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辅导 > 入菩萨行论 > 正文

生西法师辅导讲记——《入行论》第166课及思考题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19/5/27 11:26

己二(深入对境无我)

通过了知对境的有境,深入对境。对境指无我空性。

分二:一、深入人无我;二、深入法无我。

首先要了知人无我和法无我。前面讲过,所有的空性都包括在人无我和法无我中。

人无我和法无我当中的我,不是你我他的我,不是我要怎么怎么样的我。虽然名字叫我,但这里的我是实有的意思。人我是讲人是实有的,法我是讲法是实有的。我们在月称菩萨的注释中看到过这个意思,上师也在讲抉择无我时讲过。我们不学习很容易误解,到底我是什么意思。

人我和法我是讲实有的人和实有的法,对应的人无我和法无我就是讲,没有实有的人我,也没有实有的法我,实有的人不存在,实有的法不存在。世俗显现当中,只有如梦如幻的人和法存在。

法是观待于人。所谓的人我是什么?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整体和合起来,我们把它误认为有实有的我存在。这是人我。法是除了人我之外的,都可以叫做法。执著这些东西实有,就叫做法我。比如外在的山河、大地、瓶子,都可以叫法。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所和法我的关系。我的身体、我的手、我的脚是我所,而除了这些在自己五蕴上面的我所之外,还有其他的我所,比如我的杯子、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其实是把人我之外的法执著为实有,但它是一个我所。

我所和法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和自己有关的东西,观待自己来讲叫做我所。同样一个杯子,如果这个杯子是我花钱买的,或者别人送给我的,这个杯子归我了,像这样这个杯子属于我所。我所法的范围是划在人我当中的,因为是以我为主导的,这是我的东西。从这方面看,虽然杯子是一个法,但是如果和我有关,就变成了我所。这个杯子如果不是你的,在你的眼中,它就是一个法。如果你执著它实有,对你就是法我,执著就是法我执。

如果说所有的外在东西都是法执,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大致讲是对的。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属于谁。如果属于我,就是我所了,不能划在法执当中,要划在我执当中。如果和我没关系,比如商店里有很多商品,我不花钱,它们不属于我的,这时候这些东西都属于法,执著它实有属于法我执。我花钱买了下来,就属于我了。这个东西从法我的身份,变成了我所的身份。它就归在人我执当中,不是划在法我执当中了。

总之,人无我就是人没有实有,法无我是法没有实有。或者说,人是空性叫人无我,法是空性叫法无我。下面会抉择,我们所执著的人是空性的,法也是空性的。世俗当中可以有人、法的显现,但是不可以有人我和法我。

人我和法我,与人我执、法我执,是不一样的。科判中的深入对境,人我和法我是对境,是所执著的对象。从有境的角度来讲,就是执著。人我执是属于我自己的心理状态,我执著这个人是实有的。人我就是人我执执著的对象,而我的状态叫做执。只有心才能执著,心执著人我,所以叫人我执。如果执著法我,这个心叫法我执。所以人我执和法我执,都是属于我们自心的能境。而人我和法我,是属于人我执和法我执执著的对境。它们就是这种关系。

我们要破掉人我执和法我执,必须要从它的对境去破。《入中论》中破人我的时候讲,“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修持智慧波罗蜜多的瑜伽师,他通过智慧见到,一切的烦恼、痛苦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而产生。萨迦耶见就是我执。再观察就了知,我执是缘对境的我产生的。为什么我会产生痛苦?因为有我执。为什么有我执?因为执著对境有一个我。因为我执执著我,才产生我执。“由了知我是彼境”,我就是彼——我执的境。所以,瑜伽师先破对境的我。如果对境无我了,我执就没有所依,自然就息灭了。

所以中观当中都是在破所执著的对境。比如人我执执著的对境是人我,所以破人我,法我执执著的对境是法我,所以就破对境的法我。“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的原因就是这样。

因为心和境之间有一种关系。当你认为对境是空性的时候,心也安住在空性的境界;当你认为对境是实有的时候,心就安住在实有的境界,它是有这种特殊的关系。当外面的对境是一根柱子的时候,我们就产生了柱子的眼识;对境是一朵花,就产生花的眼识。我出现花和柱子的眼识,是缘对境的花和柱子产生的。

当我的意识执著外境是实有的时候,我的内心中就产生实执。通过观察这朵花,发现它虽然显现,但它是空性的、如梦如幻的。当了知花是空性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空性的境界。要深入对境无我,就是因为心和对境之间有特殊的联系。只要把心的对境抉择为无我空性,我们的心逐渐就能安住在无我空性当中。这是深入人无我、法无我的原因所在。

以上我们讲到了几个概念。第一是人无我、法无我的我如何理解。第二是我所和法我之间的差别。第三是人我和法我、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无我和人无我的见解。人无我对境是无我的,人无我的见解是打破我执的内心当中能境的见解、智慧。这里都有能和所的关系,一个是心的境界、状态,一个是所执著的对境的境界。这在中观中会出现很多,整个佛法当中也都有能和所的关系。

庚一(深入人无我)分二:一、承上启下而略说;二、广说。

辛一、承上启下而略说:

“承上启下”是对上面“摄共同之义”的内容,和下面详细抉择人无我之间的一个过渡。此颂词和前面的颂词有关系,和下面的颂词也有关系,颂词讲:

实我若稍存,于物则有惧,

既无少分我,谁复生畏惧?

如果稍稍存在实有的我,我们对于外境就会有恐惧。既然没有少分的我存在,那谁来生畏惧?

