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专题讲座 > 2018新班系列讲座 > 正文

【2018年新班系列五】遇见最好的自己(上)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1/3/22 20:05

遇见最好的自己–佛学会课程简介&选班秘笈(上)

顶礼上师三宝,道友们晚上好!

我们今晚又相逢在空中讲堂开始系列讲座,今天是第五期,讲座也到了一半时间。我们用一点时间去思维为什么要听这个讲座?为什么要加入佛学会?我们听讲座的目的就是因为轮回中的众生太苦,我们希望把他们救度出来,那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成佛,成佛就要学习佛法知识、文化知识,还要遣除种种障碍、疑惑,我们的讲座就是遣除这些问题。为了这样的目的我们就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这就叫发菩提心。首先我们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开始今天的讲座。

前面我们谈到学佛的目的是要学习佛法的智慧,而获得智慧需要闻思修,内容就是佛学会安排的这些课程,这堂课的内容比较重要,首先有佛普的一个扫盲系列,这一次给大家介绍什么是经、什么是论。

 

一,佛普扫盲系列之经论

我们都知道进入学会之后,会学习比如《大圆满前行》,《入行论》  等等,包括藏传佛教,我们学院主要学五部大论。汉地的佛友经常会有些疑惑,汉地不是要学经吗?为什么藏传佛教学论?所以有些人说藏传佛教不如汉传佛教,或者说藏传佛教不重视经,只重视论,这样说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过失,当然一些道友刚刚进入佛学会确实不太懂,好像别人说的有道理,佛讲的是经啊,《金刚经》、《塄严经》、《心经》《地藏经》等,为什么我们学论呢?是不是我们低人一等?这个问题今天做一个答复,这是个黑锅,这个锅呢我们不背!

 

1,什么是“经”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经”,在梵语中就是修多罗,如果标准的翻译就是契经。什么是“契经”呢?契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契理,另外一个是契机,也就是说佛所讲的这个佛法契合真理,同时又契合众生的根基,佛所讲的语言就叫佛经。佛陀非常善巧,按照众生的根基,按众生能够接受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演说真理,这就是教法,也就是说实相是什么样,佛就讲述什么样的实像,而且佛讲的时候针对所听受人群不同,有些人直接能够进入实相当中,那么佛就给他讲直接的实相,这就是了意的佛经,当然有些众生接受不了,佛就先给他讲一些方便的、趋向实相的内容,最终导向实相,这个就是不了意的佛经,这些都是佛经。所以佛经分了意和不了意二种。

世间很多人也会讲很多所谓的内容,比如道家、伊斯兰、基督教也有他们的经,那这些和佛经是不是一样的?我们真正进行观察,只有佛陀才能够完全的表志世间真理。佛教当中有一门课叫《因明》,就是讲佛陀说的为什么是真理,它不会讲很神秘的内容,也不会因为你是佛教徒就要求必须相信佛陀,不然就会倒霉,或者说佛陀有神通神变,它完全是通过世间推理、世间逻辑,来证明为什么佛陀才唯一掌握真理,只有佛陀讲的内容才是完全契合实像,这个就叫“经”。

《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都是经,都是佛讲的,是这个世间最为珍贵的珍宝。

 

2,什么是论?

佛法分为三种,经藏、律藏、论藏,论藏在梵文中就是阿毗达摩,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实际上就是祖师大德研究佛经,然后著书阐述,形成这样一部论。论藏在藏传佛教当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改造,一种是救护。

改造就是说我们学习任何一部论,它实际上可以改造我们的内心,比如说我们学习加行,没学习之前,耽著现世,想着怎么发财,怎么变成王思聪、马云,怎么变成大明星,这是追逐现世的心;学习之后就想,原来这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苦的,还是要为来世着想,后来发现来世再好的天上人间,也是苦的,我还是要出离轮回,你看又改变了,又改造了我们的心。而我们想自己出离轮回,但是很多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我一个人出去把母亲扔在轮回中,太自私了,所以我要把所有众生都度脱轮回,这样就把小乘的心改造成大乘的心。

我们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坐在电脑前,法师在海拔4000米的喇荣山沟里,如果用中观来观察,你也不存在,电脑也不存在,法师也不存在,不存在的同时又像做梦一样,又会出现这样一个影像,这时就把实有的心转化成无我的心,这样就证悟空性成为了圣者,这就是改造的意思,论就具有这样的作用。

还有一点是救护,改造心之后,果报也跟着转变了,如果不学佛会做杀盗淫妄这些事情,打蚊子、蜘蛛、蟑螂,还有婚外恋等等,这些肯定会让我们堕到三恶趣里,但如果学论之后心改变了行为也改变了,那么就会从恶趣转生到善趣甚至可以解脱最终到成佛,所以它又具备救护的功能。

有人说经是佛讲的,论是菩萨讲的,那我也能造一部论,其实并不是这样子,造论其实有很多严格要求,《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到,要造论要通达五明,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还有面见本尊,证悟一地菩萨等,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造论。

 

3,学论不如学经?

