其美的,必须要舍弃一者。也就是说,想要今生一切都是长盛不衰、完美无缺的话,就必须要舍弃后世的解脱和菩提。如果想要追求后世的解脱和菩提的话,必须要舍弃今生的长盛不衰,完美无缺。不管是真实的拥有,还是有这种想法,都是要舍弃的。

听完这个教言之后,也许会产生两种想法。一种想法就认为这种说法非常正确,要想长盛不衰,完美无缺,享受世间法又要追求菩提,二者绝对没办法同时进行,必须舍弃其一;第二种想法是在我们长盛不衰,完美无缺的时候是可以修持后世菩提的。还可以找到例子,比如恩扎菩提国王或者雍正皇帝,他们就是在今生长盛不衰,完美无缺的同时成就的,或者说修习了来世的菩提。

恩扎菩提是在佛陀面前请法的时候,就说其他的佛法我不修,如果不舍弃五欲的当下能够成佛我就学。当时佛陀给他灌顶传密法,当下就证悟了菩提。

雍正皇帝是以皇帝的身份修习禅宗而开悟的,有的地方讲他是透了三关的大证悟者。

也许会找出这样的例子来为自己辨解,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理由。恩扎菩提是上上根器的人,在得到佛陀灌顶的当下证悟佛果,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呢?我们都得到过很多次灌顶了,如果是这样的人早就应该解脱了,所以说这方面是绝对成立不了的。

再者,他们的相续当中也许早就已经圆满了这种修法,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舍弃五欲,但在心上面已经舍弃了。即便他们在没有放下五欲贪着的当下修法成就了,也只能说这是凤毛麟角一般的极为特殊的根性,这是不适合于普遍大众根性的。我们现在是大众普遍的根性,也可以说是中下根性,没办法用这个特例来为自己不放弃世间八法、不舍弃今生做辩解或理由,这都是相似理由。

所以,第一种想法是合理的,是如理作意,绝对要放弃一者;第二种想法是一种非理作意,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二者都能够两全其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下面打个比喻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犹如一块可以用手提携(肉)的胸毛,与一块可以盛水的 皮(四肢腹背均未割破,但从口部剥下的完整兽皮,常以盛液体或作鼓风皮火筒)二者,也是不能在一块毛皮上同时兼得的。

比喻一块完整的毛皮,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首先“要保留一块可以用手提携的胸毛”,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杀牛的时候,要把牛胸口的这块肉拿走,但是又不便于拿的时候,就会保留胸毛,使皮毛和肉连在一起,只要把毛抓住,就很容易把肉提来提去了。这就是用手提携胸毛的意思。胸口这块肉必须要和上面的皮毛一起挖下来才便于提携。

要得到这块胸毛,同时要得到一块可以盛水的“ 皮”。( 是“完整”的意思,就是可以盛水的完整的皮。)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浑皮必须要完整才可以盛水,就是四肢腹背全未割破,只是从口那个地方开始,剥下完整的兽皮。装水或制作吹火筒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头牛要留下一块胸毛,再做一块浑皮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得到胸毛的时候,胸口的皮已经被割破了,而浑皮是要完整无缺的。所以,一块皮上面,即要留胸毛又要得到一块盛水的浑皮,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同理,一方面要保留世间八法的贪执、受用,同时又要得到完整的菩提果,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两者完全无法兼得。对此,我们必须要做甚深的考虑。

华智仁波切在《前行》当中讲到:有些人认为,某某上师很善巧,他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两全其美,做的都很圆满。华智仁波切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想要世间法圆满还差不多,要想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同时圆满根本不可能。如果想要这样,最后非常有可能就是世间法圆满,而出世间法彻底失败。华智仁波切还反问,难道佛陀不懂得这样的方法吗?难道米勒日巴尊者这样的大德不懂得这样的方法吗?他们是不是极为愚笨,根本不知道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能够圆融起来修持这样的窍诀呢?根本不是。佛陀就是看到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没办法圆融,才彻底舍弃了转轮王位,毅然出家苦行修成道的。

米勒日巴尊者也一样。当他回家乡的时候,以前教他读书的师父已经死了,师父的儿子问完他的情况之后就说:“你应该效仿你的上师玛尔巴尊者,把你未婚妻杰赛娶过来,同时修佛法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米勒日巴尊者讲的很清楚:“玛尔巴尊者是大师,为了度化众生的缘故,如是示现有空行母的。我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狮子跳跃的地方,兔子跟着跳的话,绝对会摔死的。”他讲的很清楚,有些大德示现有妻室,或财富圆满,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他们的相续中早已彻底斩断了世间八法的贪念了。在自己修证极为圆满的情况下,为了度化众生示现的。

那么自己是示现吗?自己应该是有自证分的。不能以这些大德的例子,来为自己不放弃世间八法做借口,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米勒日巴尊者对这个问题是相当清楚的,所以才毅然彻底舍弃了田地、房屋、未婚妻这一切之后,精进苦行,最后修成佛果。这方面我们必须是要清清楚楚了解的。这就叫“非同时”。

下面是引用一些大德的教言来说明这个问题。

萨迦班智达也说:“此生圆满兴盛不丢失,企图永恒利乐之解脱,实为愚昧痴狂之妄想,应当看破今生修菩提。”

萨迦班智达被人们称之为智者之王,在智者之王萨迦班智达他老人家的教言当中讲到“此生圆满兴盛不丢失”。此生的家庭也幸福和睦,自己的名声远播,衣食不缺等等一切圆满兴盛不丢失。不丢失有两种,一是行为上没有放舍;二是心没有放舍。有这两种情况。一类修行人拥有财富;第二类修行人没有财富,但是内心对这些向往不已,非常羡慕。这个问题必须要讲清楚。有时候,偶尔生起一点出离心,是因为还没有机会拥有这些,由于各方面的缘故自己相当的贫穷,经常受别人欺负,在这种情况下,好像看破今生了,好像衣食、财产都没有意义。没有拥有这些的时候,当然一听到这个教言就觉得自己很容易放舍。但是我们要提醒你,只不过现在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外缘。如果遇到,肯定就无法抵挡,因为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也再再的讲过,我们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假使自己遇到这些又会怎样?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反复考虑,突然宿业成熟,飞黄腾达起来的时候怎么办?人们把你拥到高高的位置上去,一下子拥有很多眷属、很多钱财,呼风唤雨这种机会也来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可能以前所谓的“看破今生”,只不过是机缘没有成熟而已。这一类在修行人当中,是肯定存在的。所以必须要提醒大家,现在也许认为自己放的开,修行很好。因为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外缘而已。