这是略说。为什么我们会对对境或外境生起恐怖呢?因为有实我执著的缘故。哪怕有一点点实有的执著,我们都会以此微少的实有执著为基础,引发无量无边的痛苦。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是引用了萨绕哈尊者的观点,“实有纵有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你哪怕只有芝麻许的实执,都会逐渐引来无量无边的痛苦。

从实相的角度来讲,本性中实有的法一点都不存在,纯粹是我们自己的妄执而已。本来没有实有,我们产生了实执,因为实执慢慢引发无量无边的痛苦。这种痛苦大到什么程度?只要我们内心中还没有打破实执,没有消尽转生轮回的业之前,不管是转生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还是转生到人间或者金刚地狱,业、烦恼、痛苦都会跟随自己,所以“竟引痛苦无边际”。

无边际一方面是从它的范围之大来讲,遍满了整个六道,另一方面是从时间之长来讲,流转于轮回多长时间,是没办法计算的,如果不解脱,以后的时间也是看不到边际。这都是本来没有实有,而由一点实执引发的横遍三界、竖通三时的痛苦,无量无边。

如果不打破实有的执著,我们继续保留它,对对境就会产生畏惧心。如果我执相对弱,执著少痛苦就少。一个人的我执特别强大,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的执著就很多,引发他痛苦的因素就多。这个也执著,那个也执著,这个也不能碰,那个也不能碰,这个碰掉了我要发脾气,那个碰掉了我也要发脾气。这个东西会引发我的贪欲,那个东西也会引发我的贪欲。如果一个人的我执强大,执著就大,生起痛苦的因素就会多得多。

如果他的我执减弱了一点,有些东西执著,有些东西不执著了,这时候痛苦就相应减弱了。他执著的程度有所降低,不会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会痛苦。他的执著程度降低的缘故,有的时候就可以忍得住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我执没有那么强烈。

如果到了阿罗汉的程度,已经证悟了无我空性,别人伤害他,虽然他会有疼痛感,但是他不会有嗔心。别人供养他好东西,他也不会有贪欲心。为什么呢?他没有我执,就没有执著,就不会缘这些东西产生我喜欢或者不喜欢。菩萨已经证悟了二无我,证悟的境界更高。因此,我执越大越多,他对对境产生的恐惧就越多越深,也越难摆脱;如果我执越少越薄,他对对境执著越弱,产生的恐怖也越少。

佛陀有个特点,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没有畏惧——四无所畏。佛陀有十力、十八不共法、四无所畏,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因为他所有的我执、烦恼、烦恼习气已经消尽了,所以哪个地方也不会畏惧。我们这个地方畏惧,那个地方也畏惧,就是因为有我的存在。

实我从根本上来讲一点都没有,“实我若稍存”是我们内心执著的状态,如果执著一点点我是实有的,对这种对境就会产生相应的畏惧。

“既无少分我,谁复生畏惧”,按理来说,实相当中连少分的我都不存在,理当不产生畏惧。或者从证悟的角度来讲,如果证悟了少分的我都不存在,那更加不会畏惧。因为有我,才会有畏惧,无我就不会畏惧,也不会因为畏惧产生种种的痛苦和烦恼。

通过修空性,虽然没有证悟,如果有空性的正见,在修行、生活中,他的抗打击能力就会比一般人强,他知道都是无自性的。当然,证悟的力量更不用讲了,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没有证悟,但他在观念上有了这种见解,面对痛苦的时候,一般的痛苦不会轻易把他打倒,他的抗击打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得多。他的定解越深,力量也就越大,如果有修证的功德,会更大了。

这个地方讲到,如果没有少分的我,或者证悟本来没有少分我的状态,就没有生畏惧的因缘。生畏惧的因缘就是我,我不存在了,就没有生畏惧的因缘,就不可能再产生畏惧。

这是佛陀带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如果我们自己去分析,永远都没办法发现无我空性正道。因为佛陀发菩提心,修六度,三无数劫圆满之后,成就了佛果,发现了最究竟的空性,一切众生都是无我的。他把这个消息通过法的方式传递给我们。如果我们去学习、修行、证悟,我们也可以摆脱我执,获得无所畏惧的殊胜境界,再把这种空性正理给别人宣讲,让别人也获得证悟。

辛二(广说)分三:一、分析蕴而总破;二、别破所许之我;三、遣除无我之争论。

首先分析蕴来总破。我们知道,我执可以分两类,俱生我执、遍计我执。俱生我执的意思是,不管你学不学宗派,入不入外道,反正一个人生下来,或者某个旁生,天生就有的对我的执著,叫做俱生我执。它不受外道思想的影响,是俱生的执著,或者说天生的,和他的出生同时存在。俱生的我执是每个众生都有的。

另一个是遍计我执。遍计我执是受外道的影响,把我执加工了,通过详细分析观察,他说我具有什么体性,有很多种功德,常有的、实实在在、一体的。他把我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仅我是存在的,而且还是常有,我具有什么功德,最后解脱的时候,会现前我的自性。这叫遍计我执,周遍或者普遍的妄计。

通过遍计我执产生的叫做遍计烦恼障和遍计所知障。通过俱生的我执产生的障碍,叫俱生烦恼障和俱生所知障。遍计的障碍是因为串习了外道的观点。由于我们在整个轮回的过程中,串习外道观点的时间不如串习俱生深厚,所以相续中的俱生我执更深一点。阿罗汉证悟空性、菩萨证悟二无我空性的时候,首先断除的是相对较浅、较粗大的遍计人我执、遍计法我执,遍计烦恼障、遍计所知障,再断众生无始以来就存在的俱生执著,俱生的人我执、俱生的法我执、俱生的烦恼障、俱生的所知障。

对于这三个科判,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第一个分析蕴而总破,是在破俱生我;第二个别破所许之我,主要是在破斥遍计我;第三个遣除无我之争论,对方认为如果是无我,就没有利益,没有功德,类似于前面的争论。所以破完俱生我、遍计我之后,再对无我的一些争论,予以遣除。这是科判要讲的内容。

壬一、分析蕴而总破:

