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开启修心门扉 > 正文

开启修心门扉03(25课版)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4/4 23:39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下面继续讲《开启修心门扉》这部殊胜的论典。

本论主要是集中宣讲生出离心的方便,因为出离心是一切修法的基础。如果修行人的相续中没有生起出离心,后面菩提心、空性慧等等的大乘修法,完全无法在相续中生起来。生出离心没有方便是不行的。本论讲到的十九个问题,从“看破今生”到“对师生信”都是帮助我们生起出离心的殊胜窍决。

这十九个问题,我们正在讲第一个:“舍弃今生”。就是对今生的世间八法全部要看破、舍弃。这样才能将一切精力、时间用于追求后世的解脱。有了这样的殊胜引导,我们修法才真正具有实义、暇满人身才真正具有实义。

否则,虽然拥有了暇满人身,但是仅仅追求今生的一些安乐,就是金宝盆除粪一样的。《亲友书》中讲过,如果用金宝盆除粪,这是大愚痴的人。这个人身就像金宝盆一样,必须要用来修持殊胜的大义。如果单单使用金宝盆一样的人身追求世间八法,就好像用金宝盆装粪便一样。所以必须要看破今生,舍弃世间八法,追求后世解脱。

第一个问题中,前面已经宣讲了一些公案和教证。现在要讲的这一段,主要是身口意中意业为主的内容,结合这一点再宣讲看破今生的殊胜含义。昨天讲到了仲敦巴尊者对阿底峡尊者的请问,阿底峡尊者做了殊胜的回答。今天开始宣讲的这一段,也和前面的内容有相似之处:

格西衮巴瓦也曾教诲道:“以世间八法之心行事之人希望获得四种收效,

衮巴瓦格西也是仲敦巴尊者的大弟子,以修持禅定著称。他也这样做了教诲:对世间八法没有看破,希望获得安乐等四种法、远离痛苦等四种法,通过这种世间八法的心行事的人,希望获得四种收效。所谓四种收效下面有注释,就是恭敬、利养、幸福、安乐,归纳就是世间八法中想要获得的四个方面。有了这种发心,身语这样行持。

如果能如愿以偿,其此生结果也不过如此,对来世却无有丝毫利益。

衮巴瓦尊者分析,这类人通过这样的发心,追求世间八法中的四种收效,如果如愿以偿的获得了恭敬利养、名声、赞叹、幸福安乐。获得了又怎么样呢?此生结果也不过如此。佛法的殊胜利益根本无法获得,对来世没有丝毫利益。因为发心也是为了今生,行为也是为了今生而努力,根本没有为来世去修持正法。所以最多就是获得这四种收效。

如果事与愿违,则对此生也无有意义。

如果事与愿违,或因自己的业力,或者方法不正确,没有获得四种收效,那么连此生也没有意义了,更不要讲后世了。衮巴瓦尊者这段教诲应该反复思考。如果获得了就是这些,如果没有获得,此生后世的意义全都失毁了。

这就是结合心为主宣讲的舍弃今生的教言。下面又引用龙树菩萨及经论中的教言,再进一步的宣讲心业为主的道理。

龙树菩萨也云:“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贪嗔痴等,所生业是善。”

这个教言出自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以贪心、嗔心以愚痴心,所引生的业都是不善的。“彼”字,就是贪嗔痴的意思。贪嗔痴和贪嗔痴所引生的业都是不善的。首先贪嗔痴的本性就是不善,在十种不善业中,身三语四还可以是无记的,但是意三完全都是自性的恶。贪心、嗔心、愚痴心没有方便开许的时候,因为本性是罪业的缘故。贪嗔痴引发的业,也绝对不会是善的。

“无贪嗔痴等,所生业是善”。无贪、无嗔、无痴的这种状态,及其引发的业,都属于善法。这个颂词中的无贪嗔痴并不是一种无记。龙树菩萨在这里绝对不是指单纯的无贪嗔痴的无记法,而是贪嗔痴的对治。《俱舍论》中也有类似的观察,比如“明”和“无明”就是这样观察的。这里讲的无贪无嗔无痴,就是能够对治贪嗔痴反方面的一种善心所,所以不是一种无记。比如无贪嗔痴的状态走路或吃饭就是一种无记,但这个颂词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善心所”和“善心所”所引发的业,都是善法。

这个颂词说明了“心业”为主的道理。贪嗔痴和贪嗔痴引发的业是不善的;无贪嗔痴和无贪嗔痴所引发的业是善的。善和不善不是通过身语,而是通过“发心”、“等起”来判定的。

此外,《宝云经》中也云:“世间由心而牵引,以心莫能洞察心,无论善业或恶业,皆由意念而积集。”

佛陀在《宝云经》中也这样讲:“世间由心而牵引”,整个世间都是由心而牵引的。不单是大乘的显宗、密宗、唯识宗,即便是小乘也必须要承认:一切世间都是心。《俱舍论》第四品第一个颂词第一句讲的很清楚:一切世间从业而牵引的。业是从哪来的呢?不可能是外面的一个无情造业的,这个业是心造的。小乘没有直接承许一切世间是心,但是如果要间接观察的话,必须要承认一切世间是心。大乘就更不要讲了,唯识、中观乃至密法都是承许一切世间除了心之外根本没有。一切世间是心而牵引的,除了心作为他的原动力、作为他的根本之外,没有其他的造物者。

“以心莫能洞察心”,这一句指明心的本性很甚深。通过粗大的心,无法真正洞察心的状态。这一句说明了心的甚深本性。

“无论善业和恶业,皆为意念而积集”。善业和恶业都是心念或意念而积集的。意念是善的,就积累善业;意念是恶,就积累恶业。一切业全都是心。

《入行论》中也云:“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前面《宝云经》讲了一切世间由心而牵引的,心很甚深,一切善恶业都是心造的。那么善恶业的果是什么呢?《入行论》这段内容就讲,一切的果都是自己的心,除了心之外,没有一个单独的果。

这里列举了一些不悦意的,通过恶业成熟的现相。老虎、狮子、大象、熊、蛇及一切敌人等等,都是我们所恐怖的,害怕受到它们的伤害。一般众生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去打、去杀,通过很多方便去遮止。根本不知道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显现的,要制服这一切,必须要调伏自己的心。心调伏了,就能够调伏恐怖的外境。一般人不知道这个道理,认为这些都是离心之外单独存在的。在这样一种见解牵引下,就会造很多恶业。或者说要远离这样的痛苦,他的方法根本就不正确。这是主要讲了人类所能遇到的。

还有“有情地狱卒”,恶趣中的地狱狱卒是从哪里来的呢?《入行论》中讲的很清楚,地狱、狱卒、阎罗王除了自己的心之外,没有一个实有的有情。虽然一些小乘经论中讲这些也是有情,通过业力而转生地狱的。但是大乘的观点就是一切地狱的景象、狱卒等,除了自心的幻变,没有一个单独的有情存在。所以“有情地狱卒”,是自己的心或恶业化现的。

“恶神并罗刹”,平时我们很害怕的这些魔鬼、恶神、食肉的罗刹,全都是自心的幻变。“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我们的心能系缚住,其他的一切都能被摄伏的。

“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前面从老虎乃至于罗刹,代表了我们所恐怖的对境,我们很害怕遇到这些。那么怎么逃避呢?实际上就把我们的心调伏就够了。心能调伏,这一切全部驯服。不去驯服自心,要从外面一一去调伏,根本调伏不完的。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寂天菩萨这样讲,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心就是最奥秘的,一切法的尊主就是这个心。如果我们知道的话就很容易调伏一切有情界和器世界。

这个“奥秘”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山河大地,感受到的痛苦、快乐,除心之外没有其他体性。这个很奥秘,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即便是阿罗汉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这样的教言,只是在唯识以上才有提到的。如果不是法器根本无法思维的,明明外面有山河大地,为什么说是自己的心呢?因此说这是很奥秘的。