首先经典跟论典之间有一定差别,前面从两个名词概念上已经解释,现在从另外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1)经典如大宝库散落一地的各种珍宝

佛经实际上相当于散落在一个大宝库当中的很多珍宝,比如我们进到银行里一个金库,这个柜子里储存的是黄金,这个柜子里面是玛瑙,这个柜子里面是钻石,这个柜子里面是珍珠,也就是这个宝库里面面什么宝贝都有,这个就像这个经典。

佛经是佛的语录,佛陀所有的佛法都是因人而说,因问而答,所以我们看佛经一般都有缘起,比如说有一天佛陀脸上会现出不同的光,不同的笑容,阿难就会问:佛陀,我今天看着您很奇怪,肯定有什么事情,你老人家是不是可以跟我说一说,然后佛陀说:“唉呀善男子啊,问的太及时了,我今天正要给你讲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个时候弟子就会问佛陀不同的问题,佛一会儿回答这个问题,一会儿又回答那个问题,这就变成一个佛经,就是说佛陀所回答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珍宝,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佛陀可能在一部经当中回答了很多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部经里面涵盖了佛法思想当中的不同的部分,可能是这个问题涉及一点,那个问题涉及一点,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我们学完之后就有点云里雾里的。

还有一种情况,佛有时针对这个弟子,他只能接受小乘的教法,就不能跟他讲更高的道理,他听不懂,佛就说一些暂时的方便,比如佛在佛经当中说有我存在,但佛对那些更高的人,就说我不存在,那你受持一本佛经之后,就很容易偏堕,初学之人读经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一块相应你的,你就说这个就是佛最了意的,这个就是佛的真理,然后就批判别人,比如现在很多人学《金刚经》,本来很赞叹的,《金刚经》讲实相的,很多人没有学懂他就说《金刚经》讲一切相都是虚妄,然后看到有些师兄放生,就嘲笑说:“师兄你还是在分别心当中,其实一切都是妄想,不要执着。”

另外道友说我现在修五加行,我要磕10万大头,就说:“你要磕10万大头,你太执着,一切相皆是虚妄,不要执着。”他是在一个断空当中,没有系统掌握这个空。因为《金刚经》是佛跟须菩提讲的,不是像我们这样贪嗔痴的凡夫人,须菩提是佛解空第一的十大弟子,相当于佛学的硕士,已经通达前面的基础,最后用空破实给他指点一下到达博士。

而我们是幼儿园,听后堕断空当中这是邪见。比如我们看到显宗就开始诽谤密宗,佛在显宗当中没有讲密法,开始诽谤密法;当年大乘佛法传到中国,小乘佛教也开始诽谤大乘佛法,因为他们说我没有看到大乘的佛法;同样道理,显宗的经典当中没有看到密法,难道密法就不对吗?因为佛是针对不同人的根基跟他讲这个教言,而今天时间改变了,人也改变了,我们听的时候很容易就像盲人摸象,其实并没有了解佛法的大意。所以说刚开始就学习经,就像盲人摸象,并不能系统掌握佛讲的内容。

 

2)论典是把各种珍宝串在一起做成饰品

我们把所有的珍珠用个绳子串起做成一个珍珠项链,全部珊瑚串成珊瑚项链,全部玛瑙串成玛瑙项链,相当于把佛法的内容梳理了,有次第、有条理、有归纳,珍珠在这里,玛瑙在这里,黄金在这里,整个宝库里面有多少东西你就全部了解了,论点就是把佛散落在不同地方的珍宝梳理出来,整个佛讲什么,整个佛法的思想就非常清楚。

 

 3)初学之人直接读经,如同盲人摸象

刚刚学活佛时候我们建议要学论典,佛对菩萨讲大乘的法,佛对声闻讲小乘的法,佛对不想解脱的人讲人天乘的法,佛是因人施教的,人的根基不同佛教的内容有深有浅,如果我们不通过系统的学习,没有办法辨别佛讲的哪些是最究竟的实相,哪些是接引他暂时的方便,这个不是究竟的实像。

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佛的表述方式,哪些是不了意的,在不了义当中又分为哪几个阶梯,佛讲的最浅的法是什么?比如说关于人天乘的论,像《菩提道次第广论》,有一个叫下士道,就是把所有佛经当中关于人天乘的归纳起来叫下士道,或者说在《大圆满前行》当中有四共同外加行,这个是把中士道内容又归纳起来了,还有上士道,比如关于菩提心的部分又全部归纳出来,然后关于空性的部分又归纳出来叫《般若法门》或者叫《中观》。