有一类已经拥有了高位、钱财,这类人行为上要放弃,心也要放弃。没有拥有的这一类人,行为上没办法放弃,因为还没有得到。但是心一定要放弃。必须把这一切的一切,以道理、比喻、教言、经论作为依据,反反复复、详详细细的观察之后,从内心当中彻底看破,然后放弃。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即便以后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早就做过观察了,所以不会生起贪恋心的。

在“此生圆满兴盛不丢失”的前提下“企图永恒利乐之解脱”。不放弃今生,又想贪图小乘的解脱果,或者大乘菩萨果位,或者究竟的佛果。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实为愚昧痴狂之妄想”。萨迦班智达说的很清楚,这种想法是愚昧痴狂的妄想而已,完全无法实现的。非常可悲的是,很多修行人,现在恰恰就是落在这样一种非理作意当中。一方面想要得到今生的圆满,一方面还要拼命的每天发菩提心,修正道。这是无法实现的妄想而已。

那应该怎么办呢?“应当看破今生修菩提”。这才是正道,这才是如理作意,如理修法。应该把今生看破之后,再把所有的精力、时间、一切的作意,全部用在修持菩提方面。把今生彻底看破、舍弃之后,才有真正修持菩提的机会。

布顿仁波切也时常自我警戒:“宿积百般福报所成身,暇满所依来世再获难,渡越痛苦大海之宝筏,切莫无义空耗仁钦哲(布顿仁波切名)。”

这里说到了“暇满大义”。我们经常讲“暇满”具有“大义”,到底具备什么样的大义呢?

“宿积百般福报所成身”,如今这个身体并不是随随便便得到的。靠谁的运气好、势力大、钱多,谁就能得到,并不是这样的。得到这个身体,要“宿积百般福报”,具体来说要具备很多的因缘,但离不开三要素:第一、必须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居士有清净的居士戒,出家人有清净的出家戒,这个要素是没办法缺少的;第二、必须要勤修布施等福德资粮。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讲的不是普通的人身,而是“暇满人身”,“暇满”是有空闲修法的意思。如果今生只是守持一个清净的戒律,根本不修积丝毫布施供养等资粮,这样后世将极为贫穷。即使得到人身,也将会为了饮食而奔波,无暇修法的。为了饮食而奔波,就不得不做别人的仆人;不得不造些恶业,那就不是暇满人身了。

所以,第一必须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否则只是布施,那只会落到旁生道当中。做哈巴狗,或者做龙王、大象等等。虽然有福报,但却是旁生的身体。如果只是清净戒律没有布施,就会变成很贫穷的人,也是没有闲暇修法的,所以这两个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

具备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加一个“发愿”的要素。发什么愿呢?就是依靠持戒布施的福德,我要后世要获得一个能够修持正法的暇满身体。有这个清净的愿望摄持,三要素具备才能获得暇满人身。

这是不是很简单的呢?绝对不简单的。观察世间的人,真正能够守持清净戒律的人有多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清净戒律,没有进入佛门哪里有什么清净戒律去守持的。如果说世界上有60亿人的话,55亿人都没有这种机会的。

还有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要有一个清净的布施。做布施也许会容易一点,很多人都会布施。但是最后一条,就是发愿要获得暇满人身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知道持戒布施的这部分人当中,真正懂得善巧发愿的人又少之又少。所以要具备这些因缘不是很容易的。旁生不说,人道都很少。这是现量可以观察到的。

得到一个人身要“宿积百般福报”。“百般”就是很多的意思,要积累很多各种各样的福报才能得到这样的身体。现在已经得到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这个人身绝对是以前修法得来的。如果现在用来修法的话就是具有大义,如果用这个身体去搞世间八法,就是失毁大义。这样的身体极为珍贵,就像优昙花一样的,难得出现一次。

有人认为我们这个暇满人身肯定不是优昙花,为什么呢?因为以前肯定是得过人身。但是这里说的不是一般人身,而是“暇满人身”。真正能懂得以这个人身来修持菩提才叫“暇满人身”。以前我们没有得到过,否则早就解脱了。以前我们得到过一般的人身,但是真正暇满人身没有得到过。

我们内心当中没有“心舍现世”之前,这个人身都不叫“暇满人身”。《大圆满前行》中,华智仁波切首先通过共同的讲法,讲了什么是八种闲暇、十种圆满。具备十八暇满就是宝贵人身。讲完之后,又引用了无垢光尊者的教言,那个标准就相当高了:如果贪著现世根本就是无暇。把这些标准看一看就知道,自己肯定还没有具备暇满人身的。必须要在看破今生的前提下,努力修法才能叫“暇满人身”。他老人家这样讲,就是让我们这些修行人把标准提高,千万不要泛泛的理解之后,就认为“暇满人身”我已经得到了。实际上得到的可能根本不是。“暇满人身”是极为难获得的。即便我们认为是人身,也是一般的人身而已。

“暇满所依来世再获难”。暇满的人身来世再获极为困难。前面讲了,三要素是极难具备的。所以,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讲过,就是这个原因,从恶趣中转生为人是很少很少的。人道当中死了之后再转生为人的,也是很少很少的。不管是善趣、恶趣,死后都难以再转生为人。恶道当中固然没有什么修法可言,人道当中,具备三要素的也是极为少见。死后,虽然想再转人身,再继续修持,但这只是个愿望而已。如果想想就能成办的话,就不用想下世得人身,我就想马上成佛。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要得到一个果,必须要具备它的因缘,没有因缘是得不到的。

既然这样,有人也许会想:你说人身这么难得,为什么现在还有几十亿人?这是因为整个世界上的众生太多太多了。佛经中讲了,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尘,恶鬼、旁生犹如恒河沙。这样观察的时候,六十亿人,和无量无边其它众生比较起来是少之又少。虽说如此,但是也有比例相当少的人依靠以前的宿业成熟转成人的。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实际上人还是极为少见,尤其是“暇满人身”极为少见。修暇满的时候,就应该这样观修。