“法中尊”的意思就是说最主要的,一切法当中最主要的。如果讲流转次第,也是心束缚而流转的;如果说还灭的次第,也完全是心解脱而解脱的。所以说除了心之外,没有一个主要的法。如果不去调伏自心,去调伏其他的怨敌;到外面去寻找一个修法,这完全是入了歧途。所以应该知道,这个心是最为关键的。

有时我们认为这个心最难调伏,但有时这个心也是最容易调伏,因为心离我们最近,当下就能感受。如果知道了方便,把心调伏了,暂时来讲在轮回中可以离苦得乐;究竟来讲能够现证心性,我们不需要跑很远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心性,证悟心性本空的当下,就应该获得解脱的。而且在心性中,一切如来藏的功德,一切佛菩萨的功德圆满具备。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你去求乐、去避苦,“无义終漂泊”。寂天菩萨把这个问题讲的非常透彻,除了这些教言、这些窍诀,再没有讲的更透彻的了。如果不知道心的本性、心的奥秘,求乐、避苦都没有意义。最终的结果还是漂泊在轮回中。

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故吾当善持”。这个“吾”字代表一切想解脱的人,应该善于守持自己的心。“善护此道心”好好保护这样的道心。除了护持心的戒律之外,“何劳戒其余?”如果知道了心是主要的,你不需要在身语上去辛勤守持其他戒律。好好把自心保护好,不要生妄念,实际上戒律就已经清静了。六祖也讲过:“心平何劳持戒”心真正能住于平等之中,就不需要持什么戒律了。但这个境界是相当高的,“心平”看起来好像容易理解,但这是个很高的境界。

所以要好好保护自心,不要趋向于世间八法、不要贪著今生、不要贪著自私自利、不要贪著庸俗的显现。实际上整个三乘戒律都包含在里面了。如果能心舍现世,小乘戒绝对圆满的;如果离开了自私自利的念头,菩萨戒绝对圆满的;如果能知道一切万法本来清净的话,密宗戒绝对是圆满的。

所以要守护三乘戒律,离开心去守持是没办法的。知道了心的奥秘,安住在心的本性中,就能真正守护一切戒律。所以说这些佛法从低到高都是有很多这样的方便,次第引导我们趋向解脱的。

这一段也主要是宣讲心最为主要,心极为奥秘的教言。我们对这个问题,以前也许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但不深刻。所以尊者就引用《宝鬘论》、《宝云经》、《入菩萨行论》的教言,让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一切万法心最为主要,调伏心就调伏一切,心解脱一切解脱的殊胜关要。如果把这个问题深刻了解了,我们就知道在平常的修行生活中,形相上的东西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调伏自己的心。

调伏自心第一步就是“心舍现世”。学了这个教言,我们就应该对“舍弃今生”的教法,生起非常殷重的心。这就是讲这段教言的目的。

因此无论做任何事情,观察自己的发心极为重要。

这个“任何事情”是针对修行者来讲的,肯定不是让我们做恶业的时候观察自己的发心。因为修行者的行持都是以断恶修善为目的,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的身语意,不论在做任何善法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观察自己的发心,这个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心最主要,所以闻思修的时候如果发心正确,闻思修的功德就很清净。反过来讲,如果在做闻思修之前,发的是世间八法的心,发了贪痴嗔的心,那么所做的一切全部成为恶业。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也是这样教诫:做任何善法之前,必须要观察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态。如果是恶的发心,就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改变自心,如果改变不了,就放弃这个善法。

所以观察自己的发心极为重要,再对照华智仁波切的教言,我们就知道如何行持了。观察自己的发心落入了世间八法,这时第一套方案就出来了:把自己的心调正,舍弃世间八法,安住在追求后世的善行中。第一套方案实现不了,实在没办法舍弃这样的心,那就舍弃这个相似的善业。因为恶心摄持的闻思修全部成恶业了,所以还是不成就这个恶业为妙,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的非常清楚了。

如果为了今生的幸福、安乐与名声,而勤恳造作自耕耘稼樯乃至观修等一切事业,都只能称之为“贪图今生者”,其与旁生无有任何差别。

很多佛教徒去朝山,拜佛烧香,实际上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无病、家庭和睦、子女能有个好工作、考个好学校,有时是为了获得广大的名声。出家人或修学佛法很长时间的居士,这样的念头也许不是很明显,但不注意的话更危险。因为这样的念头已经隐藏的很深了,初入佛门或不懂佛法的人,他还不善于隐藏,一问他就说是为了这些。已经开始修法的人,他就知道不能追求这些。但没有彻底看破的话,这样的念头没有遇到对治力,它还存在,只是存在方式非常隐蔽,很难发现。有时连自己都发现不了,这方面执著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我们做闻思修等善法时,内心很深的地方,隐藏了追求世间八法的心念,这是很难发现的。如果认为像前面说的寺庙里烧香的这些人的想法,我是肯定没有的。如果有这样的念头是很危险的,因为连自己有没有世间八法的心念,这个最粗浅的观察力都没有了,谈何去对治呢?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所以根本不可能想去对治。

所以要用这样的教言好好往自心深处去观,看它隐藏在什么地方。做每件事都要观想:我做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发心呢?观察就会发现这个心确实不清净,就是为了世间八法的。马马虎虎,大概大概去观察是根本发现不了的,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耕耘稼穑”就是一般的世间人,为了生存种庄稼、做工、做生意“乃至观修”,观修主要是讲修行者,观生圆次第、修大圆满等。如果修法从根本上就是为了今生的幸福、安乐、名声,这里金厄瓦尊者说只能称之为“贪图今生者”,无法安立为修行者。因为你的发心已经从根本上错了。

贪图今生者又怎么样?有时我们认为“贪图今生者”不是个大的过失吧?尊者就讲其与旁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应该知道我们已经降低到旁生的档次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应该提升自己,当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要当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就要从根本上斩断今生的贪著,这方面必须要做详尽的观察、思考。

如果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修法或作世间事务,则可以称为“下等士夫”,彼等一切努力,都只能成为轮回的因。

这一段开始讲“三士道”,我们都知道,如果单单是为了追求人天的福报而修法,就成了下等士夫,因为他所行持的道是“下士道”的缘故。

“下士道”也有“唯下士”和“共下士”。“唯下士”就是以后世人天福报为究竟的目的。“共下士”就是在修大乘法之前以“下士道”作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舍弃恶业,来世获得善趣人身。这是我们修法必须要具备的,因为大乘显教共称修行成佛要三个无数劫。恶趣的身体是修不了的,必须要善趣的身体去修。所以为了来世能获得善趣人身,便于修法,今生必须要斩断恶业、行持善法。小乘的成就至少也要三生,今生修不成来生必须还要一个善趣的人身,所以这叫“共下士”。

如果单单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舍弃恶业,出家修行。不管是学内道还是外道,就完全称之为下等士夫了,“彼等一切努力,都只能成为轮回的因”。所以闻法很重要,不闻法我们都分不清楚什么是下士、中士、上士。可能学佛一辈子的人,所修持的一切,全部成了后世人天善果的因,轮回的因。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学了之后我们就知道这个是下士的修法,这样奋斗最多成为轮回的因而已,没办法解脱。以前我们也得到过,现在不需要再为此去努力了。舍俗出家,就意味着舍弃了很多妙欲。或者做居士,这个居士身份也是制约你去做很多事情,要舍弃很多妙欲。舍弃之后只是为了后世再次获得,那现在就没必要舍弃了,好好去追求这些妙欲就够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发唯下士的心,这只能成为轮回的因。