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要是归类的话,这个是人天的部分,人天的核心思想就是讲因果,要布施、要持戒,所以这一部分我明白了,这是针对那些不想求解脱,但是在轮回当中想过的好一点的人;有些人想求解脱,但是他心力没那么大,只想自己解脱,佛就讲《四十二章经》,当中就是弟子问佛什么是最短暂的,佛说一呼一息是最快的,这个是讲无常,菩萨们就把所有经中讲无常的内容都抽出来,专门整理成小乘阿罗汉的如《俱舍论》。

比如菩提心很重要,把所有佛讲菩提心的内容归纳起来,如《入菩萨行论》,讲空性的比如说《金刚经》、《心经》、《般若经》,看不懂怎么办?龙树菩萨就把所有般若的法门归摄成为《中论》,比如《中观六论》,明白佛讲的一切相皆是虚妄原来这么深,原来要通达一切相需要学很多内容,然后就一层一层地分析,最后终于明白什么是一切相皆是虚妄,发现《金刚经》、《心经》虽然字不多,展开可能需要学几年学几部书,你才能明白《心经》讲什么。

 

   4)由论入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直通佛意

藏传佛教所有的论都是从经当中来的,解释经典的,把不同经的相同部分归摄出来,类似一个专题,比如说菩提心专门有一个专题,空性有一个专题,出离心有一个专题,这样你学的时候就非常的清楚有次第性,然后告诉你学菩提心没有出离心不行,要先学出离心,然后再学菩提心,再学中观,再学密法,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都涵盖在这里面了,这些论通达也就通达了佛法所有内容,这才是真正的走捷径,真正是一个学佛者应该的态度。

 

二,佛教大学课程介绍

预科系-佛法基础课程,《遇见最好的自己》佛教大学课程介绍:

 

(一)预科系-入行论篇

1,入行论在说什么

首先我们从基础班到预科系,预科系有一个专业叫《入行论》,也叫《入菩萨行论》。

《入行论》的作者寂天菩萨,是印度的一个王子,佛教里有很多都是王子,比如释迦牟尼佛是王子,阿底峡尊者也是王子。寂天菩萨做国王的前一天晚上,他梦见文殊菩萨坐在他的王位上面,他觉得很奇怪,文殊菩萨跟他说:“孩子,这是我的宝座,你和我坐一个宝座不合适。”因为第二天他就要做国王,他醒来就想那个梦是什么意思,后来他终于想明白,意思是说他不合适继承王位,应该出家,后来他就出家了。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他梦见度母,度母给他做国王灌顶,但那个水是开水,他问度母水怎么这么烫,度母说我这个水还不算烫,你做国王灌顶的水更烫,因为国王要造很多世间的业,造业就要下地狱,所以他想明白如果我做国王,将来感受的热都是铁制的,更加难忍,所以下决心舍弃王位开始修行,他在印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圣者,真正的大菩萨,并造了《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分十品,如果用一个颂词来归纳,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课颂当中的发心仪轨: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

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

围绕菩提心讲了三个方面:没有菩提心怎么生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如何不退失;不退后如何增上。

 

 未生者当生:就是说我们没有菩提心,应当生起菩提心,这个有三品:

第一品:发菩提心的利益,首先要明白菩提心有什么功德,知道功德后,就会觉得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但是业障太深重,发不起来菩提心,就要先遣除违缘,就像买东西要先赚钱,没有钱买不了。

第二品就是讲忏悔,遣除障碍,然后就正式买东西。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告诉我们通过什么仪轨受菩萨戒,这时你就已经是菩萨了。

已生勿退失:受菩萨戒之后,不代表永远是菩萨,可能会退失。

第四、五、六品就讲如何不退失,怎样不放逸,小心翼翼修持,保持正念,不杀生,不偷盗,不吃众生肉,取舍因果,一旦生嗔恨心就退失了菩提心,所以要修安忍。辗转益增长:修完之后,菩提心要怎么增上?

第七品讲精进,对善法要有欢喜欲。

第八品讲静虑,自他平等,自他交换。

第九品是智慧品,就是说万法实相是什么,智慧品也叫般若品,这个讲究竟实相,在大平等过程中,度化众生并不是很累,因为万法是如梦如幻的,不要太执著,其实我们度众生也无众生可度,一切都是虚幻的,表面上是在度众生,但其实是无众生可度,在如梦如幻中行菩萨的事业,心态放轻松,感觉菩提心太好了,绝对不会厌倦。

第十品就是回向,把整个菩萨的内容全部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能获得利益,这就是《入菩萨行论》的主要内容。

听完之后会觉得非常殊胜,要做一个菩萨,要如何取舍,内心怎么作意,行为怎么度化众生,而我在这个过程中碰到违缘怎么去遣除,这个就是菩萨道的精髓,也就是说整个大乘菩萨道的精髓全部在这部论当中,太重要了。

 

2,为什么要学《入行论》

1)get菩提心的最快的捷径之一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为什么要get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那么好吗?好在哪里?