上师讲蕴是指身体,我们可以理解成主要是讲身体。大部分都是缘我们的身体来观察的。首先分析一下蕴的意思。平时讲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的意思就是积聚,很多种东西积聚在一起叫做蕴。比如色蕴,很多种色法、微尘,积聚在一起叫做色蕴。我们身体就是由很多种微细的色法,比如头、手脚、躯干,还有很多内脏组成的。这些手脚,由更细的分支组成。更细的手指,由还要细的微尘组成。所以整个身体叫色蕴,是很多细小色法的组合体。粗大的东西就叫蕴,它是很多东西组成的。

受蕴也是一样。受蕴是很多细微的心法,组成一种比较粗大的受,比如苦受,今天好痛苦;乐受,今天很快乐。苦受和乐受叫做受蕴。这里蕴也是积聚的意思。识也是一样,很多无分刹那组成一个比较粗大的心念,叫做识蕴。五蕴是五个法的总集。色蕴是很多色法的总集;受蕴,是很多受的总集。乃自于想蕴、行蕴、识蕴都是这样。积聚叫做蕴。

在破人我的时候,主要是分析蕴而总破。下面是以身体为主要观察的对境。上师在讲记当中讲五蕴是观察身体,是从主要讲的。下面还讲到其他的蕴。

齿发甲非我,我非骨及血,

非涎非鼻涕,非脓非黄水,

非脂亦非汗,非肺亦非肝,

我非余内脏,亦非屎与尿,

肉与皮非我,脉气热非我,

百窍亦复然,六识皆非我。

这里讲到我不存在。牙齿不是我,指甲不是我,骨头不是我,血不是我,口水不是我,鼻涕不是我,脓不是我,黄水不是我,脂肪不是我,流的汗不是我,肺脏不是我,肝脏不是我,我不是其余的内脏,也不是屎不是尿,肉不是我,皮肤也不是我,脉络不是我,呼吸的气也不是我,身体的热量不是我,身体当中很多的空隙也不是我,六识也不是我。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颂词。破俱生我的方式特别多,此处主要是从六界的侧面,分析蕴或者积聚。《宝鬘论》中也是从六界来分析,《入中论》《中论》是从五蕴和我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有很多不同的分析方式。

首先,牙齿是不是我呢?平时讲我存在的时候,有时候我们是整体思维的,认为身体是我。就像点名时问某某来了没有,他说我来了,身体往前走一步,说我在这。我在这是说身体是我的意思。有时候认为思想是我,我在想什么,这时候想就变成了我。有时候,他是执著身体是我;有时候执著感受是我,我很痛;有时候是我想,我好像是思想、行蕴。有时候是我看见,眼识就变成我;有时候是意识。

所以无外乎是执著,要么是身体执著,要么是心识执著,或者是身和心的集聚体执著,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法存在。下面我们分析,到底是不是这样。

“齿发甲非我”,首先讲牙齿不是我。有些人牙齿是26颗,有些是30颗,有些是32颗。不管怎么样,牙齿不是我。小孩子刚生下来没有牙齿,年老之后牙齿掉光了。像这样,有些人牙齿多,有些人牙齿少。如果牙齿就是我,有32颗牙齿,就应该有32个我。牙齿少的人,我执就少;牙齿多,我执就多,肯定是不应理的。随着牙齿掉光了,我执就没有了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牙齿并不是我。

在认为有我的时候,凡夫众生只是很笼统地认为我是存在的。其实很多时候,凡夫众生根本没有观察,都是想当然的认为,我是存在的,我就在这。为什么说有呢?他没有根据,也从来不分析。这时候佛菩萨就帮助我们分析,平时我们所认为的我,到底是假立的存在,还是真实的存在。

众生认为这不是假立的,如果他真正认为我是假立的,那就好办了。他认为我是存在的,而且真正分析,实实在在存在实有的我。我们说,你可以认为是实有的,我们分析观察之后,如果找得到我的存在,可以承许我是实有的。但是如果通过详细分析,没有实我的存在,那就必须承许我不存在,或者我是空性的。

我们笼统地观察,这就是我吗?整个身心就是我吗?详细分析的时候,你说整个身体是我。那我们分析身体,它其实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分支,就像一辆汽车,它有这么多零件。哪一个能找到我呢?所以从牙齿开始找,牙齿是不是我。前面说,如果牙齿是我,那么牙齿多的人我执多;牙齿少的人,或者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没有我执,长牙的时候,我执开始出来了。最后到老年牙齿掉完了,我执又没有了。随着牙齿掉了,我执就跟着跑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牙齿绝对不是我。我们想认为这是我,但是仔细分析找不到我的存在。

甲就是指甲,一般的人两只手、两只脚,合起来是二十个指甲,有些人少一点,有些人多一点。我以前也看到过长六根手指的人,有些缺少手指的也有,但不管怎么样,一般人是二十个。这些到底是不是我呢?这些也不是。如果是,应该有二十个我。因为指甲就是我,指甲和我是一体,指甲有二十个,那我相应也是二十个。而我们执著的我有几个?无始以来执著的就是一个我,没有很多。所以,也不是我。

还有我们所认为的我是常有的,是实有存在的。尤其是相信轮回的人,前世的我轮回到现在,现在的我又轮回到后世,以前的我从无始以来流转到现在,我以后还要继续流转。我们认为是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老年时候的我就是一个我,他是恒常存在的,不会时有时无。

一般人认为俱生的我,有一个特点——常有、一体的、不变化的自性,有实有存在的本体。而牙齿是无常的,它有多的自性,有30多颗。牙齿是变化的,有时候会长起来,有时候会掉。所以牙齿的本性是无常的,而我们认为的我是恒常的;我们认为的我是一体的,但是牙齿是多体的、无常的。