如果为了自己摆脱轮回,以对世间诸事产生厌离、恐怖和畏惧的心理而修法,其所做的一切善业,都仅能成为脱离轮回的因。此等之人可称之为“中等士夫”。

这段讲中士。为了自己摆脱轮回他就从根本上观察到从无间地狱乃至于有顶,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以下,全都是轮回的范畴。即便暂时获得了人天的身份,乃至于生到非想非非想天,能够八万大劫入于禅定中,最后这个业一尽,马上就会堕落。尤其是有的地方讲这些无色界的天人,入定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时间,感觉不到自己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享受快乐,一入定之后一出定,时间已经过完了,还必须要堕落的。

所以必须要超离整个轮回。为了自己能摆脱轮回,对世间诸事产生厌离,认为一切世间的事物没有丝毫意义,去做就是浪费暇满,做了之后还是轮回的因。所以对世间诸事生起很强的厌离心,这时就舍弃今生的一切去修道。而且对一切恶业生起很大的恐怖、畏惧心而去修法。因为他知道,如果身语做了恶业,肯定会障碍解脱,会在轮回中继续漂泊。所以他护戒如眼,对佛陀所开示的戒律非常认真的守持。

《庄严经论》第十一品、明信品中讲到小乘护持戒律就像奴仆一样。奴仆对主人的一切吩咐很小心,不敢违越。小乘的行者对大师所制定的戒律也是非常小心,一点不违越。这就来自于彻底生起了厌离心,彻底的舍弃今世才能做到这一点,否则根本做不到。

舍弃今生和舍弃世间八法乃至于和业果、轮回痛苦、暇满、无常都是有关联的。如果能舍弃今生,你就知道暇满的意义大、知道必须要修持无常、必须要取舍业果、必须要观察整个轮回的痛苦。所以舍弃今生的修法一生起来,四种厌世心就生起来,四种厌世心一圆满,出离心就很自然引发了。

如果出离心生起了,对整个轮回没有一点兴趣的,就像看到罗刹州、火坑、粪坑中的蛆一样,没有丝毫贪恋心。这样的心,修持舍弃今生就能生起来。现在我们也许认为这样的心是非常遥远的,但是如果按照这种修法一步一步的做,这种非常强烈的厌离心,总有一天会在相续中如是引发的。那时一切修法全部是为了解脱的,一切轮回都没办法做障碍了。

“一切善业,仅能成为脱离轮回的因”。这个“仅能”是观待上士道的,其实这个心已经非常伟大了,已经把整个世间看破了。我们看一看自己有没有看破呢?有时我们以大乘行者自居,看不起这些小乘修法。但不管怎么样,小乘的相续成熟的时候,确实已经舍弃今生了,已经生起了无有造作的出离心。

我们也必须要生起这样一种心,虽然我们不以这个心为究竟,但作为一个过渡来讲,相续中必然要生起来的。如果这个心生不起来,那就生不起菩提心,这是绝对的。即便现在我的心还贪恋轮回,也生起了菩提心。这种菩提心不能称之为清净的菩提心,不能称之为无有造作、无伪的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愿一切众生获得解脱,从哪里获得解脱呢?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为什么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呢?因为轮回非常痛苦,这就是出离心。知道整个轮回没有丝毫可贪恋之处,把这个心推及他人:我这么愿意解脱,也愿每个众生都获得解脱。这样菩提心就会很清净的生起来。如果自己都对轮回有贪著,说愿一切众生解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自己都认为轮回还有可爱之处,你愿众生脱离轮回,这个菩提心也绝对是有保留的,绝对不清净。

出离心必须要彻底生起来,对整个轮回要生起厌烦心、恐怖心、畏惧心。生不起来就无法成为“中等士夫”。作为大乘行人来讲,就是“共中士”。

如果不是仅为寻求自己的解脱,而是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为目标,则其一切行为都是圆满正等觉的因,此等之人可称之为“上等士夫”或“胜士夫”。

修持“上士道”的上士,对整个轮回的自性清楚了解之后,他不单为了自己获得解脱,是为了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解脱。因为他知道自己离苦得乐的心和每个众生完全相同,毫无差别。这在很多智者的教言中再再做过观察了,从地狱乃至有顶,哪一个众生不是为了离苦得乐而奋斗呢?羊要被杀的时候,为什么要拼命挣扎呢?它就是想离苦得乐;蚂蚁跑来跑去干什么呢?也是为了离苦得乐;蚯蚓钻来钻去还是为了离苦得乐。只要是有心识的众生,离苦得乐的心都是完全相同的。

有了大乘种性、大悲心的时候,就会推己及人。他就知道我是这个想法,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想法,我不能满足于自己一个人得解脱。这完全是大乘种性、大乘菩萨能发起的一种心,是“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为目标”。如果有了这种发心,他一切身语的行为全都是成佛的因,这类人可称之为“上等士夫”或“胜士夫”。

我们现在着重宣讲舍弃今生,对我们发起菩提心绝对不是障碍。有些人认为好像是种障碍,但我们听了这么多的大乘经论,有这样的上师在引导,绝对不可能停留在这个基础上的。当我们相续中非常圆满的出离心生起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切众生的利益了。

观想六道轮回的痛苦,一方面是自己生起厌离心的因,一方面也是引发大悲的因,有大乘种性的缘故。所以尽量去舍弃今生,尽量去发起出离心,这个对生起菩提心绝对不成障碍的,尽管放心去修持。(第四课结束)


上中下三等士夫的划分,仅仅是以发心而安立的,

这些划分是通过行为而安立的吗?是通过嘴里说的漂亮而安立的吗?全都不是,“仅仅是以发心而安立的”。单单是发心获得后世的安乐就是下士;为了自己获得解脱就是中士;为一切众生获得解脱就是上士。完全都是通过发心的高低层次而安立的。

所以,应当透彻深入地思考并善加取舍。

对这些内容必须要透彻深入的思考,而且善加取舍。如果认为现在懂了,可以了,不用思考了。这绝对是还需要思考的标志,《前行》中讲得很清楚。如果是不去透彻观察,对他们各自的体相或者说引发深入思考的动力根本产生不了的。所以必须要深入思考,下士、中士、上士一一观察好,之后“善加取舍”。必须首先要舍弃贪著今生的心,下等士夫的心是完全要舍弃的。暂时来讲舍弃下士的心,取中士的心。最后要舍弃中士的心而取上士的心。这就是“善加取舍”的意思。

其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舍弃对今生一切享乐的贪执。

讲完之后又切入正题:当务之急必须要舍弃对今生一切享乐的贪执。就是必须要看破今生、心舍现世。有时我们就想,上师的教言中也是这样讲过,得到世间的名誉、华衣美食等等,不要贪执就可以了;有时又说必须要舍弃。这二者之间到底怎么取舍呢?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分清楚,我们还是一无所知。

可以这样分析:如果拥有了高位、美食等等,能不贪执。这样的境界应该说是相当高了,心相续已经比较成熟了。对这一类修行者来讲,有名声、眷属、好的衣食也好,反正心不贪执就足够了,不需要刻意取舍。这应该是比较高层次的修法,我们现在有没有这样的境界要好好观察。

有些教言刚开始就说,你不能穿好衣服,不能享用好的饮食,不应该拥有高位,也不应该有很多眷属,不应该去大庭广众中传法。这些是对初学者讲的。华衣美食、众人的恭敬等等,和我们相续中对世间的贪念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有时就来自相续中固有实有的习气。刚入道,心相续没有成熟的时候,拥有了很多眷属,受到恭敬、供养、赞叹,就非常容易飘飘然,非常容易贪著现世。

所以很多大德教诫初学者要远离这些,要穿破衣服、吃很下劣的东西、住不好的房子、身处低位、不要随便传法、不要拥有眷属。就是因为我们相续中的执著,和这些东西很容易联系起来。一旦联系起来之后,心舍现世就做不到了。前面一大段都在说“心为主”,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我们行为上舍弃呢?就是因为这些容易引发我们的贪心、对世间的贪恋心。