到底人少到什么程度?修持“暇满人身”的人少到什么程度?可以比较一下。旁生不说,以人道众生来讲,六十亿人中,有人统计佛教徒有三亿。少的多可怜!而三亿当中有多少人只是烧烧香,拜拜佛而己,这绝对是一大半!至少有两亿五千万是属于这一类。剩下的五千万当中,真实的发起正信皈依,守持戒律的人又相当少的。在这一类当中,真正能心舍现世的人有多少?这样观察下来的话,没有剩几个人是真正修持佛法的。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种机会是很容易的。如果不作详尽观察,就认为我肯定是“暇满人身”,有时只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己。

人身是具有大意义的。何以故?“渡越痛苦大海之宝筏”。这个人身是能够帮助自己在这一世,彻底超越痛苦生死大海的宝伐一样。“切莫无义空耗仁钦哲”。布顿仁波切经常这样自我教诫,“仁钦哲”是他自己的法名。这是给自己说的,千万不要空耗时间,千万不要把暇满人身浪费了。

浪费暇满人身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就是追求世间八法。追求世间八法全部都是浪费暇满人身的,全是无意义的。追求名声、高位、财色。这些全是浪费空耗暇满人身。只有现在真正好好修法才是具大义的人身。必须要认清楚。

法王加哲巴(无著菩萨)闭关期间,(对于前来拜见他的人,)在关房门外写着:“胜法以及今生计,二者无法同时成,若能共成则必定,自我欺骗无怀疑”。

法王加哲巴就是无著贤论师,《佛子行三十七颂》的作者。在《前行》中叫加哲仁波切,有的地方叫无著菩萨,全名无著贤。有时容易误解为印度的无著菩萨,但这是藏地的无著菩萨。看传记的时候就知道,他是被人们称为第二无著,是西藏的大成就者,观音菩萨的化现。他在闭关期间对于前来拜见他的人,在关房门外写着:“胜法以及今生计,二者无法同时成,若能共成则必定,自我欺骗无怀疑"。“胜法”就是指佛法以及内心当中的修法。“今生计”就是贪图今生,不放舍今生的这种妄执。一面想追求胜法,一面想追求今生的生计,“二者无法同时成”,这二者绝对没办法同时成办的。

“若能共成则必定”如果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同时成就,必定成为“自我欺骗无怀疑”。加哲仁波切就讲,如果有人认为可以同时成的话,这绝对是自我欺骗,这是不需要怀疑的。一般众生的心态就是这样的,所以千万不要自我欺骗了。以前的大德对很多修行人的心态,早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了。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有时发现了不承认而己。但是你发现不发现,承认不承认,有了这种状态修下去,绝对还是轮回和三恶趣。这是没有怀疑的。所以我们应尽量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再自我欺骗了,应该把内心不好的想法揭露出来,通过大德的教言狠狠的对治它,把它去除,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风范。

“与我会晤无他言,期望各自勤修善。”

即便是要见我、求我的教言,没有什么其他讲的,就讲“胜法”“今生计”无法同时存在。如果认为能够同时存在,就是自我欺骗,毫无怀疑。只有这个教言而己,望各位各自回去勤修善法。就是在抛弃今生的前提下,一心一意的修持清净的正法。

《宝积经》中云:“诸法乃缘起,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彼等果。”

在《宝积经》等佛经中也讲到:诸法的缘起住于意乐上。就是说一切万法都是通过因缘具备而成的。什么意思呢?我们打两个比喻来讲,第一个是解脱做为果法;第二个是轮回做为果法。

先说解脱道的缘起。解脱道当中所获得的种种的果法,需要聚集解脱的缘起。比如说心舍现世的出离心、人无我空性的智慧等缘起具备之后,就可以获得人无我的证悟或者小乘的解脱果;发起了出离心、菩提心,修持二我空性,圆满六度。这个因缘具备了就会成就大乘果。

轮回诸法的缘起反过来理解就可以了。没有放舍现世;积累流转轮回的有漏善业和恶业,就会成为轮回的众生,流转于六道当中。诸法的缘起从解脱和流转两方面看就清楚知道了。

一切万法是缘起而有。缘起又是住于意乐上,来自于发心,意乐。发心如果是贪恋现世的话,通过这个缘起就会流转,成为轮回的众生。如果心完全抛弃了现世,一心一意的追求解脱道,住于这样清净的意乐上,就已经成办了解脱的缘起。所以说“诸法乃缘起,住于意乐上”。成就什么缘起来自于发心。

“何者发何愿,将获彼等果”。何者不管发什么愿望,都会通过这样的愿望,获得如是的果。这个心很重要。一切万法都是缘起而有的,而缘起就靠意乐。所以如何调整意乐,如何住于善清净意乐上面,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有时总会认为“我的意乐很贤善”。但是按照这里的标准衡量,如果贪著世间八法,就不叫贤善的意乐,就叫污浊的贪着轮回的意乐。什么时候完全抛弃了现世之后,这样的意乐才真正成为贤善意乐。有这样一种意乐的引发,才有机会获得解脱的果。因果是不虚耗的。“因”中稍微有不清净的部分,那么“果”就不可能清净。只有“因”完全清净了,“果”才会清净。这是必须要通达的。

《入行论》中也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乐。”

佛陀说一切善法的根本,都来自于“信乐”。获得清净的解脱,生起菩提心,生起解脱的智慧,根本也是“信乐”。尊者这么大篇幅的讲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的心住于清净意乐上。教导我们:一定要把不清净的贪图世间八法的心彻底放弃,才能修起清净的善法。

如果自己对某种愿望一往情深、悬悬在念,最终却全无半点收获。反而在操持低劣事宜之际,无意间却顺便获得了更为精妙的成果,这种类似蒸沙成饭的事情是绝无可能的。

比如我们对解脱的愿望一往情深,很想获得解脱。“悬悬在念”每一念都在想这个问题,最后都没有办法获得收获。那么怎么可能在操持低劣事宜的时候,顺便无意间成就了精妙的成果。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心追求都得不到这么高深的果,怎么可能在操持低劣的世间八法的同时,不注意就顺便成佛了呢?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蒸沙成饭”。牧童都知道把沙子蒸成饭是不可能的,恰恰我们很多想法就成了这一类很愚痴可笑的想法。我们就是想操持低劣的世间八法,不放舍今生享受的同时,顺便成就一个解脱果。一下子就解脱了,上师一下子给扔到极乐世界去了。或者哪天修持生起次第的时候,在祈祷上师、本尊赐悉地的时候,万一就得到了呢?这根本是不可能是的事情。没有这个因,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果。