从这个方面来看,牙齿就不符合你说的我的体性。我存在的标准就是常有、一体,这是它最主要的标准。如果是这个,我们就把这个标谁放在牙齿上去看,牙齿符不符合标准。不符合,因为牙齿是无常的、多体的。32颗牙齿,每一颗编一个号,1号、2号乃至32号,哪一号是我?如果说一号是我,其他就不是,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牙齿不是我,总的观察的方式是这样的。

它是无常,是多体,而我们认为的我是常有、一体、自在的,这些都不自在,我管不住的,我想牙齿永远不掉,但是到一定的时间就掉了。所以这肯定没有自在的,没有一体,也不是恒常的。它是多体、无常、无自在,牙齿不符合我的自性,所以把牙齿排除掉。

指甲不是我?指甲也是无常,它不断增长,剪了又长。指甲是多体的,二十个,或者多一点少一点。有些人没有手脚,如果指甲是我,那手和脚都没有了,那是不是没有我?虽然没有手脚,没有指甲,还是认为有我的存在,所以把指甲排除掉,不是我。

骨头是不是我?骨节有360个,一样是多体的、变化的。我们在受精卵当中的时候,那时还没有骨头,后来慢慢地在母胎中发育,骨头开始长起来了,刚开始很小很短,慢慢发育,生下来之后,慢慢就长到1.8米,长到2米,骨头就很大,这是无常的。到了老的时候,还会慢慢往回缩。这样的话,骨头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它是多体的,而且是无由自主的。骨头也要排除掉,不符合我的体性。

血液也是多体、无常的。有时候会流出去,会再生,它会新陈代谢。血液是多体的,由很多微细的血细胞、水分子组成,所以血是多体、无常,不符合我的体性,排除掉。血不是我。

涎就是口水,口水是不是我?我们不断生口水,不断地往外流,控制不住。有时口干没有口水,有时口水多一点;有时闻到好吃的,口水就流出来很多;有时没有口水,在沙漠里走了很久,怎么也找不到水,想要吞一口口水,也找不到口水。口水也是无常的、多体的、不自在的。口水排除掉,不符合我的体性,都要排除掉。我们要找到一个符合我体性的法,继续找,到底哪里找得到。

鼻涕也是一样,和前面观察口水的自性一样。身上的脓,身体生疮,伤口化脓了,这是不是我?它是无常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它也是多体。

黄水也是一样。

脂肪,胖的人脂肪多一点,瘦的人脂肪少一点。比如这段时间我很瘦,东西吃的好不锻练,又开始长胖了,脂肪多起来,也在无常变化,也是多体的。所以脂肪不符合我的本体,把它排除掉。

汗水,夏天时不开空调,或者锻练的时候,出汗很多。冬天的时候就不出汗。这也是无常的,是多体的,不具足我的体性。

肺肝是内脏,还有其他内脏,心、肾脏等等,这些是不是我?这也是一样的。我们有两个肺叶,左肺右肺,有时候有病,有时候没有病,它是无常的,不是恒常的,也不是一体的,不符合我的自性。

也是一样,有的人生病了,把肝换掉,换的是别人的肝。这是别人的我,跑到我身体上来了吗,以前的我到哪儿去了?以前的我做手术的时候已经割掉了,换的是别人的肝。如果肝是我的,我就没了,现在变成别人了。但是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执著,换了肝之后,认为还是我。肝明显不符合我的标准,也要排除掉,肝不是我。

其他的内脏也是一样,现在心脏手术也可以换。这些内脏、肠子,一个个排除,一个个观察的时候,都是多体、无常。而我们认为的我是恒常的,是一体的。所以内脏不是。

屎和尿也是一样,我们不会执著屎和尿。如果是我,在马桶里面把这些排除掉,我执顺着水,流进了下水道,然后消失了。所以屎和尿也不是我,它也是无常、多体的。

肉和皮是不是我呢?我们认为肉体是我,实际上真正观察,肉不是单独的,它是由很多骨架、皮肤撑起来的。肉也是多体的,也是无常的,也不符合我的体性。皮肤只不过是外表遮档灰尘的皮肤组织而已。它也不符合我的体性。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脉就是脉络,这些脉络是不是我?脉络也是一样,有很多脉络,也是变化无常的。有时候脉络阻塞了,有时候脉络通畅了,脉络也不是我。

有呼气、吸气,上行气、下行气、屏住气,气也是经常变化,经常排出、吸入,因此气也不符合我的体性。

是热量,只要人存在,都有他身体的温度,温度是不是我?温度也不是我。有时候温度比较高一点,发高烧的时候,38度、39度,有时候温度低一点。这也是变化无常的、多体的。热量也不符合我的体性。

百窍,窍是空隙,比如鼻孔里的空隙、嘴巴里的空隙、身体里内脏与内脏之间的空隙,叫做百窍,我们身体里面有很多的空隙。这些空隙,当然也不符合我的体性。

六识皆非我,识是不是我?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是不是我?我们最容易执著的是意识是我:我在想什么,我在观察什么。有时我们认为意识是我。其实意识也是无常的,眼识、耳识、鼻识、色识、身识、意识等六识,都是多体的自性,它是无常的。

眼识这会儿看花,再把眼识一转,看到的是杯子,再转就看到其他人了。眼识的自性也是在不同的变化,是无常的,不符合我的自性,也不是一体的,而是多体的。眼识看到花的时候,有这么多种;看到这么多人的时候,有这么多的眼识。每天都换不同的眼识。

耳识听到不同的声音,每个字产生的耳识都不一样。所以耳识也是变化的。舌识也是一样,品尝的酸、甜、苦、辣等等,都是无常的;鼻识,闻到香气、闻到臭气、闻到一般的气,这也是无常。意识也是不同的变化,今天心情好,明天心情不好,今天执著这个,明天执著那个,这也是在变化。这也是刹那刹那生灭、刹那刹那无常而已,意识也是多体的自性,绝对也不是我。所以六识皆非我,一切都不是我。