为什么要获得菩提心?

从清除业障方面来说,《入行论》中有一个颂词: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什么是劫末火?按佛法讲地球有成住坏空,是有大劫会毁灭的,七个太阳燃烧的火把地球毁掉,七个太阳发出的火就叫劫末火。有些道友说自己以前做过很多恶事,杀生、偷税漏税、生活不检点,觉得自己完蛋了,下辈子要下地狱了。其实只要发了菩提心,不管造下什么重罪,菩提心都可以像火一样把重罪全部烧毁掉。菩提心就是可以消除业障。

从功德方面讲,只要生起菩提心,睡觉、走路、吃饭都在增长功德,这个是不是很殊胜?只要你没有失菩提心,哪怕在散乱,都一直在增长。更多功德参考《入行论》第一品。

如果没有菩提心,怎么办?有些人认为我不需要菩提心,听说藏传佛教有本尊,找我的本尊就行,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莲师都很厉害,我找本尊就行了。我要发财、生病都可以找本尊帮我搞定,学院一位大德说:没有菩提心,谁也不会成为你的本尊。其实本尊是帮助要成佛的人,你都没有菩提心,都不想成佛,要本尊干嘛呢?就像发大水了,民政局肯定要帮助这些灾民,那王思聪都住豪宅,还跑到民政局申请个帐篷,肯定不合理了。

没有菩提心,谁也不想做你的本尊,很悲催,谁也不想理你,获得菩提心最佳的途径就是学《入行论》。

 

2)菩萨速成手册&行为指南

什么是菩萨?没学佛时觉得菩萨就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特别庄严,济公和尚也是菩萨吧,吃鸡肉,吃了肉还能把肉还原成鸡,还能飞;或者是上了年纪的就是菩萨。

其实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只要发了菩提心不管是凡夫还是圣者,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什么是菩提心呢?就是在内心里面真正想要成佛,想要度化众生,通过仪轨受戒,你就是菩萨,菩萨就是你。所以不要诽谤菩萨,我们身边有很多菩萨。

有些师兄觉得受了菩萨戒,就是真正的菩萨了,其实有了菩萨戒的戒牒也不代表你就是菩萨了,你仅仅是有一个头衔,但是没有对众生尽自己的责任,也不知道要对众生做什么,那你就是假菩萨了。

《入菩提行论》阐述了菩萨行为的修行方法,我们要趋向菩萨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是真正的菩萨的行为指南。比如菩萨要有利他心,有利他行为,观察下我们的大恩上师,就会明白菩萨不仅在传说中的殿堂上,菩萨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上师。怎么学?就向上师学习,这个就是最快的方式,上师把他如何实现菩萨的窍诀传给我们,我们从上师手中接过这个接力棒,才以变成真正的人天尊重的菩萨。

 

3)修心法要的不二宝典

佛法分二种,一种是闻思,如五部大论,让我们了解佛法的体系,佛法讲什么内容;还有一种就修行,直接转变我们的内心,《入菩萨行论》就是修行体系中不二的宝典,《入行论》词句非常优美,意义非常深奥。

通过观察发现,学习《入行论》之后,我们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改变了,比如以前看到异性特别喜欢、现在很多人追明星等等,学习入行论之后,通过观察发现身体也不是那么漂亮;还有安忍品特别重要,比如我们非常爱生气,道友经常说这个师兄特别好,就是脾气有点大,其实脾气大哪里是修行人,入行论就告诉你怎么修安忍,别人伤害你、莫名其妙扣你工资、偷你东西、没理由在路上被人打了一顿等等,你都不会生气;甚至在藏地,比如家人被人杀害,也不会去报仇。真正学入行论的人就会这样子。为什么这个不是强忍?因为他认识到实相之后看待世界完全转变了。

学习《入行论》之后,通过调伏内心,烦恼贪心嗔心会越来越少,一个和颜悦色的菩萨就会出现。

 

4)改变你此生命运的一部论

所以,总结一句话:《入行论》是改变此生命运的一部论。听闻此论后,认真的依教修行,我可以打包票你这一辈子绝对会发生改变,上半生是一个李叔同(普通人),下半生就是弘一大师(修行人)。

 

3,学习《入行论》的注意事项

学习这部论特别殊胜,但如果不掌握方法,可能无法获得真正的功德,如果如理如法照做,一定会获得如是功德。那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入行论有201堂课,要有一颗坚固的心,稳定的心

现代的人都很喜欢快餐,现在听了觉得很好,但一听说有201课,就觉的要了自己的命,肯定做不到,好是好,但是我坚持不了,如果这样的话,肯定得不到利益,想要得到利益和自己的付出有关系。