所以修法的时候,一方面要认识到心为主,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世间八法的过患,远离引发贪著的助缘。这些助缘就是眷属、名声、安乐等等。

修心比较成熟的时候,你去拥有眷属,做大寺庙的方丈,或做佛学院的院长。反正这些位置对你来讲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对你已经不会再产生很大的障碍了,只要心安住舍弃世间八法的状态就足够了。外在的这些东西,对你作不了障碍,那个时候舍弃不舍弃都无所谓。

但是刚开始学法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千万不要去追求这些。如果认为拥有了也无所谓,反正我修心就可以了。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心没有成熟,相续中有这些种子习气,又遇到这样的外境,没有对治力,绝对会堕落的。

所以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如果处在在家和出家之间,应该出家;如果遇到有眷属和没眷属的时候,应该选择没有眷属;如果是华丽的衣服和破旧的衣服,应选择后者。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助缘。在家绝对容易引发世间八法、贪执今生的。一旦出家之后,也有出家人的问题,容易在这些名声等等方面起贪执。这时要做一个苦行僧,不要去主持什么大寺庙,或在大庭广众中传法,这些都要远离的。因为是初学者,初学者对这样的外境没有办法驾驭的,驾驭不了的时候肯定要受它控制。

世、出世间法无法圆融,就是指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成就者相续中没有世间八法的心,所以也不存在圆不圆融的问题。对初学者来讲是圆融不了的,要不然就追求现世,要不就心舍现世,这两个是水火不容的。想修行,这些问题就要好好考虑,然后行为上做一个取舍。

《前行》中讲,在没有登地之前不要作利他的事业,因为这很容易引发我们的贪心。智悲光尊者也讲过:财富、施主一切圆满的时候,佛法没有成就,魔法肯定成就了。因为我们的心就是这样的,要不就舍弃一切好好修持寂静的法,要不然就堕入世间八法,就这两条路。就像华智仁波切讲的“两头针缝纫”的比喻。或骑在向东、向西的两匹马上,要到一个目的地,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想修行就没什么讨价还价的。所以对施主、对于家乡还是不要过于耽执,否则就没有办法修法。

我们要分析清楚。有些菩萨讲不要紧,只要不执著就可以了;有些讲必须要舍弃这些财富、名声、高位。什么原因呢?不分析,马马虎虎是不行的,这对我们抉择见解没有帮助。

首先要区分我是什么相续,是初学者的相续,还是成熟的相续,如果是初学者的相续就要舍弃这些,如果是成熟的相续那就无所谓。好好对自己做观察。

这方面的法有时都不敢讲,前段时间给一些居士讲的时候,一下子就翻脸的,根本听不进去。我说你要修法就按照《开启修心门扉》中的这些标准去做。一个人都听不进去,他就认为这不是佛法,要让我们全部抛弃才能修法,哪里做得到?我们现在也不是照样在修法吗?供僧、供上师,每个法会来参加也是修法。哪里是修法?这根本不是修法。按照这里讲的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一个法。

所以无须说太多,要不然就成为世间人,贪著今生;要不然就成为舍弃今生的修行者。所以现在要观察一下自己的情况,观察好再做一个取舍,慢慢来,反正下面还有很多教言,肯定每天都要讲的。

三种士夫的划分就是这样的。

其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舍弃对今生一切享乐的贪执。看破今生是一切修法首当其冲之关要。

“一切修法”密宗、大圆满、修空性或修唯识,首当其冲的关要就是这个。具备了这个,以后修法就顺利;这个不具备绝对修不成的。有时我们会想:为什么修了这么长时间没有丝毫感应呢?应该生的功德生不起来呢?就是对某个世间法还有挂碍。若是在家人,就会有很多理由,现在放不下,还有家庭、子女,这些事情都要处理,没办法出家,没有办法舍弃今生。出家人也有放不下的,对师父的庙、徒弟、眷属、施主,我怎么放的下呢?反正放不下就成世间人,就成为贪著今生者。放下就可以成为修行者,道理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前面我讲,如果面临在家和出家的话,就选择出家。肯定是这样的,你要修法就选出家。在家有很多引生贪恋今生的因缘,你相续成没成熟观察一下。如果没有成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不能修清静的正法呢?非常困难。所以要多做观察,平时修法如果不能直接观想就列出来,一条一条看,我是处高位还是低位呢?我选哪一个呢?一条一条的分析,没有什么不好抉择的。

如果没有舍弃今生,则只是徒有修行人的虚名,毫无实在意义。

如果没有把今生舍弃,还在一些世间八法上打转转的话,就只是徒有修行人的虚名而已。别人说你是修行人、你是居士或者你是出家人,你修法多少年,到佛学院多少年,全都是虚名。不管别人怎么讲,你自己很清楚的。毫无实在意义。

正如前面所说,如果是为了今世的安逸享乐,则其所作的大多努力,都将成为非法之行,而不能称其为法行。

法行的意思就是正法之行。法行和非法行相互矛盾的。以贪执今生的想法不可能成为正行修法,要成为正行修法必须要舍弃今生的安逸享受。

下面为了便于理解而做比喻:

如同马不具备狮子的法相,故不能称之为狮子一般。

马有马的法相,狮子有狮子的法相。马没有狮子的法相,就不能叫狮子,只能叫马。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修行人,就要看他具不具备修行人的法相,有这个法相就是修行人,不具备这个法相就不是修行人。你就不是狮子,你就是一匹马。马和狮子完全不同,一个是兽中之王,一个就是一般的家畜。如果有了心舍现世的这个修法,可以说你是修行人,因为具备了修行人的法相;如果没有心舍现世的修法,那肯定不是修行人,因为不具备修行人的法相。很简单。我们是不是修行人自己好好观察。

所以,看破今生是修法之基础,是修法之开端,是修法之前提。

我们要把那些高高大大的法修上去,需要一个基础,就是看破今生。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把修行的高楼大厦修建起来。没有就建不起来,即便建起来最后终究会倒塌。如果不把看破今生作为首要、重要的修法,修出验相来,修到界限的话,你修禅宗或大圆满的法,最终还是会倒塌的。一旦倒塌就全部崩溃了。

这个就是修法的基础,修法的开端。这个修好了,这个开端开好了,下面全部很顺利。如果开端没有开好,无法继续修持的。所以心舍现世是开启修心的门扉,要进入房间,不把门打开怎么进去呢?只能在门外徘徊的。要进入修法的殿堂,必须要看破今生、心舍现世。这个修好就像把门打开了,就可以进入佛法的殿堂中,去享受佛法的妙味。这个有了就可以修其他的,没有就无法修其他的,这个就是修法的前提。

热比旺修曾意味深长地告诫后人:“未尝修持任一之法门,汝等自诩行者太愚蠢,修法之要即看破今生,法心是否相融以此辨。”

热比旺修尊者这样讲过:“对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修持,你还自诩是修行者,太愚蠢了,自欺欺人”。必须要修持一个法,那修什么法呢?有些人就想修个空性、或菩提心、或修个大圆满,这就可以了吧,肯定能称为修行者了。但是这里讲修法一定要看破今生,这个法修好,你可以成为修行者,或者说你可以修其他法。这个法修不好,其他的法都修不成。修不成的话,还仍然不是真正的修行者。

“修法之要即看破今生,法心是否相融以此辩”。“法心相容”也是很关键的。法就是指正法,心就是心相续。怎么样是法和心相容,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讲。

首先从反面来讲,比如“心舍现世”这个法和心相续有没有融合在一起呢?要看我们的心处在什么状态,如果是处在贪著今生的状态,那肯定没有相融。法是法,心是心,完全隔离。什么叫法心相圆融呢?什么时候我们舍弃了对今生的贪恋,心中完全被“看破今生”的法义所充满,这就叫做法和相续已经圆融了。