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会有一个很大的成效。就是能够真正彻底认识到自己处在什么状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很愿意从第一步开始做起。否则还会在空中飘来飘去,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认识到我相续这么下劣,现在还没有抛弃世间八法,还想要获得解脱。这就是“蒸沙成饭”,完全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要把这些看似高妙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念头彻底打消,从心舍现世做起。这时修行就上进一大步了。

三种士夫及三乘等等的安立,都是建立在意乐及发心的差别之上的。

三种士夫就是下、中、上三种士夫。三种士夫和三乘的说法有很多,显宗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在密乘当中就指小乘、大乘显教、大乘密宗三乘。但不管怎么样,三种士夫也好,还是三乘安立也好,都是建立在意乐和发心的差别上。贪恋后世的人天安乐,有这种心态就安立为下士夫;把一切轮回的安乐抛弃,追求自我解脱,这种意乐和心态就是中士夫;抛弃了自我享受的一切执着,唯一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成佛,有这种发心就是大士夫。

或者说要分三乘。抛弃了世间的安乐享受,唯一追求涅槃境界,有这种发心和意乐是小乘;发心度化一切众生而成佛是大乘。因为没有密宗当中种种见修的缘故,他是显宗。能够把果法转为道用,有这样一种意乐心态,就说他是密乘。通过发心和意乐的不同安立三乘。

一切都是在心上安立的。如果贪着现世,这类发心只能称之为下士夫。也许下士夫都没办法安立,因为真正的下士夫还有两种:一般的下士夫和超胜的下士夫。一般的下士夫就是追求今生的安乐;殊胜的下士夫抛弃今生的安乐追求后世的人天安乐。如果对今生的世间八法念念不舍、不能放弃,这是下士夫当中是最下劣的一种。完全追求现世,这个根器是最低劣的。有时我们自认为是大圆满的根性,大乘的种性,很超胜。观察下来的时候,按照你的发心来区别,发现在所有士夫当中是下士夫,下士夫当中是一般的下士夫。最差的根性。修来修去最后落到这种下场,当然大家都不愿意变成这样的人。但有时事实已经成了这样。

但是现在还不太晚,后悔还来得及。现在就把这种心态提起来:不要贪着今生,要追求后世,要发起大乘菩提心。这一切都是缘起法、有为法,都是可以改变的,了解之后就要励力的改正。这就是修行人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们对今生的享乐牵肠挂肚、心驰神往,为了达到目的,处心积虑、绞尽脑汁。

对今生的享乐牵肠挂肚、心驰神往。就是贪得无厌对今生恋恋不舍的人,往往是对于今生的享乐经常胡思乱想。为了达到目的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去做一切可能的加行。这样的话:

则仅仅获得更为胜妙的来世安乐都不可能,又怎能妄想菩提的果位呢?

为了今生的享受、安乐绞尽脑汁、不惜一切手段,通过这种发心和加行做下去,想要获得更为胜妙的来世安乐都不可能。连后世的人天安乐都得不到,怎么可能妄想菩提的果位?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再提及:一些修行人的通病,就是这样一种侥幸的心理。就是还不肯完全信服这种道理,这种事实。还会认为万一从哪个地方得到一个殊胜因缘,我就成就了不是很好么。这是非常侥幸、非常不如法的想法。自佛以来历代大德都对这个问题做了很深入非常精辟的阐述,这样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发心连后世的安乐都不得不到,何况说妄想得到菩提果位呢?所以我们应该死心塌地的把一切不如法的想法放下,修行舍弃今生的妙法才是真正现实的事情。

要知道,包括来世投生地狱都是因为前世业力,以及临终之时贪恋温暖之类的强烈念头,而使自己来至地狱的熊熊烈火当中的。

来世为什么会投生地狱呢?第一就是在今生造下了嗔心等上品烦恼的恶业,通过前世业力投生地狱。还有就是投生地狱的前方便,前方便指的是临终贪恋温暖等的强烈念头。比如《贤愚经》中讲,为什么众生会堕入热地狱?就是因为死的时候感觉非常寒冷,他就想如果能够有一个温暖的环境多好。这个念头很强烈。这个念头引发,第二刹那马上就变成热地狱了,就这样投生的。《贤愚经》上讲的很清楚。如果转生寒地狱,就是在临死的时候感觉特别的炽热,就想如果能够得到一个清凉的处所该多好,通过这种强烈的想法,第二刹那就转生寒冰地狱。所以投生地狱一方面前世业力是主因,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临终一念,很强烈贪恋温暖等的想法。

一切都是以猛烈的意念积聚众多之业,而使心念成为现实的。所以,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抛弃对今生的贪执。

一切都是通过猛烈的意念积聚众多的业使心念成为现实的。好和不好两方面都是这样。比如说相续当中世间八法的意念很猛烈,至死不舍,积累很多贪恋世间的业,最后心念成现实,堕入恶趣。解脱道方面也是这样。相续当中对于“舍弃今生”的忆念非常猛烈,一心一意想追求解脱,通过这种意念的积累,就获得解脱了。“心念成为现实”了。

所以对我们初入门的修行人来讲,最应该做的,就是义不容辞的抛弃对今世的所有贪执。所谓人间的幸福,人天的安乐等等,全部都要抛弃。一心一意的修持能够超出三界轮回的清净心念,在这个清净心念的基础上积累无量无边的资粮,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成就。(第10课结束)


至尊文殊菩萨曾送予宗喀巴大师一段至理名言:

这段教言我在很早就接触了,但当时看不懂。宗喀巴大师的传记当中也有。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出离心”,什么叫“生圆次第”,都不懂,看到之后一下就翻过去了。过了十几年之后才对这个问题真正有一点点认识。他老人家是亲见文殊菩萨的,文殊菩萨就送给宗喀巴大师这样一段名言。实际上这段修法对一切修行人都非常重要:

“如果开初没有对轮回产生出离的厌恶心,纵然孜孜不倦地闻思修行,也完全不会超越轮回及恶趣的因。

“如果开初”真正开始进入佛门,修持正道的时候,没有对轮回产生一个出离的厌恶心,对于轮回的种种安乐、妙欲,产生如粪便、火坑、罗刹洲一样的厌恶心的话,纵然孜孜不倦的闻思修行,不吃饭,不睡觉,也完全不会成为超越轮回和恶趣的因。越孜孜不倦的闻思修行,越会堕入轮回、堕入恶趣。