因此要有一颗坚固的心,发愿一定要成为一个菩萨,就按照此论的教言行持,如果没有坚固的心,碰到违缘,例如加班、见客户、或者法义听不懂就放弃了,那这种人即使在世间也会一事无成,那些功德和你也没有任何关系,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而且轻易断传承,有毁坏108座佛塔的过失,因此一定要考虑清楚。

 

2)对治烦恼,要有一颗欢喜的心

如果只是学理论,考试考120分,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学习这部论的目的是要对治烦恼,一定要把佛法用于生活中来对治贪嗔痴诸烦恼,这才是修。

对治烦恼要有一颗欢喜心,我自己曾今就是屡败屡战,刚开始打不过烦恼,因为烦恼很强胜,但是不要紧,例如我特别喜欢吃披萨,以前一个星期去一次,现在一个月去吃一次,慢慢来,一次比一次进步,就要随喜自己,就会生起欢喜心。

 

3)一遍不够,要有一颗长远的心

刚开始学的时候,打了几座,会感觉没有效果,现在嗔恨心还是很重,其实我们就像一个癌症病人,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病(烦恼)不是想对治就能对治掉的,长期卧床的病人指望一下子就可以下地走路,健步如飞就像刘翔一样,是不现实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道友们要注意,学习佛法不要觉得自己几年、三年就要变成济公菩萨,五年变成文殊菩萨,并非如此,而是我们要有生生世世的决心,要有抗击打能力,以愿生生世世都要修习这门法门,只管耕耘不管结果,一定会水到渠成。

4)习气难改,要发愿不离师法友

要依止上师,对上师有信心,上师给我们示现菩萨的行为,听上师的课,看上师的视频,听上师的声音,这叫亲近上师,会获得上师的加持,修行会很快。

要经常闻法,法不入心、不调心也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人修行,自律性不够,道友是一面镱子,是互相鼓励的对境,是学习的目标,不好的道友是避免的对境,所以任何一个道友都是修行的对境,所以要发愿不离师法友,不然完全凭自己改习气是很难的事情。

听上师光盘,不离上师;要经常串习法本,不离法;要经常和道友一起共修,一起研讨,一起进步,不离道友,也叫皈依佛法僧。不要变成独觉阿罗,一个人修。

 

4,学《入行论》的人群有哪些?

1)任何追求解脱的人

想要从轮回中逃离出去,希求解脱的人。

2)把烦恼视为仇敌的人

不喜欢烦恼,不喜欢贪嗔痴控制自己,想要把烦恼打败。

3)暂时没有充裕时间实修的人

加行需要很多时间,需要修五十万遍加行,暂时工作很忙,家庭不允许,每天抽不出很多时间来实修,先闻思,先学习《入行论》。

4)喜欢闻思&对大乘佛法体系渴望了解的人

特别喜欢了解道理,不是很盲目的人,有非常多“为什么”的人,对知识有追求欲的人,想了解佛法体系的人,先学习《入行论》。

 

(二)加行篇

《遇见最好的自己》佛教大学课程介绍 预科系-加行篇

 

1,《大圆满前行》说什么?

加行就今天要讲的重头戏,大圆满讲的是什么?其实讲的是道次第,一个凡夫人到成佛之间的路,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杀盗淫妄什么都做的凡夫人到成佛,《前行》全部讲完了。一辈子能碰到这样的法门,真的是生生世世都有幸。

前行首先就讲了我们要如何听佛法,就是闻法方式,怎么做一个标准的闻法弟子,然后把从凡夫到成佛所有的路都讲完了。

首先讲共同外前行,这是大乘小乘都要学的内容,把佛经里面所有这一部分内容全部讲出来了,这一部分主要讲出离心。

首先要知道暇满人生是怎么来的?知道这个人身难得且得之不易,然后明白这一辈子生存的意义,不是赚钱不是成为王思聪不是成为马云,甚至不是成为慈善家,唯一的意义是修行,这是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告诉我们人身太难得,我明天修行行?我到退休了修行不行?告诉你无常,黄泉路上无老少,人等不到那一天,当下就要修,不然的话就像你到了一个珍宝岛什么都不做,空着手又回来了,或者说你现去了一个银行宝库里面,什么都没拿又回来了,所以无常告诉我们不能等待当下就要去修,做完这二点就知道现世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就是修行。

那我为来世行不行?然后告诉你轮回之苦,三界六道里没有一个是好地方,你去哪里?有人说我修得很好,下辈子去个好地方,但你去所有的地方,无论是去玉皇大帝的地方、忉利天也好,其实都是苦的。我们现在所造的业必然会感到这样的果报,明白今生不能贪执,来世三界六道也没有一个地方能真正获得快乐,这四个法学完之后才会生起出离心。