这里仅举一例,实际上法心圆融还有很多层次。比如第一个层次就是心安住在看破今生的状态当中;然后生起菩提心的时候,菩提心的法和相续成了无二无别;心和空性相适应,现证空性的时候,就是心和空性法相圆融。

关键就是不要把法放在词句上,放在外面,法是法,我是我,二者根本没有关系,这样修法就没有得到实义。我们做的一切,就是要让正法融入相续,就是把我们的心改变成正法的状态,改变成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的状态。这就叫做正法融入心了。“法心是否相容以此辨”。

叶衮巴上师也云:“削减眷恋故乡之深情,亲友眷属弃置于脑后,依靠安贫乐道对治法,此乃舍世者之首筹谋。”

上师仁波切也是看到这一段很重要,所以把这个颂词放在封底。首先作为修行人要削减眷恋故乡之深情。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执著,认为自己的故乡很好,在这里出生、成长,有很多亲人、熟人。所以对故乡有一种眷恋。因为眷恋故乡而不愿意出家修行,或频频和故乡的人联系,频频回去。这就是一种正法和心没有相融合的表现。

如果你成就了,要饶益众生,这就另当别论。但就是认为故乡还是好,要怎么想一个办法,想个理由一定要回去。请假请不到就打妄语,说要治病等等,这就是对故乡的执著没有消减。这样肯定没办法修行的。

实际上作为一个修行者,绝对需要这么坚定,真正的出家人没有哪一个是柔情的。真正要出家,他的心是非常硬的,心肠不硬出不了家。在硬心肠中还要分等次,有些人出家的时候,父母不同意,妻儿不同意等等,反正能出家,你就是一个能够硬下心来的人。出了家之后,还要看你对故乡的感情能不能一下斩断,能斩断你肯定是个硬汉,是个真正的修行人。如果出家之后还老是是耽恋自己的故乡,总想找个理由回去一趟,有时不惜打妄语欺骗上师,这就不行。

要修行,第一步必须要抛弃故乡。《山法宝鬘论》中也讲了很多贪恋故乡的过患,还有舍弃故乡的必要性。有的地方讲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和故乡必须要一个月的路程,以前走路、骑马,要这么远。现在一个月路程的地方估计找不到了,所以更应注意。电话也是很方便,隔三差五的往家里打电话,问父母身体怎么样,亲属的事情顺不顺利。这根本没有抛弃故乡的,只不过是换一个方式,借助先进的科技贪著故乡。

有时上师讲不要安什么电话,或者尽量的少联系,都是很有必要的。和故乡联系多了,你道心增长不了,没办法安心修道的。说明这方面藕断丝连,没有彻底斩断。能够修成的人都是大丈夫,都对这些看破了。

我们学这部论典时,要反复权衡,我到底是要修法成就呢?还是要成为一般庸俗的世间人?衡量到最后,如果下决心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那成为修行者的条件,就是把故乡的执著斩断,把亲友眷属弃之于脑后。讲到这里有些人会说你不要太狠心了,你要入世,要度化众生等等。度化众生是应该的,但如果连自己都度不了,如何去度别人?

很多修心窍决中讲,如果实在度不了就先放下来,反正众生轮回流转了这么长时间了,也不乎早几十年迟几十年。真正自己能够达到修法的标准,成就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任你去度的。不要去抢这几十年的时间,把这样的修法,好好在相续中修好,那时一劳永逸,永远不会舍弃众生的。

入世和出世的问题,对我们初学者来讲首先要出世,入世心太强有时会被世间八法染污。就像前面讲过的,这些眷属、赞叹、名声,很容易染污自己的相续。有些问题怕诽谤不敢讲,就是这些杂志,有时认为这个也很好,帮助了这么多众生,帮助了这么多贫穷者。但有时候想如果经常在这些杂志上、彩页上频频露面,到底有没有贪图世间八法的心念呢?如果有的话,你的修行怎么样增上?有时确实有这样的担心。但并不是说我们修行很好,完全是一个成就者通过大悲心关照其他众生,不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学这些法之后,就认为这些是不是很重要呢?或者说做这些事情会不会引发贪嗔痴的心?会不会让自己的修行退转,染不染污自己的相续?这些都是要观察的。

所以刚开始应该放下的就放下,一心一意在寂静处好好修持。虽说在森林中闭关的时候,如果有贪恋世间八法的心,仍然不是修行者。但是有一个缘起,就是在深山里没有眷属、恭敬、利养、高位,比较容易调伏自己的心,这是有关系的。

所以应该把亲友、眷属、父母、妻儿弃之于脑后。对修行境界高的人来讲他是不会执著的,但初学者就必须在行动上把他们抛弃。那是不是不孝呢?按照世间法的标准是不孝,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讲这个是必须做到的。世间也有这样的讲法:长痛不如短痛。虽然我们背了不孝的名声,但如果能够按照颂词中所讲的去修持,保证你很快就可以成就。成就之后就可以度化父母,那就是大孝了。不要因为暂时的善法而失毁自己的相续,相续失毁了,对父母、对自己都没有帮助,自他二利全失毁了,要观察哪个更重要。

把这些抛弃之后就“依靠安贫乐道对治法”。就是要安于贫穷、知足少欲。这样就能对治世间八法的贪恋、对今生的贪恋。

“此乃舍世者之首筹谋”。什么叫“舍世者”?对今生世间八法全都抛弃的修行者就叫“舍世者”。在印度、西藏、汉地,出现过很多“舍世者”。看他们的传记很感动的,非常生信心、生羡慕心。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修行呢?舍弃一切,吃的都没有,居士、供养都没有,就能一个人在深山安住修行。他内心对世间八法早就看破了,所以他认为喝泉水吃草根树皮就可以了。道业不能荒废,其他的荒废了不要紧,这就叫“舍世者”。

“舍世者”不在外表穿的破烂,必须内心对世间八法看破。对于初学者来讲,就是大概看破之后,舍弃这些引发贪欲的外境,就可称为“舍世者”。

我们要做舍世者,“首筹谋”就是要抛弃故乡、亲友眷属,依靠知足少欲的对治法真正的修持。有时真的希望自己相续中生起这样的功德,有时希望所有众生生起这样的功德,有时觉得听课的人能够生起这样的境界,也确确实实太好了。真正能做一个舍世者,按照这个教诫去做,可以肯定很快会生起正道的功德。有这么多修行正法的人,就可以广传佛法、利益众生了。所以这样的境界,祈愿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尽快获得!

所以,应当观察并审慎衡量,自己以前可曾修习佛法?现在修行是否获得成效?对于故乡、亲友、饮食、财物等此生的一切荣华富贵是否已经看破?

