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一心一意而祈祷,遍智文殊金刚尊,
赐与殊胜之加持,智慧融入吾相续。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事师五十颂》。
《事师五十颂》就是承侍上师、依止上师的殊胜方法。在经典当中,有佛陀和阿难尊者的一段对白。阿难尊者说:“经过多年的学习,我终于知道了大部分功德都是依靠善知识而产生的。”善知识和上师是一个意思,佛陀说:“你错了,不是大部分的功德通过上师产生,而是所有的功德都是依靠上师而产生的。”
对于我们这些在轮回中轮转了这么长时间的凡夫人来讲,想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解脱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前我看过冈波巴大师造的《胜道宝鬘论》,其中也有一组问答。众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够从无始的轮回当中解脱吗?回答是:无始轮回几个字恰恰能够说明,众生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解脱,也就是说如果众生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解脱,就不可能产生无始的轮回,或者不会在这么长的轮回中继续流转了。
凡夫人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脱,原因一方面是众生不了知法界实相,没办法认知相续中殊胜的佛性如来藏,也没办法认知流转的因是无明,对于遣除无明的修行方式也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了达。
我们必须依止获得殊胜成就的佛陀或者佛陀示灭之后的菩萨们,还有佛、菩萨的化身,比如我们的大恩上师们等等,因为他们在相续中获得了殊胜的功德,了知实相的究竟意义,也知道如何通过修行而获得解脱,依止如是的上师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正见和修行的方法,引导我们获得殊胜的解脱。
这样殊胜的上师就是引导我们趣向解脱的引导者,如同向导一样,以前在很多其他的依止法中也提到过,我们现在的整个轮回就像一个战场一样,殊胜的上师就是引导者。我们处于战场的混乱环境中,怎样才能从中逃脱?要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引导者或者战士,引导我们应该怎样走,慢慢我们就可以从混乱的环境中出离。
整个轮回我们自己来讲非常混乱,在如是混乱的烦恼、业,还有很多痛苦交杂的环境中,想要获得解脱,没有一个引导者是绝对做不到的。在《大圆满前行》中讲过,不依止上师而成就的人一个也找不到,根本没有听过不依止上师就可以解脱成就的例子,因此我们一定要依止殊胜的上师善知识。即便是世间的事情,如果没有依靠上师善知识,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通达。
世间的事情都是比较简单的,虽然我们眼睛能够看到,心识能够思维,但是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师父去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何况说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没有上师的引导,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在很多密续当中讲,如果我们想要希求殊胜的解脱,一定需要依止上师而产生的。
如果没有依靠上师善知识的引导我们无法获得一切的悉地,上师既要引导我们,同时也具有能够加持我们的力量。因此一方面我们自己要不断地修持,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证悟者不可思议的力量。就是我们自己努力,上师也在加持我们。两方面的力量一融合起来之后,我们比较容易获得证悟。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没有依止上师的话,很难获得解脱。
我们依止上师也应该有一个如理如法的依止方法。现在我们就要学习依止上师的正确方法。是不是我们自己想应该这样做、那样做就可以了?这不行,自己分别心的想法不能作为正量,这种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这样依止上师到底如理不如理,我们确定不了。我们必须要依靠经典和续部,或者殊胜的大德所造的论典阐释的内容。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事师五十颂》。