要生起出离心,破除对今生来世执著,坚信因果,认识三界六道都是苦,然后观想到位才能对来世也不贪执。那么去哪里呢?所以再告诉你解脱的利益,有三种解脱道,一个是声闻阿罗汉,还有是缘觉,要高一点,还有一个是佛,最了不起的!    明白解脱利益之后,修行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怎么成佛呢?就要依止上师,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不通过依止上师而成就,必须要依止上师,这时候你的心已经从世间的心转向解脱的心,这就是共同外前行。修完这些,才是一个修行人。

这是第一部分非常重要,首先把求世间轮回的心完全转变为求解脱的心,而且明白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进入不共内加行。

不共主要指什么?就是大乘和小乘不共,或者说宁玛巴和其它宗派不同的地方,叫不共内加行,有五点,主要是什么内容呢?

首先是皈依,为什么皈依?因为想求解脱就要步入佛道,只有佛道有解脱。怎么判断是不是佛弟子呢?不是靠皈依证,靠皈依,皈依是一种誓愿,发誓我生生世世唯一依靠佛法僧三宝,出现任何事情,只依靠三宝,这说明你步入佛道成为了佛弟子,这还不行。

成佛必须要发菩提心,是大乘还是小乘,能不能成佛,首先要看是不是有菩提心,通过慈悲喜舍、自大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六度万行等,把入行论的内容归摄到发菩提心中,如何发心、发心做什么都讲了,特别殊胜。

是否发了菩提心就成佛了呢?还不行,还要消除业障,增长功德。消除业障最好的法门就是金刚萨埵,因为金刚萨埵是专门负责忏悔的佛,所以忏悔速度非常快,不管是显宗里无法忏悔的五无间罪、破根本戒,通过金刚萨埵都能忏悔清净。

忏悔之后,还要有功德,所有积累福德中最好的就是供曼茶,把三千大千世界所的的宝贝都融在一个曼茶盘里,观想供养十方一切佛,所以可以让三大阿僧祈劫所需的福德资粮这一世就可以具足,这就是为什么密宗能够即世成佛,这就是密法当中的窍诀,有些人说自己供养了几亿人民币,其实这都太慢了,我们修曼扎五分钟就可以搞定李嘉诚200亿的福德量,这完全不是妄语,这就是密法中的窍诀。

古萨里修法,是把自己布施掉,因为我们最执着“我”,所以这个功德是最大的。

皈依发心之后,业障消除,功德也增上了,这个时候修上师瑜伽,也就是和上师相应,通过上师的加持,把上师所有的功德全部倒到自己的心相续中,不用去修禅定、神通,上师有的自己都有了,这是最快的捷径,最殊胜的窍诀,上师是佛你就是佛,是即生成佛的法脉,如果是利根者,这一世就可以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大圆满前行》不是前行,而是正行,本身是即生成佛的法门。

有些人说,修完50万加行需要好几年时间,皈依十万,发菩提心要念十万遍,供曼扎修十万,百字明要修十万,磕大头十万,如果这期间我死了怎么办?加行还没有修完,前行的殊胜之处,就是把这些都考虑到,有双保险,那就要通过破瓦法,把心识强行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也就是通过修破瓦法,通过阿弥陀佛的加持力,死时把心识强行从头顶出去,迁移到阿弥陀佛的净土,还是可以一世成佛。这就是《大圆满前行》,很牛吧!

《前行》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有一个颂词:

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

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这是一个祖师大德的教言,也就是说俱生智就是空性智慧,就是佛的果位唯一依靠三个因缘,靠积资、净障、上师加持,如果再去依靠其它的法,太愚痴了。前行所讲的所有内容,其实就是这三点。

比如集资净障要在皈依和发心的基础上,还要有出离心,然后最核心的是供曼茶、百字明,再加上师瑜伽,就是修上师相应法,修莲师。依止他法诚愚痴,就是说如果抛开这些法求其它的法,那这个人就太笨太愚痴了。

五十万加行的硬任务

加行要四年完成50万,还是很累的,配合闻思还要完成144堂课,这个才叫加行,要数量圆满,还要质量圆满,数量圆满是缘起,但只修一遍不行。

 

2、为什么要学习《大圆满前行》?