我们出家或成为居士,就是为了获得解脱。但是,如果刚开始没有正确掌握求解脱的初步修法,最后就仍然继续轮回,甚至堕入恶趣成为恶趣的因。因此要认识到首先必须要生起出离心,必须要对所有的轮回妙欲生起厌烦,这样才可以。对轮回产生出离来自于观修六道轮回产生的痛苦,对三恶趣的痛苦一定要忆念,生起绝对的信解。对三善趣的痛苦尤其应当忆念。因为旁生、饿鬼、地狱的痛苦是比较明显的,不会有丝毫安乐。但是对于人道、非天或欲天的享受不容易断绝。所以在修持三恶趣痛苦的同时,还要再再的忆念三善趣的痛苦。生、老、病、死苦也好,苦苦、变苦、行苦也好。总的苦和别别的苦都要一一的仔细思考。思考之后会发现整个三界轮回没有一个安乐之处,超出三界必须要修出离轮回的妙法。这时可以说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对轮回生起了厌恶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孜孜不倦的闻思修行全部会成为超离恶趣、超离轮回的因。

应当将生圆次第等高深的法暂时束之高阁,精勤修持出离心。直至生起出离心为止。”

在出离心还没有生起之前,应该把生圆次第等高深的法暂时放起来,“束之高阁”,暂时不要去修他。通过一切方便精勤的修持出离心。这并不是让我们舍弃已经获得的生圆次第、大圆满等法。意思是说修法核心重点必须要放在出离心上面。比如我们得到生圆次第、大圆满的修法,每天应该要修持,不应间断的。但是修出离心的比例要大。修出离心之后,再修菩提心、生圆次第、大圆满。这些在一座上面都可以修的。只不过修法的核心重点应该放在出离心上面。然后收座的时候开始发菩提心。因为自己生起出离心有觉受的时候,愿一切众生也出离,发起菩提心,修空性见,或者修二次第然后修大圆满,都是可以的。只不过最初的时候着重修持出离心。就是通过出离心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的修法见效才快,才能持之以恒的去修持。

这里并不是让我们一点都不修持的意思,而是说主要的修行核心要放在出离心上面。有了出离心做为基础,后面的法才容易修成。所以说应该把这些法暂时放起来,然后精进修持出离心,直至生起出离心为止。

这是文殊菩萨给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实际上宗喀巴大师他是大成就者,相续当中早就圆满了一切功德。所以说对他不必要讲,但是通过宗喀巴大师口中讲出,是对我们后学弟子起到一个鞭策的作用,是对我们讲的教言。

学完这个教言之后,就知道出离心太重要了。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会引发一种作意:到底什么是引发出离心的修法呢?——修持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就是这些。具体怎么修呢?这时候就会非常留心的去看这类教言,以前是大概的翻过去,但没引起重视。什么时候认为出离心太重要了,一定要修它的加行——四厌世心的时候,就会仔细去推敲。到底怎么样修暇满难得,它和出离心的联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引发出离心?就会很注意,一个字一个词句都不放过,精进去思考。这时正法就要和自己的相续开始结合了,对暇满难得的修法不再看做是一个下等简单的法,就会想去追求这种修法,就会去取精要,到底怎么修我才能生起出离心呢?这样就会找适合自己根器的教言。当打座观修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觉受。就会认为这些修法确实太重要了,是一步一步这样来的。下面再继续讲

绰迫译师曾酣畅淋漓地痛斥道:“不知身寿似水泡,不念死主己迫近,纵然修善极众多,仍为此生之武器”。

绰迫译师也是一位相当出名的大翻译家,他是释迦西日的弟子,他曾经这样痛斥过后面的修行者。对于后世不如法修行人的呵斥,是让我们警醒,改正。有这种大悲心推动才会做这种呵斥。这些大德相续当中相当清净的,根本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口腹之快,去呵斥别人。这种呵斥、痛斥就是让我们改正而己。

这里是关系到无常的修法。有些修行人不知道身寿是水泡,马上就会炸裂,消散的。真正无常修法修好之后,绝对会生起出离心的,不会贪恋今生。就是因为身寿如水泡一样,因为死缘太多,生缘太少。在整个世间轮回当中到处都是死缘。前段时间堪布讲无常的时候也讲了很多。地水火风的死缘、毒的死缘、非人的死缘、人的死缘、病的死缘,反正到处都是。走路的时候可以死,坐下来可以死,睡觉的时候可以死,在车上可以死,在办公室可以死,哪个地方都可以死。观察一下世间,正在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死法太多了。甚至穿衣服也会死,吃饭也会死。《前行》当中讲,得了洞特病的人,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倒下就死掉了,还有在做事时突然就死掉了。有时候没有什么原因就死了。自己有没有这种因缘,相续中有没有这样的业,谁又说的清楚呢?因为死缘众多的缘故,所以死期是不定的。如果没这么多死缘,也许死期是决定的,可能还有多少多少年。但是死缘太多了,什么时候死自己完全无法决定。这样多观察无常的话,会认为死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来,明天早上自己起不起得来都很难讲的。

“生命就在呼吸间”佛陀是这样讲的。一口气不来就死掉了,就这么简单的事情。让自己一口气不来的因缘到处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遇到了。“肯定明天不会死”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比如出车祸的人,当他遇到车祸的前一刹那,他想没想过我第二刹那会出个车祸?肯定没想过的。但是第二刹那就来了。所以现在想我绝对不会死,第二刹那的死缘绝对不会来。但是第二刹那的死缘会不会来呢?这个绝对不敢肯定的。

死缘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我坐在这个地方,就肯定不会死吗?这个谁敢讲。房子塌了,或者定时炸弹,什么都有可能。那些突然死亡的人,谁想过这些事情?都是认为我明天肯定还做什么事情,我明年做什么事情,我多少年之后做什么事情,都是把自己后面的事情想得很好。但是没想到第二刹那死亡就来了。谁想过后面我就要死了?都没想过。其实我们现在的心态和他死之前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就是同样的毛病。所以我们就要知道:第二刹那死亡不知道来不来,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贪恋这个身体,没有必要用这个无常的身体做非法的业。我去追求名声又怎么样,第二刹那死亡来了,这是谁的名声、谁的钱财、谁的安乐呢?所以有一秒钟那就多念一句心咒,就多修一点善法。如果这个心念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下去的话,自己的修法都将是非常清净的,没有世间八法的念头,完全都是追求出世间清净善法的念头。这才是佛陀教导的,高僧大德再再提醒的。