这也是需要观察,谨慎衡量的,自己以前是不是修持过佛法。有些人说我肯定修行过,已经出家十几年了。但是不一定,真正的修持佛法第一步是舍弃今生,如果以前没有舍弃今生,可以肯定还没有修习过佛法。现在修行是否获得成效了呢?有人认为已获得了成效,因为曾经见过一次本尊,或曾经有过某种感应,或现在已经有了智者的名声。这不是修行的成效,修行的成效是看心舍现世没有,如果相续中已经开始有舍弃今生的功德,那可以说有了修行的成效。因为看破今生是修行的第一步,如果这都没有后面就不要提了。

对于故乡、亲友、饮食、财务等此生一切荣华富贵看破没有?有时对出生的故乡也许没有执著,但是第二故乡:自己的寺院等等有没有耽执呢?或许耽执还比较重。对父母、妻儿也是抛舍不下的。对饮食的耽著,上师慈悲让我们发愿吃素,我们也放不下,就说肉还是肯定要吃的,就盼着上师怎么样开许。对饮食还是有很深的执著。

我们的饮食应该是什么样的标准呢?这是不好讲的。就说肉食和素食,如果要选择的话,就应该选择素食。肉食确实很难抛弃,但是要修法的话,这个抛弃不了,修法成功不了。

有时我也想饮食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有个师父就对我说:你对饮食的贪欲很大。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你还要吃麻辣的,你对川味的执著很大。我想确实也是这样,但是如果你不喜欢吃川味,你吃清淡的是不是也是执著呢?这样的话我们换一下,你吃麻辣的我吃清淡的,这样肯定可以对治。但是不敢讲。

确实对饮食还是有耽执的,但是不是对哪一种饮食,你吃了就是耽执重,我不吃就是耽执不重呢?这我不敢承认。因为耽执不是外面哪个东西好吃,而是内心的一种状态。总之要认识到我们对饮食很耽著,慢慢去调整、舍弃。

然后对财物有没有耽著。以前佛世的比丘两个钵盂就算是非常奢侈的,两套法衣也不行。现在不是这样的,出家人的过失也不敢说,因为也许有佛菩萨的化现。但和古代修行人已经完全不相同了。我们也许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已经认识不到哪些是标准了。但是如果把佛菩萨的传记,佛在世的弟子们的传记翻开来看,对照现在的行为,就知道现在的修行人和以前的修行人相差有多远。

确实我们财物太多了,看一下家里的东西,有些是根本用不上的,有些是可有可无的,有些是可好可坏的。但我们就是要多、要好、要品牌,钱越多越好。这就已经离正道很远了,但也许我们还没发现。看到有些修行人家里很简单,就几样东西,内心很舒服、很清凉的感觉。但是有时看自己家,这么多东西,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

有时我也在想这些电脑对修行人来讲有没有用呢?有些人说查经书、查资料方便。这么多经书到底看不看的完?电脑有了会不会对修行有很大的障碍。一个修行人,有这些东西和没有这些东西,我就选择没有,这肯定好一点。

还有就是车等等很多东西。如果是菩萨的话他就方便了,但如果是初修行者,这些东西肯定是不好的。因为东西多了贪著多,心寂静不下来。所以积累财富没有用(下面还要专门讲积累财富的过患),尽量简单一点好。

有人听了这些之后,啥东西都不要了,全都送出去,然后过段时间慢慢又开始收集。这样就是因为正法没有彻底和相续结合。虽然听这个法之后就觉得应该这样,应该知足少欲,应该东西少一点。这种状态能保持下去,修法肯定有成功的希望了。就怕时间一过,没有串习这样的法,又开始贪求,开始积累这些东西了。东西多了,又成为修法的障碍。

现代的很多东西很方便,造罪也方便,也许用这些东西修法做事的也有。如果要取舍,有或没有,就选择没有;如果是好和坏,就选择坏的东西。当然做为修行人什么也不要,赤身裸体,房子也不要,饭也不吃,这肯定修不了法。但能保证修法的前提下,最基本的东西保证后,其他可有可无的,就让他没有;可好可坏的,就选择坏的,这样对我们修行有帮助。我自己虽然没做到,但是对这种境界很羡慕,认为应该这样去修法。但无始以来的习气引发,还是有贪著,还要去收集,还要去获得。很惭愧!

如果有一个想修法的心,就要去思考,慢慢要放舍。一切荣华富贵能看破,才可以和正道相适应。

下面主要是引用噶举派的教言说明必须要舍弃今生、舍弃世间八法的内容:

至尊米拉日巴即将返回家乡,与玛尔巴译师依依惜别之际,译师赠送了一段金玉良言作为精神口粮

看过米拉日巴尊者传记的就知道,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梦到家乡的情况,母亲也去世了,自己的房屋也非常衰败。他就生起了很强烈要返回家乡的念头。他的上师玛尔巴尊者知道,回去也有一点必要,或者没有办法阻拦,就同意他回去。依依惜别时,玛尔巴译师就送了一段金玉良言作为精神口粮:

“弟子啊!如果没有舍弃尘世,将世间琐事与胜法混为一谈,则修法必将荒废。

首先教诫的就是:“如果没有舍弃尘世、没有舍弃世间八法,没有看破今生,将世间琐事与胜法混为一谈”世间琐事的范围很广,修法为了得到名声,传法为了得到供养,都叫世间琐事。将这些世间八法的念头和殊胜清净的正法混为一谈,“则修法必将荒废。”我们世间八法的心本来就非常猛烈,世间琐事和正法混为一谈的时候,我们认为世间八法是胜法,以贪著世间八法的念头去修胜法。最后无法在佛法上成功,成功的肯定是世间琐事。世间琐事成功了,对修行人来讲完全是一个大的失败。玛尔巴尊者也是从这个真正的修行的侧面跟他做了这个开示的。

下面好像是唱的道歌:

“弟子当思轮回苦,所谓轮回之自性,纵吾幻变生百舌,历经无边俱胝劫,不能尽数悉宣说,吾演妙法莫糟蹋。”

玛尔巴尊者教诫米拉日巴尊者应该思维轮回的痛苦,所谓轮回的自性,纵使我幻变一百个舌头,历经无边的俱胝劫,宣讲轮回的痛苦、轮回的自性,都不能尽数的宣讲,非常可怕。所以“吾演妙法莫糟蹋”千万不要以世间八法的心来行持我传给你清净妙法。上师给我们传的妙法也是非常清净的,我们在学修时,也不要糟蹋了。就是说千万不要以世间八法的染污心修持,要抛弃对一切名声、供养、赞叹的执著,一心一意的修持清净的正法,第一步就是心舍现世。

米拉日巴尊者是利根者,后来就是按照玛尔巴尊者的开示去做,常年隐居在深山洞穴中,不与人交往,一心一意修持。我们可以从他和妹妹、未婚妻以及其他人的对话中,知道他内心是真正舍弃今世的,唯一想要修持正法。

他妹妹很羡慕巴则喇嘛,就说:“你看别人修的法和你修的法不一样。你修的法,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受很多苦。别人前面有小喇嘛开道,前呼后拥,吹法螺、击法鼓,很多人顶礼、供养,那个佛法才算好的,你这个佛法不是佛法。”

米拉日巴尊者就从修法的侧面给她讲了甚深的道理,就说我这个才是真正的佛法,“八法归风乘”的佛法。要真正修持佛法就是要把这些都抛弃了。他老人家就是这样示现的。刚开始修行就牵扯到这些东西,相续不被染污的几乎没有。“吾演妙法莫糟蹋”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世间琐事和胜法混为一谈,胜法必将荒废。

米拉日巴尊者也是把这个教言牢牢记在心间,一直贯彻到最终成就。所以后来有这么大的事业、这么大的成就,乃至于听到他老人家的名字就可以不堕恶趣很快成佛。就来源于一心一意的修持正法,获得清净的成就才能够这样的。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把世间法和佛法分开,然后抛弃世间法,尽量修持佛法,这非常关键。

米拉日巴尊者是舍弃今生的典范。如果不了解,好好的看一下他的传记。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本论,通过现在掌握的智慧再去看他的传记,肯定会有很深的认识。所以要抛弃的就抛弃,一定要好好的修持正法。

(下面一段话是米拉日巴赠送弟子寂光的教言)“弟子若欲诚修法,应自心坎生信心,切勿瞻顾今生事。

如果想要真心诚意的修法,应该对上师、对修法生起信心,对“心舍现世”生起很强烈的信心。我们也是,必须要对舍弃今世产生一个牢不可破的定解,这样才可以修持清净的正法。对于今生世间八法的琐事千万不要瞻顾,不要说去做,连想都不要去想。