学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观察得比较深的人,他可能会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也需要提前分析观察一下。我们要讲无我,但这里讲非我。非我和无我,从使用的方式来讲,稍微有一点点差别。非我是说不是,但不是不等于没有。只不过不是而已,这个不是杯子,但它可能是柱子。这个不是我,那个不是我,这是在讲不是我。但为什么从不是我,最后又变成了无我了呢?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通过观察不是我,而得到没有我。

这就有个转变。我们执著的我是哪些分支,哪些东西可以被我们执著为我的设施处。什么东西可以被我们执著为我,我们就在上面观察。而我们能够执著为我的,就是上述从牙齿到六识之间的东西。就是在这上面执著为我的,你要执著我就是这些东西,除了这些东西,你不会再执著我了。

当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部否认掉了,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是。比如我们有三十二个东西,我们要执著我,就在这三十二项物体上面去执著,只能在它上面安立我。第一号不是我,第二号不是我,排除掉,最后三十一号不是我,三十二号不是我。我们执著我的只有这三十二个,从一号到三十二号都不是我,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安立我了。那就是无我。

我们没有直接说无我,而是说非我。为什么讲非?从非我到无我之间的过渡,就是我们执著的就是这些。我们只是把我安立在这些法上面。除了这些东西,安立不了。你说汽车是我、太阳是我,如果你执著,我们就把这个拿进来观察,但是我们不会这样执著,我们只执著和我们的身心有关的这些东西。

当我们把牙齿、头发、皮肤、内脏、空隙、识、热气、脉全部观察完了,你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我们把这些一堆一堆的去观察,你要安立我,就在这上面安立,除了这些上面,再也没办法安立。不是我们强制性不能安立,而是众生安立我的时候,都是在这个上面安立的。牙齿、皮肤、身体、肉、血,和自己有关的,在这上面安立的。我们把这些一个个否定掉,没一个符合我的条件。那还有没有我呢?没有一个符合就没有我,因为除了这些之外,再也找不到可以安立为我的基础了。

从非我到无我之间的转变,要从这方面去理解。否则有些人会想,明明不是我,为什么最后变成了无我,而且是破俱生我。其实安立我,一定有个基础。它的基础就是这些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否定掉。

既然有一个我的概念,那我的概念安立在什么地方?你没有根据、没有理由,说我还存在,是凭什么?如果说牙齿,牙齿早都破掉了,这些你能执著的东西全破掉了。没有地方可以安立了,所以我根本不存在。

这里是观察六界不是我。地、水、火、风、空、识叫做六界,我们在六界上观察无我。六界和五蕴,只不过是不同的开合,我们看哪些六界。

首先是地大,有坚固自性叫做地大。牙齿、指甲、头发、骨头、脂肪、肺、肝,其他的内脏、屎、肉、皮,有时候脉可以算,因为脉络是通道。这些比较有地大自性。地大不是我,地界不是我。然后水大,血液、口水、鼻涕、脓、黄水、汗、尿。火大是热量。风是气,就是呼吸。百窍就是空。识就是六识。

这里是通过六界来观察我,而六界和蕴都是积聚的自性。这里观察的方式和《宝鬘论》一样,也是从六界的观察入手。因为要安立我,就是在六界当中。

另外一种观察方式,在《入中论》《中论》当中,通过我和五蕴的关系来抉择无我。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分为两类——色法、心法。色蕴属于色法,属于身心当中的身。心就是后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四蕴分为心王和心所,识蕴是心王,受蕴、想蕴、行蕴属于心所,不管心王、心所,都是心识。所以五蕴可以分为身心,或者色法和心法两类。其实五蕴是我们的身心,就是我们所执著的身体和感受、心所,眼耳鼻舌身意的心识。

众生将五蕴执著为我。对此有另外一种观察方式,即观察我和五蕴的关系。首先看,众生执著的俱生我,是在哪个上面安立的?佛教术语叫做设施处,我们可以称之为基础。我们认为我是存在的,那我是依靠什么安立的呢?

它是依靠五蕴安立的,把五蕴执著为我,所以设施处是五蕴。这里出现了两个概念,五蕴和我。而我又是安立在五蕴上面,除了五蕴之外没有我,只是安立五蕴为我,不会把其他安立为我。其他的可以是我所有的东西,但不是我。把自身的五蕴安立为我,众生都是这样执著的。我们按照众生的执著,来观察我和五蕴之间的关系。

分析两者关系的时候,可以通过五个或者七个方面来分析,主要是五个方面。我和五蕴是一体?是他体?我是能依,五蕴是所依?还是五蕴是能依,我是所依?这是能依和所依的关系。还有具有,我具有五蕴,五蕴具有我?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看一体和他体。一体和他体是根本的观察,其他是分支的观察。首先是一体的观察,其实众生很多时候,执著五蕴就是我,认为五蕴和我是一体。那看五蕴和我是不是一体。

我是常有的、不变的、一体的。只有一个我,而且我们认为是恒常的。五蕴是我,而五蕴有五个。如果五蕴和我是一体,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以五蕴做主导,五蕴和我又是一体的,肯定是五个我;如果以我做主导,因为我只有一个的原因,五蕴就不成五个,只有一个,因为是一体的。

而色蕴再分下去,有很多。蕴就是集聚的意思。色法有很多,颂词的牙齿、指甲都是色法的自性。比如我们由100个色法组成身体,你分下去,我就有100个了。手臂再分下去,有大臂、小臂、手掌、手心和手背,还有很多骨节。如果我和色蕴一体,我就变成这么多了。再分的话更多了,这样分下去,无量无边。我绝对不可能这么多。