我们要用一切的教证、理证,再再地打破那些不如法的念头,才能将自己的心安住在正道上面。

“不知身寿似水泡,不念死主已迫近”,实际上死主离我们很近,只不过看不到没发现而已。在不知道无常,贪恋今生的过程中,“纵然修善极众多”虽然修了很多善法,经论也好像听了很多,咒也念了很多,转绕也转了很多。但是“仍为此生之武器”,都是追求今生的武器而已。没有办法成为打破今生、超出轮回的武器。这就完全搞错了。

“不晓名利乃幻化,未弃贡高利牵缚,纵然被奉为圣者,仍为八法之仆役。”

再进一步教导:“不晓名利乃幻化”。一切名闻利养都是幻化的,如果对此不知道,没有放弃贡高我慢,利养的牵缚,“纵然被奉为圣者”别人说你是圣者,是初地菩萨,是大修行者,你肯定断除了烦恼,断除了轮回了。即便被世上所有的人奉为圣者,实际上“仍为八法之仆役”,你还是世间八法的仆役,你还是为了世间八法而服务的,世间八法就是你的主人,你就是它的仆役,你为它服务。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赞叹。反正你应该知道名利是幻化的,这种贡高我慢完全是一种牵缚而已。别人怎么赞叹我不管,反正一定要斩断今生,求清净的胜法。

被奉为圣者有很多种说法,现在有些汉人也被认为活佛,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不敢说他不是,但是自己应该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如果以后某某寺庙、某某道友找到你了,说你是我们寺庙的转世活佛,那你好好观察一下你的烦恼有多重,你断证的功德有没有生起来。如果没有的话,你认为自己真的是活佛,或者当了活佛之后有多好,有什么用呢?完全不是圣者、不是活佛。别人说你是活佛,或者有什么目的要利用你,如果你也认为是,就完全成了世间八法的仆役了。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好。有人就想我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吧。这个讲不清,如果有会怎么样?如果现在没有准备,没有对治力、抵抗力,到来的时候就会认为当活佛多好啊,在人面前出人头地的。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自己是个罪业深重的凡夫,当了活佛肯定会造更多的业而已。

自己的相续自己应该知道。别人是什么相续我不管,反正我的相续我知道,贪心、嗔心、愚痴心这么重,怎么可能是圣者的化身呢?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该完全不给情面的予以回绝。这样才有真正修法的机缘。被奉为圣者实际上也就是个名称而已,假名而已,对自己修法是没有丝毫帮助的。

“今生残体未放弃,纵然励力勤修善,终将赤手奔来世,前途渺茫真可怜!”

“今生残体未放弃”今生残败的身体,或者今生世间八法这种本体,叫“今生残体”。如果对这个没有放弃的话,“纵然励力勤修善”,纵然是励力勤修善法,但是“终将赤手奔来世”。就是赤手空拳、赤身裸体的奔于来世。什么都带不走,只有业随身。“前途渺茫真可怜”!不是我已修了善法了吗?虽然是修了善法,但你是通过烦恼的作意,通过贪恋今生的作意修的善法。这些所谓励力所修的善法,没办法在临终的时候帮助你,没办法让你在来世获得解脱。所以这里讲“纵然励力勤修善”,但是“终将赤手奔来世”没有什么带得走的。在临终的时候,真正能够在中阴作为道粮的,在后世作为资粮的,一个清静的善法都找不到,全部都是贪恋世间八法的念头当中做的一些事情。绝对是赤手空拳奔来世的,前途渺茫真可怜啊!

“不懂轮回之过患,欲妙享乐不知厌,夸夸其谈空口言,亦为狡诈伪君子。”

对于广大的轮回的过患没有懂得,没有去做详尽的观察,偶尔遇到一些妙欲时,不知厌足。像这样的世间人或一般的修行者,“夸夸其谈空口言”。嘴里夸夸其谈讲很多佛法的深奥道理,这些都是狡诈的伪君子。

阿底峡尊者也一语道破了个别人的别有用心:“据说他在观修上师如意宝,但如果观修之时,绸缎和茶砖之类的念头在心中纷然呈现,则无论如何观修,都只能成为滔天之恶业”。

“据说他在观修上师如意宝”就是在修上师瑜伽的意思。据说某某修行人在修上师瑜伽。当然上师瑜伽是很殊妙的修法了,在很多修法当中是最重要、最高的修法。但是如果观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茶砖、绸缎之类的世间八法的念头在心中纷然呈现。绸缎可以做华丽的衣服。西藏不产茶叶,茶砖都是从汉地运上来的,一般人不容易得到的,在当时是非常奢侈、比较高档的商品。所以绸缎和茶砖代表世间八法的念头。

在修上师如意宝的时候,贪著世间享受的念头在心中不断地涌现,这个人不论怎么观修,都只能成为滔天的恶业而已。因为他的心是在贪著世间八法的意乐上修持的。所以说修的再多,都只能成为滔天的恶业,无法真正得到上师加持入于心的悉地。

修持上师瑜伽的修法,是想要上师相续中的智慧,尽快地融入自己的相续当中。但是自己心相续,必须是求解脱,求证悟这种清净心才能够相应的。上师瑜伽就是上师相应法。上师是清净三身的本体。自己是贪著世间八法的念头,二者是相应不了的。

上师想赐予解脱的悉地,自己也是抛弃了世间八法,一心想求解脱悉地的清净正念。在这种前提下才能相应。就像天月和水月的比喻一样,天月这么清净,如果水非常的浑浊,怎么可能让天月清净的影像印在水中呢?同样我们的相续很浑浊的时候,上师清净的加持根本得不到的。所以要得到上师的加持,必须要抛弃世间八法的念头,在如此清净的状态当中,才能尽快地相应。每个人都想相应,但是不知道方法、窍诀,就相应不了。所以这些道理必须要了解。

真正要修行,想脱离生死之海,播撒胜妙菩提的种子,仅仅一念发心的福德,即便是浩瀚无垠的虚空也是无法容纳的。”