尔若欲随吾修行,应知亲友乃魔网,故应掀开此屏障

如果你要随我修行,有个先决条件:首先应该知道亲友是魔网,父母、妻儿、朋友等等就是魔的圈套。如果对亲友放不下,就被魔的网牢牢束缚了。如果要修法,就应该“掀开此屏障”,就是要舍弃对亲友的贪著。

其他的教言中有这样的讲法:出家之后,应该让家里人把我当死人来看待。如果当个活人,还会想我们的儿子什么时候回来看我们呢?如果父母、儿女没有他一点消息,认为已经死掉了,这可以说真正斩断贪执了。如果还想什么时候去看看他们,这就没有斩断,这就是魔网,这就是必须要掀开的屏障的。

饮食财物乃魔卒,故应舍弃恶故交;

饮食、财物这个两个就是魔卒,就是魔王的眷属。如果我们依靠魔王的眷属,最后就成为魔民,就要堕到地狱中。“故交”就是很难舍弃、很熟悉、贪著很严重的,就是饮食和财物,这就是我们的故交。如果要修法必须舍弃这个恶故交。

妙欲享受乃魔索,故应遣除此羁绊

妙欲享受有很多,特别现在所谓的物质文明很发达,享受方面越来越高档,以前古人想不到的享受,现在都有了。如果对这些非常贪著、放不下,这就是“魔索”,魔王的绢索。就可以把你牢牢地捆缚住,这样还修什么法呢?就任他摆布了。

对于妙欲和享受,如果能够放开,魔王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根本做不了障碍。如果对妙欲、享受很耽著,就已经被魔索捆缚了。妙欲享受有时就是衣服、豪车、好的房子等等。有的人在这里修行一段时间之后,要抽空回去一趟。回去干什么呢?要去补课。补什么课呢?以前的大片还没看完,可惜了,必须要补上。对于妙欲这么耽著,这就是魔索,这样修下去是没办法解脱的。这样执著,魔肯定会很高兴,在魔宫中肯定和他的眷属庆贺:你看现在修行人不需要我们做障碍了,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

对于妙欲享受,看不破、放不下,修行就完蛋了。妙欲有时是眼睛看到的色法,有时是耳朵听到的声音,有时是所接触的衣服饮食等等。五种妙欲享受都是魔索,享受它你就轮回;如果能看破它虚伪的自性,能摆脱的话,就有修持正法的机缘了。

为什么前段时间上师千方百计的让我们发愿不要用手机,或者把电话拆除。有些人想不通,我就听说有些人在发愿的时候发脾气。这就是没有体会菩萨的心,实际上都是为我们制造修法的顺缘。把这些东西抛弃了,修法就顺利了。这些东西不是助缘,而是一个大的障碍。所以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下一个最大的决心,把这些抛弃掉。

有时候我们会想,打个手机又能怎么样?我私下里问了一些道友,他就说习惯了就放不下了,在汉地的时候躲在被窝里发短信,一下子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就问他,你认识这些人吗?他说不认识,反正随便拨个号码就有人接。对于一个出家人、修行人来讲,做这些事情到底干什么?这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所以这些东西能断掉就断掉,最好发愿一辈子不要摸这些东西就好了。以前的修行人成就者谁打过手机,谁用过电脑呢?成就却很快。现在我们用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成就反而越来越慢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实,还不知道那就太愚蠢了。

没有这些东西就没有耽著,反正一心一意地修法就可以了,正法是在心相续中。要修持的这些法,牢牢记在心中,谁也偷不走。一个人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安住,可以修法。有时别人劝我用电脑,说电脑这么好、那么好,你要住山的时候也带个笔记本电脑,看书多方便。我就没觉得很方便,我就想上哪去充电呢?我第一个就想到电的问题,充不了电这就是个废东西,用不成。别人劝我说你不用电脑就是文盲。文盲又怎么样呢?还不照样修法吗?这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劝我,根本一点作用都没有。

所以我是发愿这辈子不摸这些东西,如果愿力成就的话,我肯定不会摸这些东西。我认为这些不是什么好定西,善妙的东西。要看书的话有这么多的经书,上师翻译了这么多的法本,这么多修心的窍诀,看这些还看不够,还去查什么其它的资料呢?大藏经中没有的资料,现在人写的一些学术的东西,根本看都不想看。对修行有帮助的这些善法,像《开启修心门扉》、《大圆满心性休息》、《上师心滴》,这些法本是现成的,还没时间看,就看其它的东西,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手机、电脑是个助缘还是违缘?我想过了,对我来讲不是个助缘。我认为这些一点必要都没有,看书就很方便,我看电脑就眼睛痛得很厉害,根本看不下去。一本书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山上、河边,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根本不需要其它的。一本书就够我思考的了,就说《开启修心门扉》这样的书,我可以思考很长时间,几年都可以思考这个内容、可以修这个内容。这个修好之后,再换一个法本,有什么不行?

对修行人来讲,妙欲享受就是最可怕的东西。所以应该有大气魄,一下子斩断它,“故应遣除此羁绊”,这对修行人是一个大的绊脚石。有了这个妙欲享受,就没有办法顺利地修行了,所以要把这个“羁绊”远远的抛开。

知己佳友乃魔女,故应谨防此诱惑;

知己佳友就是指女朋友或妻子等异性朋友。知己佳友就是魔女,故应谨防此诱惑。有时观察这些女人长得很漂亮,如果第一次交往或跟她不熟悉,也许认为她很诱人。但如果跟她生活在一起或越来越熟悉的时候,很多缺点、恶行都暴露出来了,谁都受不了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好的东西,应该好好观察她的本性,把这些执著彻底斩断。

出了家,大的方面应该能斩断。但是藕断丝连,内心还有这个执著的话,还是容易出问题。所以对佛经论典所讲的这些教言,应该多做深入的观察、思考。

有时转坛城看到一个女的长得好看,但旁边一个老太婆。我就想这个女的几十年后还不就成了老太婆的样子,有什么可耽执的?有的时候又想这些女人,好像跟她不熟悉的时候认为她好看、可爱,但如果真正跟她接触的时候,到底会怎么样?实际上肯定会心生厌烦的。特别现在的女人,水性杨花的比较多。或即便是跟她成家了,又怎么样呢?成家之后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生儿育女,很多很多操心的事情。一观察就令人害怕了。这样多思考过患,认为她悦意可爱的心就能被压服。

所以要多做观察。因为根本没做观察而破戒、还俗的情况是有的。如果多观察、思考,最初就不愿意接触的。虽说我们不能看其它世间的书,但有些书写世道的艰辛、生儿育女的困难,如果能够帮助生厌离心,那看一看也可以。有人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对这方面的事情不太清楚,不知道这些过患,有时就会生起贪恋。就认为有个家庭非常好,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但如果就你一个人,有自己吃的东西,有一件衣服穿就够了,谁都不用管。如果有了家庭就没这么简单了,你就有责任了,妻子、儿女,供他们生活、读书,都得你承担,非常辛苦的。完全是一个生起痛苦的陷阱。

有些出家人不注意还俗了,之后后悔的很多很多。之前根本不知道成家有这么多的麻烦,这么多的烦恼、痛苦。以前只是看表面好像是很好,但实际上根本都是痛苦的自性。这方面要多做观想,有时就能对治一念之差。如果有这个对治力,就能转过去;没有这个正知正念,陷进去之后,修行完全失毁了,而且一生感受这种痛苦的煎熬。

家乡故土乃魔狱,故应速离此囹圄。

家乡故土就是魔王的监狱一样。如果贪恋家乡,就会对家乡的亲朋好友生起贪心,谁对亲朋好友做障碍,就会生起嗔心。依靠家乡故土,会生起很多粗猛的贪嗔之心。即便不粗猛,通过家乡的很多事情,也会打扰自己清净的心。在寂静处修行的时候,家乡的消息传过来,心安住不了的。