受蕴也是一样。苦受有很多,被人扇耳光的苦受,被别人骂的苦受,被别人踹的苦受,生病的苦受,肚子痛;还有很多乐受,这么多的乐受,到底哪一个是我?如果和这些是一体的,那我就变成这么多了。受蕴多体的缘故,不符合我的自性。

我们认为我和五蕴是一体的,其实分析下来,根本对不上号。因此说众生的分别念很粗大,没有观察过我为什么存在,想当然的认为我就是有的。从来没观察过,为什么有我,以什么方式有。于是中观宗就教诫我们,无始以来都认为有我,那我到底存不存在?其实分析下来,我不符合五蕴的自性,因为五蕴多体的缘故。

还有一个问题,五蕴是无常的。前一世的五蕴没有了,色蕴早就没有了,烧掉了、天葬掉了,或者埋在土里,正在腐烂。现在的色蕴是新的。受蕴都是在变化的,尤其是心识,前一刹那的心识,这一刹那全都变了。或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前一阶段的身体,过几天全部新陈代谢掉了,重新换了一套,现在的身体是新的。思想更不用说了,刹那刹那都在变化。

从佛教角度来讲,你前一刹那的身体刹那生灭,第二刹那是重新产生的。无常的自性这么明显,根本不符合我是一体、常有的观点。如果我和五蕴是一体的,这些过失没办法避免。所以五蕴和我一体,没办法安立。

如果不是一体,只有是他体的,五蕴是五蕴,我是我。这就有一个问题,当我离开五蕴的时候,会有单独的我存在。当年陈那论师最开始修行佛法,进入了小乘犊子部,犊子部虽然是佛教,但是见解认为有我。他出家以后,上师让他修法,去观察离开五蕴之外不可言说的我。他就去观察,知道我不存在。毕竟他是依靠上师出家的,所以不敢直接破斥上师的观点。

他想了个办法,在晚上时,把衣服脱光了,四周点个火堆,自己坐在那里东看西看。上师看见了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找离开五蕴之外不可言说的我,到底在哪里?我找了半天找不到。可能因为我的无明愚痴,看不到,我就点了火照明,找离开五蕴的我到底在哪里。

意思是说,如果我和五蕴是他体,那离开五蕴之外的我一定能找到,但是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而且,没有众生执著离开五蕴之外,还有我。离开五蕴、身体、思想的我在哪里?没有人是这样的。这样一讲,上师就知道他在破自宗的观点,上师说,你这个破坏自宗的家伙,马上给我滚蛋。他就想离开,但是不想和上师发生冲突,就用了这个方法离开。离开了之后,到其他地方去了,依止世亲论师。

离开五蕴的我是没有的,众生也不会这样执著。前面的观点主要遍计我,但这里讲的是俱生我。俱生我关键的地方,是为什么不是他体的。众生不会执著离开五蕴之外,还有我存在。我们随便抓一个众生,问我在哪里。他会指着自己的身体,我就在这,不会执著五蕴之外有我。所以,我和五蕴他体的观点成立不了。一体也没有,他体也没有,根本的两个问题就破掉了。

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再看所依和能依。比如,桌子上放了一个杯子,桌子是所依,杯子就是能依。不管五蕴是所依,我是能依,还是我是所依,五蕴是能依,如果安立二者能依所依的关系,前提必须是两个法,一个桌子、一个杯子,或者一个五蕴、一个我。安立两个法的前提下,才能分析所依能依。因为所有的所依能依都是两个法。比如小鸟站在树上,树是所依,小鸟是能依。必须要有树枝、小鸟,两个法同时存在,才有能依所依的关系。盘子里放了水果,盘子是所依,水果是能依,必须要盘子和水果两个法同时存在,才能叫能依所依的关系。

但是五蕴和我,在第二类观察的时候,没有离开五蕴的我单独存在,没有两个法同时存在。所以不可能有能依所依。不管我是能依,还是五蕴是能依,都不能安立。因为第二种观察中,五蕴和我是他体的关系已经排除掉了,所以能依所依就没办法安立了,能依所依是第三、第四。

第五种方式是我具有五蕴。有两种具有,一体具有、他体具有,还是离不开一体和他体。一体具有,就是我具有身体,杯子具有红色,杯子和红色是一体的。杯子具有红色,具有形状,具有装水的能力,这种具有是一体具有,在一个法上面安立具有。如果我和五蕴是一体的具有,必须在安立一体的前提下,才能安立具有,但是第一类已经观察过我和五蕴不是一体。所以,一体具有没有。

第二是他体的具有,我具有这个杯子,其前提是我和杯子都存在,我才能拥有它,这属于第二类,我和五蕴是他体的情况下安立的。前面分析过,他体也没有。

这五类观察主要是一和异,重点是放在一上面。因为众生不会执著五蕴之外的我,所以观察重点是我和五蕴是不是一体。如果无法成立我和五蕴是一体,基本上我就没法安立。

我和五蕴不是一体、他体,也不是能依、所依,不是具有,到底我是怎么存在的?这样观察不是说我到底是什么,而是根本就没有我。不是找一个关系才合理,如果有我,肯定有个关系可以安立的。要不然一体,要不然他体。但是什么关系都安立不了,说明这个东西没有。只有一种情况,这个东西不存在的情况下,它既不是一,也不是他,不是能依、所依,也不是具有,这才最合理。

论师告诉我们,不是让我们去找一个合理的东西。以前在学中观的时候,讲了很多。下面有道友说,什么都破完了,到底我们怎么执著我啊?其实就是让我们不要执著我。为什么不要执著?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如果它存在,一定能找得到存在的根据。

这里面最有力的,是一体、他体的观察方式。首先我肯定是依靠五蕴存在的,这毫无疑问。那么到底是一体,还是他体呢?五蕴是无常的体性。我们认为的我,是常有、一体的体性。如果是一体的,我们看两者能不能符合一体的标准。真正观察的时候,根本不符合。