这里讲正念。一个真正想要修行的人,首先要想如何脱离生死之海,发起清净的出离心。然后在出离心的田地上播下善妙菩提心的种子。如果能一念之间想脱离轮回,一念之间发菩提心,浩瀚无垠的虚空没办法容纳这个福德的,非常广大。这就和前面的这个假修行人的状态,做了个鲜明的对比。前面这个人长时间的观修上师如意宝,这么殊胜的修法,但是最后只能够得到滔天的恶业。后面这个真修行人,因为他心很清净,一念的发心,就获得了超越虚空的福德。这个两个之间的对比,不能说不强烈、不鲜明的!我们是做哪一种呢?还是需要自己好好观察思考的。

布顿仁波切也常常自我警诫:“为了即生亲怨之利益,贪嗔积财摄受诸眷属,死时眷属受用不跟随,业果苦痛唯有己承受”。

布顿仁波切也常常这样自我警戒:为了即生亲怨的利益,而生起贪嗔。对亲友生贪,对怨敌生嗔。“贪嗔积财”在这种心态下开始积累财物,摄受一些眷属,自己宗派胜利了就高兴,别人的宗派胜利了就生起嗔恨心等等。但是死的时候,这些眷属跟随你吗?受用跟随你吗?这些都不跟随。跟随的只是业果还有苦痛,只有自己承受。如果在世的时候,造了很多很多清净的出世间的业,它的果也是清净的。但是,在世的时候,往往耽著于世间八法,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临终的时候,就只是这种痛苦的恶业跟随,也只有自己承受。

“梵天帝释转轮之王等,所获轮回乐果不稳固,死时未必不会堕恶趣,当于轮回生厌仁亲哲!”

这里是说高位是不稳固的。很多人追求高位,到了高位的时候,呼风唤雨,得到很多钱财、名利、恭敬。轮回中地位最高的,也就是这些梵天、帝释、转轮王。他们的果位在没有舍弃的时候,不能说不安乐,不能说不荣耀。但是这些只是以前造了些微少的因,获得了些轮回的乐果而已,是不稳固的。为什么呢?“死时未必不会堕恶趣”在位的时候,享尽一切荣华富贵。但是死的时候,能不能保证自己不堕恶趣?这是不敢保证的。梵天、帝释、转轮王死的时候,直接堕恶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即便当下没有堕恶趣,但在几世之后,仍然会堕恶趣的。因为它毕竟是轮回的体性。轮回的体性就是上上下下,善趣恶趣不停流转的,不稳固的。“当于轮回生厌仁亲哲”,就是对轮回的一切万法生起厌离心。我们也应该经常这样自我教诫,观察这些道理,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

希望大家看了此段教言后,都能引起深思!

罗珠加参尊者提醒我们:希望大家看了此段教言之后,都能引起深思。布顿仁波切的教言、阿底峡尊者的教言、绰迫译师的教言、文殊菩萨对宗喀巴大师的教言等等,这些教言看了之后,都应该引起一个深深地思考,就是知道要解脱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

加尔瓦样功巴也用了一连串恰到好处的比喻,毫不客气地挖苦道:“人们往往只对高深的法趋之若鹜,低劣的法不能令其满足”。

加尔瓦样功巴尊者对许多修行人的状态,做了这样的挖苦。说人们的心态就是往上走的,只是对于高深的法趋之若鹜,低劣的法不能令其满足。实际上这些低劣的法是不是低劣呢?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是低劣的法而已,实际根本不是。就像“舍弃今生”这个教言,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很低劣的,修行的入门嘛!谁不知道啊?“无常”很低劣,“暇满难得”很低劣。这只是一般人的认识而已,实际上这是很高的法,很深的法。他们就对那些有高深名称的法趋之如骛,对于自认为低劣的法,就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他们对大空性、大无生,高深莫测的大法总是投以关注、欣喜的目光,从不观察自己的相续与佛法是否相应。

这些人对于大空性、大无生、大中观,或者大威德、大圆满、大手印,反正带大字的这些法,都是投以关注欣喜的目光,什么地方在传这个法,什么时候灌这个大顶,什么时候开大法会呢?这个时候他就想,应该去参加吧,参加就很好,得到这个法就很好。对这些很欣喜,但是不观察自己的相续和佛法是否相应。

佛陀为什么会次第传八万四千法门呢?有什么必要呢?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器太多了。佛陀三转法轮也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有上中下三等。大空性、大无生等等这些高法都是给相续成熟的修行者传的。自己没有达到这样一种成熟的相续时,喜欢到是喜欢,这当然也是个好事情。但是不观察自己的相续,就一味的趋入,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相应的。

虽然所修的法是大圆满,但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圆满的修行者必须是大圆满的根器。

这里讲得很清楚,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是要修大圆满,最终究竟的修法就是大圆满。虽然所修的法是大圆满,但是对非根器的人无济于事。大圆满的修行者必须是大圆满的根器,如果不是这个根器,就修不了这样的法。

上师讲:比如陶师烧瓦罐。首先做泥胚,然后放在太阳下晒,然后放在炉子里烧,烧好凉透之后才可以装水的。这个瓦罐是不断成熟的。最初只是个泥胚而已,没办法装任何东西,一装马上炸裂的。当它慢慢通过烧烤、冷却之后,最后它坚固了,这时才可以装水、装其它东西。我们修行者的相续也是这样的。最初是很脆弱的,像泥胚一样,这个时候要去装大圆满的水,装得了吗?一装马上就炸裂了。只有修持四厌世心,修持舍弃世间八法,生起出离心,生起来菩提心之后,在这样一种坚固的相续中,去装大圆满的水,绝对可以获得殊胜受益的。

所以必须要了解我们是什么根器,大圆满是什么法,这是不得不做观察的,否则修不下去的。大圆满的修行者必须是大圆满的根器。怎样成为大圆满的根器呢?第一步就是“看破今生”,没有其它的窍诀。有人想:我不修四厌世心等等,我求上师加持,或者等我的善根成熟。上师加持,或者善根成熟也必须要在相续当中生起这样一种功德,才能得到的。所以一方面要多修四厌世心,一方面要多求上师三宝加持,两个方面都要,我们的相续才能很快成熟。

通过四厌世心,开始修炼自己的心,慢慢使自己的心趋于成熟。同时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请上师加持我迅速生起心舍现世的心。在供养的时候,会供的时候,都要再再地祈祷这个悉地,因为这是第一步要获得的悉地。获得之后,后面的功德就容易生起来了。要使自己成为大圆满的根器,第一步就必须要看破今生,必须要舍弃今生。