1)轮回中首次相逢解脱捷径—道次第

有一位祖师大德曾经讲过,我们无始劫以来在轮回中,肯定去过色界、无色界天,肯定都修过四禅八定,都去过很多这种天堂,但是我们今天还是凡夫,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修行的道次第是什么,所以我们杂修乱修,修了很多都没有成就。

真正的修行,必须要能把最精要的修行内容点出来,这样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圆满完备一切资粮,如果没有道次第,我们自己摸索,今天看到《金刚经》觉得我要修《金刚进》,明天看到《法华经》,我要修《法华经》。道次第是什么,就是前前为因,后后为果,,一步一步往上走,而我们今天往左边走50公里,又走回来往西边走100公里,又往南边走200公里,这个就是没有道次第。自己去摸索佛法怎么解脱?不想去找上师,也不系统学习佛法,我自己信我自己修,其实自己去摸索只能走弯路,很多时候走错退回来,退多了又重新走。所以说真正有道次第就是把一生中的时间全部用在最紧要的地方,每一环都不会浪费,前面通达了,后面就跟着上,修行的每一个内容都不会虚耗。整个《大圆满前行》就是个道次第。

 

2)等身黄金才换来的总集窍诀大宝藏

以前去印度想要求窍诀,要靠等身的黄金才能换来。整个前行讲的全部是窍诀大宝藏,它不讲很多内容,讲的就是怎么修,什么教言最精要,一个手掌能够抓住的叫窍诀,如果拉个一卡车的窍诀过来你消化不了,但把所有最精华的内容用最少的语言文字告诉你,这就是前行,是把所有从凡夫到成佛的窍诀、心要汇集在里面告诉我们,这就是大宝藏。

 

3)真正与你不离不弃的无嗔阿阇黎

阿阇黎就是上师,有些人说上师找不到,没有电话号码,上师一年才来二次,去藏地又没有时间,不能长期在上师身边,没有上师有些问题不知道问谁。

告诉大家,《大圆满前行》就是身边的上师,而且不会生气,这是上师开示的,修行中所有的问题、歧途《前行》中都讲出来了。比如说我们很傲慢、要不要修行、太穷没有生活资具是不是不能修行等等,所有我们关心的问题,《前行》当中都有讲,不需要打电话问另外一位上师,如果《前行》真的受持、闻思、修行到位,就会发现碰到这些问题前行都讲了,很稀有!每看一遍都有启发,都有加持,都有领会。

很多人说我看我学前行没有感觉,你修了多少遍?太少了,华智仁波切大菩萨,都修了25遍,你修了多少遍?所以说经常看《前进引导文》、看《大圆满前行》,比如怎么对治烦恼等很多问题都在上面,所以有时候不一定要千里迢迢去依止一个上师,上师找不到就没办法修行,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在上师身边,但是如果说有这个《大圆满前行》,这就是无嗔阿阇黎,你问他一百个问题他也不会生气,是最好的阿阇黎。

 

4)相遇即可私定终身的一生修行之法门

只要碰到了大圆满前行就可以私定终身,这辈子就修《大圆满前行》,这辈子就靠它了,绝对没问题。华智仁波切一生修25遍《前行》,顶果仁波切是大成就者,是宗萨仁波切的上师,戴安娜王妃说他是真正的佛陀,他终身把《前行》带在身边,每天都要读四页内容。从凡夫到成佛的法门都在这里面,你还需要找另外一个法门吗?

 

5)修持即身成佛“大圆满”的敲门砖

这一世真正完全证悟成佛是大圆满,靠《前行》本身也能证悟,因为上师瑜伽本身也是大圆满的核心内容,而你要学其他大圆满,还有很多大圆满很多的方便,但是敲门砖就是《前行》,就是说你要学《大圆满前行》,按我们的传承,必须有灌顶,还要圆满50万加行,这是敲门砖。

有人问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讲了那么多年的法,有没有讲成佛的法门?堪布说,索达吉堪布讲的法门成佛好几遍都有了,但是你们修了吗?从这个角度看,上师对我们太慈悲了,成佛好几遍的法都讲了,《前行》就是一部成佛的法门,但是我们修了吗?

 

3,学《前行》要注意什么?

1)不愿克服懈怠和懒惰,那就安心与轮回为伴

因为修50万遍加行要磕大头、念咒语、要做很多修行,每天要打座,不愿克服懈怠和懒惰,那就安心与轮回为伴,很不容易,许多人早上4点半起床,周末没有休息,都在修行做功课,如果做不到这些,只能与轮回为伴。

 

2)畏惧苦行,那就准备迎接更大的痛苦

有些人说,磕大头好苦啊,五点半起床要打坐,别人追剧,我还要念咒,我太苦了。其实如果修行的苦你不能忍受的话,那你准备迎接来世更大的痛苦吧!