所以众生认为有我,只是想当然的,没有通过智慧去分析,就认为有我。无始以来,我们流转到现在为止,还是认为我是存在的。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我的存在有没有合理的根据。一般的老百姓只顾过生活,根本不去分析哲学的问题,对于这些很高的思想、抽象的东西不分析,只把生活过好就可以了。

有些外道有些思想,他就分析,我到底是否存在?从他的观点开始派生出:我是常有的、恒常的,为什么是常有、恒常。他讲了很多根据,这种是比较有思想的。虽然他是从俱生我执上面,派生出更粗大的思想,但他是通过分析得到的,所以他的深度要比一般老百姓的要高。

有时我们会觉得,俱生我的确没有,但是其他我存在,就把外道的观点拿过来。我们就破外道的观点。其实把外道的观点破掉之后,就是在破俱生我。因为老百姓的俱生我,是没有经过观察的。而外道的遍计我经过观察,是有深度的。你把有深度的我破掉了,没有深度的俱生我更容易破,同时就破完了。破完遍计我执,俱生我还存在的现象,是完全不存在的。

我和五蕴之间的关系,在《中论》等论典讲过五破车因(即五相推理),就是车和零件之间的关系。零件就是五蕴,我就和车对应。车是实有的,这是一辆车。但车是不是存在呢?我们不观察的时候,都认为车存在,我开车过来的,怎么不存在呢?车就摆在这,看得到,摸得到,能开动。

但这是假立的概念。假立的车可以有,但它不实有。如果是实有的,车和零件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轮子就是车了。或者说,零件有这么多,车有这么多辆;车是一辆,那零件也是一个。这根本不可能。如果说车和零件是他体,那离开了零件的车在哪里找?

如果认为我和五蕴是他体的,很抽象。我们就观察一下平时所看到的车。离开五蕴的我没有,我和五蕴没有他体。如果说车和零件是他体的,应该在零件之外,还能找到一辆车。但是你离开零件之外,根本就没有车。所以绝对不是他体,也不是一体的。没有能依,所依,也没有具有。所以,车是一个整体的、假立的概念。假立的概念可以有,假立的我可以有,但是实有的我永远找不到。

为什么讲实有的我不存在,假立的我可以有?平时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把五蕴当成我。如果把五蕴取个名字叫我,这没什么不可以。比如佛陀说,我在因地的时候发菩提心,我的弟子舍利子,等等。都可以这样讲,但只不过是用一个名称来表示。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我是真实的,不是名称,不是假立的。那我们就用比较严格的理论来分析,我到底在哪里。我和五蕴、六界是一体,还是他体,一个个分析就找不到了。虽然找不到了,但是假立的我破掉了吗?假立的我暂时可以不破,但这是假立的。实有的我是没有的,假我可以有,假我没有实有的概念。

假立的我是什么呢?五蕴安立成假我,在名言中,只存在五蕴的自性,不存在我的自性。实有的我的自性,胜义当中没有,名言当中也没有。假立的我,在胜义当中没有,在名言当中可以有。因为名言当中,假我就是心识、身体、手脚。但它只是有五蕴的自性,而没有我的自性,没有实有的自性。

所以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在五蕴上安立一个我,通过这样的分析观察,根本得不到真实的我的存在。这叫分析蕴而总破,主要是破俱生我。

无始以来,无论是哪一类众生,一生下来就有这个我。不管转生到什么地方,它转生为一条虫,也有我执。看到好吃的东西,也是照样吃得摇头摆尾的;如果谁要去猎它,照样惊恐万分,拼命逃命。这就是我执的表现。它要保护我,害怕我受到伤害。这些都有我执,这叫俱生的我。

众生流转轮回,主要是因为俱生我。“有我执有业,有业而有生”,这是《宝鬘论》中讲的。有了我执之后,就有烦恼,就有业,有业就受生了。反过来讲,想要不受生,就要灭除业,灭除业就灭烦恼,灭除烦恼就灭除我执。

我执根本就没有实有的,从这开始修持,证悟了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就跟随灭了。小乘要获得解脱,从无我下手。当他证悟了无我空性之后,就灭掉了人我执,再通过修道,把烦恼障的种子灭掉,最后现证灭除三界烦恼的阿罗汉果位。他也是因为证悟无我而解脱的。大乘虽然不会专门去修人无我的空性获得解脱,但他可以通过人无我空性,来作为入手的方便,或者作为一种减弱我执的辅助修法。

如果要观察,所谓的我真实存在是不成立的。有些人以前听过会好些。如果是第一次听,可能会有点难以接受,转不过弯来。这不要紧,多听几次,多思考几次,慢慢地就会接受,虽然这个我,我们无始以来都以为有,但其实是不存在的。

月称论师、全知麦彭仁波切,他们在论典当中用比喻讲过,比如在黄昏的时候,看到一根绳子,因为看不清楚它,他认为这是一条蛇,开始对这条蛇生起恐惧了。其实这条蛇没有,他把这条绳子错认为蛇。同样的道理,因为我们有无明,把五蕴认为是我,五蕴相当于绳子一样,开始生恐惧、生烦恼。

后来听别人说,其实蛇是不存在的。他听说蛇不存在,他去观察为什么不存在。他通过理论分析,蛇不存在的道理。分析了之后,虽然觉得应该不存在,但是因为他没有证悟的缘故,他还是有我执。

麦彭仁波切讲,房子里有蛇,在没开灯的情况下,他用手在自己房子里去摸蛇,摸一圈没摸到。虽然没找到,但他还是害怕。为什么害怕呢?没有现量见到没有蛇。虽然找了一圈没有找到,但是还是生起害怕。同样,我们通过道理观察,指甲不是我,头发不是我,牙齿不是我,骨头不是我,血也不是我,所有都不是我,找完了也没有我,但还是有我执。