以前我给家里打电话,有时说父母身体很好,有时说有什么障碍了,不管传过来什么消息,听了之后这个心几天平静不下来。就有这么大的障碍,几天之中清净心没有了,就处在这样一种不平静中。有时我就想,还是不打电话了。上次母亲去世也没回去,到现在为止,跟家里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母亲去世没回去我也不好意思,从世间来看就是很不孝,所以现在我根本不敢跟家里联系。越不敢联系,就越不能联系,就成了这样一种关系了。

这样到底好不好呢?好像对自己的修行来讲,应该还算是好的事情吧。所以越不联系就越不敢联系,就成了这样一种状态。

有时又想,这样下去行不行呢?如果修法的话还是可以,但如果想要换身份证的时候怎么办呢?又想换身份证干什么呢?不换会怎么样,换了会怎么样?如果不换,有机会去印度朝圣时怎么办呢?或要去其他地方怎么办呢?有时就会想,不朝圣又怎么样呢?我在一个地方安住修正法还不是一样。想来想去,一定要和家里联系的理由找不到。身份证可办可不办,跟父亲问候好像显得有些虚假的感觉,这样就多年没敢联系。

当然我不是说这是个什么功德,这个心态也许还会变化,但是至少现在我会用很多方法,运用学到的佛理说服自己。有时就把自己说服了,说服之后自己心安理得,这样就可以修法了。多运用佛法跟自己作战,多做观察,对修法确实有帮助、有必要的。所以说对家乡故土应该速速的远离。

死时一切必放弃,不如此时舍最佳。

这两句加持力非常大。我们现在放不下,出不了家。但是再放不下,死的时候还不是全部放掉了。反正都要放弃,不放弃就会造很多罪业。如果对家乡、对妙欲都没有放弃,到死的时候也许有20年,那么20的修法都清净不了。反正最后都要放弃的,还不如现在放弃,还有清净修法的机会,这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教言我们不要认为很简单,一下子就划过去了,这就是调心的窍诀。死的时候都要放弃,房子、存款、亲朋好友、父母、名声,再不放弃都要放弃。那个时候放弃就没有一点意义了。现在放弃对自己的修行、对自己死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完全不同的,所以说“不如此时舍最佳”。

若听吾教且修持,汝儿即有胜法缘。

如果能听我的教言,这样去行持,我的儿子你就有修法的殊胜助缘了。“汝儿”不是亲生儿子,指的是法弟子。米拉日巴尊者是大成就者,他的教言从实修方面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好好思考、好好观察,我们肯定会慢慢舍弃的。(第五课结束)


达波拉杰说道:“现境有如恶人不恒常,幻身恰似借物速灭失,财物幻化欺诳痛苦因,故乡如同魔狱束缚源,何人贪著此等漂轮回,当断轮回命脉我执根。”

达波拉杰就是冈波巴尊者,他这样讲,“现境有如恶人不恒常”,恶人有不恒常的体性,时喜时怒。有时给你做饶益,有时给你做障碍、做伤害,这就是恶人不恒常的体性。现有的外境犹如恶人一样不恒常,有时好像有很大的助益,有时就是做障碍的。所以对现境有什么可以耽著的?山山水水、故乡、妙欲,这些现境犹如恶人一样,根本不恒常,相信它、耽著它就会被欺骗,最后修法失败,堕入恶趣。

第二类我们所执著的就是“幻身”,就是现在的身体。实际上也是幻化的自性,四大假合,通过前世的业力所生成的。这样的“幻身”恰如借到的东西一样,如果执为实有、恒常的话,完全就是错误颠倒。要认识到这个幻身“速灭失”的,马上要还给别人。如果用这个身体享乐,就错过了以这个幻身修法的机缘了。所以我们要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呢?就是修持正法,修持正法的基础就是舍弃今生。

“财物幻化欺诳痛苦因”第三类就是财物,也是幻化的本体,欺诳痛苦之因。钱财、衣服、饮食等等,实际上都是幻化的,欺诳我们的,都是痛苦的因。很多人都是因为财物而引发诤论的。得到了就非常高兴,失去的时候就忍受不了,跟别人争论。所以有财物就有痛苦,我们认为财物是一切安乐的依靠处,但这个财物是欺诳我们的,是痛苦的因缘,所以对财物必须要看破。

“故乡如同魔狱束缚源”,第四类是故乡。故乡如同魔狱一样,是束缚的根源,束缚我们没办法解脱。很多人不能出家,就是耽著于故乡;很多人出家之后不好好修行,也是耽著于故乡。如果不把这个看破,就没办法修持正法。

“何人贪著此等漂轮回”,何人贪著以上四类,结果就是“漂轮回”。如果这是一个世间毫无智慧的人讲的,我肯定不会相信。但这是冈波巴尊者讲的。如果对现境、幻身、财物、故乡贪著,结果就是漂泊轮回中。讲得这么清楚了,我们应该观察、思考这些道理。

“当断轮回命脉我执根”,如果要解脱,必须要断除轮回的命脉。就是“我执”、“我所执”。现境乃至故乡等等,这是“我所执”;还有“我执”——五蕴假合的这个身体。必须要彻底的断掉。

这是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外境方面,就是现境乃至故乡等,这是引发我们产生世间八法贪著的因缘、助缘,必须要断掉。否则即便有了正见,也没办法修持。第二个就是“我执”,也是轮回的根本因,也必须要断除。

一个是直接的因,就是认为五蕴实有的“我执”,它就是轮回的命脉、轮回的根本;一个是间接的缘,就是现境等四类。所以一方面要修“人无我”空性断“我执”;一方面要对现境等修“舍弃今生”。

藏传佛教对出离心、心舍现世讲得非常透彻。学完之后我认为每个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为什么要断掉这个、不断掉有什么过患,讲得很清楚。我们现在好好学,慢慢增上不退失的话,敢保证绝对是个名符其实的好修行人。这很重要、很关键。

我们讲闻的功德,一方面要回向所有众生都能生起这种境界;一方面要多祈祷上师,加持我们能迅速的心舍现世,心中尽快生起这种觉受来,而不是停留在词句上。靠自力很难,必须要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尤其是根本上师的加持。一定要迅速地生起觉受,而且不要退失。

通过自力做甚深地观察,通过他力的加持,两个因缘具备,就很容易生起来。只不过现在我们有没有深切地认识,想不想马上生起这个心?如果想的话就要想办法。一方面对这些金刚句不要远离,一方面要多祈祷上师加持。我们做供养或其他善根的时候要回向:愿我的相续中马上能生起心舍现世的觉受。因为再不能拖了,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拖不起了,我们要用一切方法尽快生起这样的感受,这是很关键的。

道理上我是这样讲的,但是以后会不会退失呢?这是不敢打包票的。所以大家以后看到我退失的时候,耽著世间八法的时候不要笑。反正现在我是按照这样的理论在思考的,内心认为这个很重要。

一个人讲的,和他的行持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不过我内心确确实实很愿意能尽快生起来。如果自己的善根不够、福报浅薄、罪障深厚,最后生不起来而失败的时候,我认为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也没什么后悔的。反正现在内心很愿意产生这样一种心态,因为这个生不起来就没办法修持的。不单单我自己,也愿所有听法的道友,都能够迅速生起这样一种心,这是再也不能缺少的。所以要多做观察、多做祈祷、多做回向。这段时间不修其他的也可以,就一心一意地修这个。词句上观察、祈祷上师。千万不要放松,世间八法的心一旦离开了对治,马上就会很增盛。

现在讲这些的时候,好像认为自己厌离心很强。华智仁波切讲过:“不宣偶尔出离心”一点点的出离心不要马上讲出来。但有时内心感觉这些很重要,就这样讲了。并不是说我已经生起厌离心了,世间八法已经抛弃了。只是愿意生起来,愿意和道友们一起生起来。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