研讨班有些学生说,50万加行,我四年也不能完成。那我就说五十万加行都修不动,你要不要跟别人说自己是个修行人?总说自己要成佛,想想释迦牟尼佛如何做的?三大阿僧祈劫抛头颅布施血肉苦修,我们说是佛陀的追随者,是佛弟子,如果50万加行都修不动,那就不要说是修行人。

修行中的每一滴泪珠和汗水,都是浩如大海般解脱的资粮。

世俗当中修安忍比布施持戒能积累更多资粮,修行当中的苦,是一种非常高的安忍,修行过程中,不想做的功课和修行做了,克服了懒惰、我执,烦恼、习气,这种付出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都是在积累如海般的资粮,这些都是解脱很快的资粮,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步,修行就是要克服你的懒惰和惰性,无始以来的习气我们跟它作斗争,有汗水有泪珠,这是最了不起的。在修五加行中有时候真的很委屈想哭,有时候磕大头在桑拿天,以前我在上海桑拿天磕大头,磕完后整个地板上全是汗水,但这些都是浩如大海般的解脱资粮,要珍惜欢喜,四年汗水和泪珠造就的习惯,收获一个实修的习惯,或许就是最大的收获。

修完四年可能并没有什么变化,那四年到底收获了什么?其实就是收获了一个实修的习惯,学加行的人,明白自己每天有功课,修得好要修,修得不好也要修,什么是道?吃饭睡觉就是道,你会发现修行和吃饭睡觉一样,这种习惯,四年才能养成。

宗萨仁波切说加行就是忍耐,加行就是做你不想做的事,加行就是锻炼我们的忍耐力,这些修法没有一个是做着很舒服的,忍耐就是消业、就是对治我执。

 

4)不再幻想即生成佛,却离解脱不再遥远。

刚学佛的时候每天想着我要即生成佛,当修完50万加行,发现我还是我,不能飞,做梦还是贪嗔痴,该发脾气还是发脾气,连点境界都没有,离成佛还早,发现只管耕耘,路是对的只管做,不管果报,这就是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因这个时候远离执着的状态在修行,离解脱反而不再遥远,不再幻想,但是却离目的地更近了。

 

5)承认自己的不堪,让祈祷成为自己的日常

以前认为自己很牛,在世间我是博士、博士后,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很傲慢,通过修行,发现没那么容易,面对这些烦恼、挫折,我们是不堪的,自己非常渺小,这时候要靠上师三宝,修完加行发现上师太重要了,没有上师,搞不定的,这个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的说,喇嘛钦喇嘛钦,上师知,上师啊您一定要加持我,关照我。

 

6)慢慢修,快快成;快快修,慢慢成

很多人想求高法,认为修加行的,是前行,他们在修密法修大手印,他们的法很大,自己的法很小。

上师说,一个人重视前行,重视基础法门,这是一个修行人成熟的标志。是慢慢修快快成;而不重视基础法门,攀高法的人,是快快修慢慢成,是冰上建筑。

真正把加行修到位,把基础打好,二三年就成就了,修加行过程中,不要幻想高法,不要好高骛远,认为上师整天让我们闻思,修加行太慢了,那是你不识货,这是祖师爷讲的,是大德们讲的。

慢慢修,快快成;快快修,慢慢成,重视基础法门中的前行法门,这是成熟的标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好高骛远。

 

4、学《大圆满前行》的人群有哪些?

1 )渴求与轮回离婚的解脱者

有些人很懒惰,不修行,这样的人会跟轮回相亲相爱一辈子,如果想脱离轮回,和轮回离婚,那就加入前行班,和轮回分道扬镳。

 

2)害怕成为“法油子”的实修者

感觉什么法都听过,但什么法都不入心,什么道理都懂,考试考120分,但不能对治烦恼,只学理论的知识,不想实修,这就是法油子。

如果害怕成为这样的人,又喜欢修习佛法,喜欢实修,愿意去实修,那这种人适合学习《大圆满前行》。

 

3)遵循道次第,不愿走弯路的善根者

有些人总想找捷径,有些人随便修,碰到什么修什么,今天这个法门去一下,明天那个上师去一下,很可惜没有道次第,其实走的不是捷径,如果我们遵循道次第,一步一步走得很扎实,有次第去修习,不想走弯路,那就是学习《前行》。

 

4)对密法有意乐者

很多人因为前世业力原因排斥密法,诽谤密法,这是非常不好的。密法可以即生成佛,有很多捷径,不排次密法,通过密法可以快速成就来利益众生,所以对密法特别有需求的人,修完前行就可以进密法班。

 

今天的课就是这样,道友们选择任何一门课都是很明智,不用担心选错,先选入行论再选加行,这样基础更扎实,如果学了加行有机会学入行论,也是非常好,如果没有时间,可以自学一遍入行论,按照上师的说法,入行论和加行都是需要学,预科系现在暂时只能选一部论进行学习,但没有关系,年轻一些的道友实修时间少一些,闻思时间多一些的,可以选入行论。有一定闲暇时间实修、对密法有意乐的人,可以选加行。都是需要学的,不着急。老年的道友,对净土法门特别有意乐的,喜欢专心念佛的,可以选净土班,还有读经班。

最后回向: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系统闻思修殊胜的佛法,都能够通达佛法,最终成就佛果。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