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定解还没有加深,二是还要通过串习,辅以积累资粮、忏悔业障,最后当你把灯打开了,每个角落一看,的确找不到蛇。这时候,对蛇的恐怖就彻底消失了,这是确定的证悟。

当我们分析观察的时候,因为我本来不存在,所以你怎么找也找不到我,这很正常。虽然找不到我,但是觉得我怎么还存在。这要么是因为第一,定解不够,还要加深对无我的观察;要不就是第二,串习力不够,还要不断的串习,让它形成一种势力。

当你证悟的时候,一下子发现只是五蕴而已,而且这些粗大的五蕴,都是微尘组成的,根本没有我的自性。这时就知道:我的确不存在,就证悟了,就像灯拉开了,看到的确没有蛇。不是通过观察去了知,而是现量见到没有蛇,这时他的恐惧才能彻底消失。

不是蛇怎么样,而是蛇从来没有过。现在破我,我们会产生一个错觉。比如观察蛇不存在的时候,首先有一个蛇的概念,然后把蛇一个个观察,好像我们在破蛇一样。现在我们破我,是在假定有个我的情况下,去破我。

当我们证悟的时候,会发现所观察的我,从来就没有过。我们缘蛇的观察,其实最后一看,从来就没有过。不是先有蛇,然后你缘蛇去观察,再把蛇消灭掉。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但实际情况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蛇,中间观察的时候也没有蛇,最后也没有蛇。

我们认为先有我,然后通过理论把我灭掉。很多时候是这个感觉。这个感觉不是不对,我们毕竟有我执。但实际情况是,我从来就没有过,从来只是一个妄执,就像这条蛇。从我们认为有蛇开始,到我们认为这条蛇消失了,这条蛇从来就没有出生过。我也是一样的,其实从来就没有过,只不过我们把五蕴执著为我。

我们要去破我,其实破我和不破我,看我们如何去理解。其实我们要理解的真实的意思,就是我从来没有存在过。并不是把实有的我消灭了,而是它从来没有我,我们以为有我。我们观察无我,只不过是还原它的实相。它本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本来无我,就是无我的。不是把实有的我破掉了,让它没有了,这是错误的观点。正确理解空性,就是本来就没有,现在我们要还原它没有的自性,仅此而已。

以上我们讲的是破俱生我,如果有些需要补充的内容,以后还可以再讲。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思考题

1、你对无我法门有哪些认识?今后打算如何修持?

答:请自己发挥。

2、作者怎样从蕴的角度遮破人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建立人无我?哪种方式更适合你?为什么?

答:1)此处是剖析“我所”不是我,从而得出结论:“我”不存在。

牙齿、头发和指甲不是我,我也不是骨骼、血液、唾液、鼻涕,不是脓液,也非胆汁;我不是脂肪,也不是汗水,不是肺脏也不是肝脏,我也不是其余任何内脏,更不是大便和小便;肌肉和皮肤不是我,运行于脉络中的气、体温不是我,眼等百窍不是我,六识等也都不是我。

地、水、火、风、空、识共六界,从头发不是我一直到皮肤不是我,大部分都具有坚硬的性质,属于地大,其中的脓等液体属于水大,以上抉择了地大、水大不是我。其实,呼吸的风大、身体热量的火大、百窍的空大、眼耳鼻舌身识意六识的识大也不是我,因此六界全部不是我。

2)佛经中有通过四相推理来抉择,如云:“色非为我,我不具色,色不具我,我无有色。”意思是色法不是我,我不具足色法,色法不具足我,我没有色法,通过这四相抉择人无我。

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依六界来观察:“士夫非地水,非火风虚空,非识非一切,此外士为何?”所谓的我,本身不是地、水、火、风、虚空、意识,除此以外,其他的一切也不是,这样一来,我到底在哪里呢?

还有一种观察方式,在《中论》中,龙猛菩萨宣讲了五相推理,在此基础上,月称论师于《入中论》中又加上积聚和形状两种,共有七相。五相推理主要针对外道,七相推理是针对佛教有实宗,包括自续派的个别论师。《入中论》云:“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依,非唯积聚复非形。”以车为喻,车与车的支分不是一体,不是他体,不是具有支分,不是互为能依、所依,也不是唯一的形状和积聚,以此而抉择我与蕴不是一体,不是他体,不是人具足蕴,不是人依靠蕴、蕴依靠人,形状和积聚也不是人,因此实有的我不存在。

3、佛陀在《大念处经》中如何说明我非实有?这些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答: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讲了几个比喻,说明我非实有、只是聚合。第一个是:以前有个屠夫,他把牛杀了分成多块后,坐在街上卖肉,这时候他并没有卖“牛”的念头,只有卖“肉”的念头。另一个比喻是:一个口袋里装满了芝麻、青稞、麦子等谷物,打开的时候,不会有一袋子的念头,而会有众多谷物的念头。同样,没有按六界观察时,人人都执著有一个我,一旦详细剖析之后,就像把肉切成一块一块后,“牛”的想法没有了,只剩下了“肉”的想法一样,对“我”的执著也消失了,只剩下了指甲、头发、内脏等,这时贪嗔痴等烦恼便不会产生。

4、请以比喻阐述抉择人无我的几个过程。请结合你的体会具体说明。

答:麦彭仁波切用比喻说明了抉择人无我的几个过程:如同在黄昏时,将花绳误执为毒蛇,产生极大恐惧感;后来听人说这不是毒蛇,而是绳子,虽然会放心一些,但恐惧感仍无法消失;只有自己拿电筒看了一下,然后亲手摸一下,证明确是绳子而不是毒蛇,恐惧感才会消失。

修持人无我的过程也大致相同,首先人们将五蕴妄执为我,产生种种痛苦;然后通过闻思,虽知五蕴非我,但因为没有深入,所以无法引生定解;只有通过反复观察思维,最终才会发现我不可得。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