目睹现在的人口若悬河地谈论着像马一样价值昂贵的法,而其人的价值却不如一条狗。

很多修行者,口若悬河地谈论着像马一样价值高昂的法,像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大威德等等。但他自己的价值不如一条狗。狗和马的价值是没办法相比的,也许一条狗就是十几二十块钱,但是一匹好的马就是成千上万、几十万。这样就:

已经与正法南辕北辙,尚不愿修习。

我们的相续和正法已经分离的很远了,还不愿意修习基础法,还不愿意按照修法的次第来,这就完全错误了。

他们自以为是的言辞其实与说唱者扣人心弦的歌声,鹦鹉巧舌如簧的重复没有区别。

这些口若悬河谈论高法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境界很高,安住在空性、大圆满的境界当中。他的言辞和说唱者扣人心弦的歌声没有什么差别,听起来好听,实际上没有真实价值的。有些说唱者,他嘴里唱的歌扣人心弦,唱的都是幸福、吉祥。但他内心当中有没有吉祥幸福呢?这是两回事。鹦鹉也能巧舌如簧的重复,但对它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

还有就是仅能重复经论当中的语言而已,也没有什么价值的。就是因为内心根本还没有一点和正法相应的,舍弃现世的心还没有生起来,怎么可能生起大菩提心,这个浩瀚无边的这样一种善心呢?还有这个空性见也是相当清净,泯灭一切分别念的,个别自证的这样一种状态,这个更加细微的。如果连入门的这些心舍现世的法没有生起来,谈论空性、大圆满是根本没有什么丝毫价值的。

如果已经了知一两个法,就应当身体力行地实际修持。

如果我们学了一两个法,就应该身体力行地实际修持这一两个法。比如说现在已经了解了心舍现世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个时候开始修了,不应该再等了。不应该过一段时间再修,明年后年再修,千万不要这样想。听到之后,既然这样重要,这么好的一个法,为什么不修呢?早修早生起这个境界,晚修晚生起这个境界,不修就生不起这个境界,这个是明摆着的现实。

所以学了之后,就要去寻找生起厌世心,出离心的方法。就是开始修暇满难得等等四加行,就应该身体力行地实际修持了。

一旦通达了一两种法,就应让其与内心相融。

通达一两个法之后,就应该通过反复地观修,使法和内心融为一体。现在我们就是存在这样一个毛病:正法是正法,相续是相续,没有融合。相续和正法融合的关键就是反复观修,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法反复修、反复修,最后心就变成这个法了,这就叫做法心相融。这是来自于修持,串习的。嘴里说说是不行的,必须要一本正经地修持,好好的坐在床上反复的观想这个法。这样才可以使这个法融入到相续中去。

如果心法未能互相交融,那么,就如同水与粉末未能融合一般,人法之间也相距万里,而不能真正地互相容纳。

正法和心完全分开,就好像水和粉末一样没能融合。做食子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刚倒水的时候,糌粑是糌粑,水是水,没办法融在一起,二者是分开的。只有不断地揉捏之后,水和糌粑才融为一体的。现在我们没有修行的时候,没有反复地揉捏,我们的心和法没办法融在一起。揉捏的方式就是反复去观修它,反复修持之后就能够生起来的。

“人法之间也相隔万里”法在一万里之外,人在这个地方,根本没法融入了。上师讲的时候说,在藏文原文中是说人和法之间,连一个人都能通过。但翻译的时候就翻译成相距万里,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法就如同肺叶做成的菜汤一样(肺叶全部漂荡在汤面上),仅仅漂浮在口头,而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肺叶做成的汤的一样,肺叶全都飘在汤面上。就是说我们的法就像肺叶汤一样,仅仅是飘在我们的口头上,给人讲的时候头头是道,但实际上自己的心根本就不重视,都不知道怎么修。这是没有实义的。法融于心不是嘴里讲讲就可以了,必须要去修,认识到重要性之后,反复去串习才行。心舍现世之后,才能生起其它的功德。

整日怨天尤人、骄傲自满,滔滔不绝地抱怨。这样,修法的意义就不能充分体现了。”

如果没有做到法融入心、放弃现世的话,那么生活中遇到障碍、违缘,遇到不如意、不吉祥的事情。就会怨天尤人,觉得都是别人对我不好,整天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为什么会整天骄傲自满,或者滔滔不绝地抱怨呢?就是没有把这些放下,太在乎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和别人争吵,比如为了一个财产,我认为这个是我的,他认为是他的,然后就开始争吵了,争吵的原因就是太在乎财物了,如果把这个财物看破了,根本不可能为了财物去争吵的。或者别人骂你诽谤你的时候就很难受,赞叹你的时候就很高兴。这也是太在乎世间八法的原因。如果看破的话,赞叹又怎么样,不赞叹又怎么样?或者东西有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如果真正把世间看破,法融入心之后,安乐也是这样,痛苦也是这样,都无所谓。对自己来讲没有大的影响。

怨尤、自满就是正法没融入心的标志。“这样,修法的意义就不能充分体现”。修法的意义就是能够放弃无有意义的争论,奔波,一心修持正法的。正法的意义现在心中的时候,对一切世间八法都没有兴趣。真正看破今生的人,把轮回中的财物看成厕所里面的蛆或粪便一样,完全不想去追求。失去了也没有什么执著的。就有这样一种心态。别人把自己的财产拿走了,拿走了就拿走了,无所谓。真正内心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当中,这就是正法入了心了,已经完全体现了修法的意义了。这就是真正的佛的好弟子。

所以,诸位应当将舍弃今生作为修行的主题,紧密围绕这一核心进行修持。

这样的提醒已经出现了很多次了,“诸位应当将舍弃今生作为修行的主题”。又再一次地提醒我们,一定要把“舍弃今生”作为修行的主题,尤其是修行到稍微有点验相的时候,更不能停止。就像钻木取火,刚刚钻热一点点的时候,认为差不多了,不修了,那点验相很容易退失的。所以更加需要修的。

如果从来没生起过一点验相的话,当然应该修持舍弃今生。当有一点验相的时候,更加不能放弃,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再钻下去就会出火的,有点感受之后,还要把这个修法作为修行的主题。乃至于没有证悟圣谛之前,没有登初地之前,都要努力地修持这种非常殊胜的修法。一切听法、思考、念咒、礼拜、转绕、祈祷,都是围绕“心舍现世”这一核心进行修持。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第11课结束)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