《事师五十颂》的“事”是承侍或者依止的意思,承侍上师或者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方法有五十个颂词。在经论中取名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是用数字来取名,比如《事师五十颂》是以颂词的数量命名的,还有《般若十万颂》《般若三百颂》《七十空性论》《唯识二十论》等等,都是以数字来取名的。
《事师五十颂》的作者是巴布拉大师,有些地方叫巴布瓦大师,这位阿闍黎,有些地方说就是马鸣菩萨,上师讲的时候,没有说他就是马鸣菩萨。有些地方说是马鸣菩萨造的《事师五十颂》,实际上巴布拉阿闍黎造的《事师五十颂》。
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巴布拉大师是印度的大班智达,在很小的时候学习了很多知识,出家之后精通了显密教法。因为他的因缘,当地的国王并不支持他弘法利生,国王不支持他的事业的缘故,他不愿意呆在当地,想去朝拜一个著名的度母像,于是就乘船出海,想通过坐船的方式去朝拜度母像。在海里遇到了罗刹、非人等等很多的刁难,他就没办法到达目的地。他的船最后被困到了一个海岛上面,出不来了,他就一直祈祷度母,祈祷了很长时间,在他的祈祷力因缘成熟的时候,缘起具足了。
有一天,他梦到了度母。度母说,如果要去你想去的地方,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你的头就要朝方向睡觉就行了。当天晚上,他把头朝着印度大陆的方向睡觉,醒来之后已经回到了印度。
回到寺院之后,他发现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年长的班智达已经去世了,年轻的班智达不支持他弘法利生的事业,不认可他,他由此产生了很大的烦恼。
他说,之所以现在我的弘法利生的事业展不开,完全是因为这些非人造成的,如果不是这些非人把我扣在海岛上,让我出不来,可能就不会是这样。他就对这些非人产生了嗔恨心,在显现上可能没有证悟,然后他念了很多的猛咒,通过忿怒的修法把整个岛屿摧毁了,杀死了很多非人,做了很多伤害。
他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有一天度母现身告诉他,你做的事情,造了很重的罪业,小乘的戒律违犯了,大乘的菩萨戒违犯了,密乘的戒律也违犯了,如果不忏悔,死后就会堕恶趣。他听了很害怕,想要忏悔,就去朝拜五台山。五台山不仅非常出名,也是佛亲自授记的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
在整个南瞻部洲有五大圣地,有两个地方是我们人可以去的,不用通过神通,一个是印度金刚座,另一个是五台山,其他的地方都要通过神通才能去。他想去朝拜五台山,度母说,虽然朝拜五台山可以净除一部分的罪业,但是这个罪业是净除不了的。他问,该怎么办?度母说,你必须造一部论典,对那些刚刚开始学习密法,或者想要趣入密法的人,教导他们怎样善巧地依止上师,如果造了这部论典,就可以清净罪业。
第二天他就依靠续部,造了《事师五十颂》。造完之后,因为加持力非常大,所以从造论开始到现在,印度藏地的修行人一直都在学习。《事师五十颂》成了想要依止上师学习佛法的人的指南,一部标准的教科书。如果我们想知道怎样依止上师,学习这部《事师五十颂》就可以了。
这就是造者的一些事迹,也许就是一种示现吧。有的时候我们说:他既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嗔恨心,那他写的论典到底有没有可靠性?其实一方面他是依靠度母授记,度母加持的,一方面是依靠续部而造的。而且很有可能是一种示现,示现造罪,示现忏悔造论典。就好像我们知道的世亲论师,无著菩萨的弟弟,他显现上也是佛陀授记的大家公认的大菩萨。
当年他也是因为诽谤了大乘教法,自己想用刀子把自己的舌头割掉来忏悔。他哥哥说,你割掉舌头也忏悔不了诽谤大乘的罪业,但是,如果你造很多宣讲大乘的论著就可以清净。这些菩萨们是这样示现的,我们可以理解他是一种示现。这是作者。
下面我们主要依靠颂词来讲解。另外有一个宗喀巴大师造的注释,颂词和注释都是大恩上师翻译的。
好像是在前几年,上师准备翻译宗喀巴大师的注释,上师说,宗喀巴大师的注释他没有传承,想求传承。但是找不到,在佛学院的大堪布、活佛他们显现上也没有传承。上师就去找齐美仁真堪布,让他在班里面宣布,看谁有法的传承,最后一个很普通的喇嘛,他说他有完整的传承。确定完之后,上师说,我要在他的面前求传承。当时把这个喇嘛吓坏了,佛学院的大堪布在他面前求传承,他死活不干。但是上师说,这非常重要,如果有传承,宣讲很方便。因为齐美仁真堪布是他的上师,给他施加压力,必须要传,最后他在恐怖当中给上师传了法,念了传承。
后来上师把传承给我们了。宗喀巴大师《事师五十颂》注释的传承过程很有趣的,当时上师给我们讲了。
这次我们不讲注释,讲颂词。
本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宗。
乙一、顶礼:
正规的论典都有顶礼句、立宗句。做顶礼是显示自己身份的,他如果向上师三宝顶礼,就显示他是佛弟子的身份,所以首先有顶礼。顶礼的必要性:让大家产生信心;自己在造论之前顶礼,也为了让造论过程当中不出任何的违缘障碍;然后也是忆念恩德而顶礼。
成就具德金刚萨埵因,上师莲足之下敬顶礼。
成就具德金刚萨埵的正因就是殊胜的上师,现在我是在获得金刚萨埵佛果位的来源——殊胜上师的莲足之下,恭恭敬敬地顶礼。
为什么顶礼上师?因为上师是我自己成就具德金刚萨埵的因缘的缘故,所以对于这种来源,对于恩德巨大的上师必须要做顶礼。
“具德金刚萨埵”,在上师的讲义还有宗喀巴大师注释当中,也提到具德的意思,当然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具有功德,它的隐义,具德就是无二无别的意思。“金刚萨埵”,我们比较熟悉的金刚萨埵,是平时我们念百字明,念金刚萨埵心咒的主尊。这里讲的金刚萨埵是不是那个金刚萨埵?也可以是,但是这里面的意义表现出来的不是指某一尊佛。
因为解释金刚的意思——其实是和真正的大菩提真如无二无别的法身,无二无别的法身就叫做金刚。萨埵就是勇识,勇士,勇猛心识。这个地方萨埵是通过法身所显现出来的报身和化身,所以,这里的金刚萨埵就是法报化三身的意思,不一定是指平时我们念修的那尊金刚萨埵,而是指三身无别的佛果。既然是三身无别的佛果,具德是无二的意思,即无二的法身和色身。
我们就直接这样理解,我自己通过修行成就无二佛果的因是什么呢?就是殊胜的上师善知识。所以,对于这样殊胜的上师善知识,我要对他顶礼。
莲足,在佛法当中,把上师的足比喻成莲花一样,很清净。莲花是清净的代表,很多时候说佛足就叫莲足,好像莲花一样清净。虽然显现上好像是一个普通的凡夫善知识一样,但是他的本性是非常清净的。莲足就代表上师的脚。
为什么要在上师脚下顶礼呢?就是代表特别地恭敬,用我自己最尊贵的头,顶礼上师身体中最下面的脚。在印度有一种礼节,叫接足礼,就是用头面礼足,用自己的头去顶礼自己所尊贵的,有信心的佛、菩萨或者自己上师的脚,表示非常尊敬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尊敬?因为上师是我们获得无二佛果的因,他不是给我们找一个工作,或者说给我们一点钱财,让我们能够在世间当中生活地更好。整个轮回你生活地再好,其实也是痛苦的因。所以出离轮回获得无二的佛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最为重大的意义就是修持佛法而获得成佛的果位。所以对于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佛陀果位的殊胜上师,当然要表示最大的恭敬。
恭敬代表内心当中没有傲慢,当我们自己很傲慢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去低头表示恭敬呢?绝对不可能的。我们看傲慢的人,他的腰很直,他的头也是昂得很高的,他不可能把头低下来。他如果能够把头低下来,就说明他有一定的恭敬,他稍微点一下头就说明他他的傲慢折服一点点了,他如果能够弯腰、能够顶礼,就说明他内心当中是有某种恭敬的。
此处用最恭敬的方式来顶礼上师的莲足。因为如果内心当中有傲慢心,上师给你教导什么,你根本就听不进去的。如果我们自己傲慢的话,别人给你指点:你这个人要干什么,你应该要这样做那样做。我就会想:你凭什么给我这样讲,你有什么资格给我这样讲!所以,如果有傲慢心,别人讲的东西可能听不进去的。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有傲慢,上师告诉我们,应该这样修法那样修法,我们就听不进去,内心有傲慢就不会听上师的教言,上师的教言也融不到我的心中去。
恭敬是接受教言得到加持的来源,如果我有恭敬心,就表示愿意受教,愿意接受你的加持,愿意接受你的帮助,愿意接受你的教诲。所以佛法当中讲,佛法从恭敬中来,上等的恭敬得到上等的成就,中等的恭敬得到中等的成就,下等的恭敬当然只能得到下等的成就,没有恭敬就没有成就。
这虽然只是一种外表的形式,但是表示我们内心当中对于给自己传授最殊胜密法的殊胜上师有很大的恭敬,因为有这种恭敬的缘故,我们内心当中就可以获得殊胜的加持。恭敬心是一种谦下、谦卑的状态,如果自己很谦卑,就没有什么抵触,没有什么觉得自己了不起。特别是在修学佛法上面,我们要依靠殊胜的上师指引才能够成就的缘故,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殊胜上师面前这样恭恭敬敬地顶礼。
平时,我们对于殊胜的大恩上师也要顶礼,上师的相片,佛的相片要经常顶礼,来折服自己傲慢心。经常这样做顶礼的话,我们的傲慢心就越来越少,恭敬心越来越强,最后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得受正法的法器。成为法器很重要。
乙二、立宗:
立宗有的时候叫立誓。我要发誓造论,还有为什么要造论的必要性,我发誓一定要把这部论造完利益众生等等,这叫做立宗。
诸多无垢续中所宣说,略而言之此当敬谛听。
无垢即很清净。事师法是佛陀在很多清净的续部当中亲口宣讲的,所以非常可靠,对于广大的续部当中的意义略而言之,我把很多复杂的内容,以比较简单的方式归摄在里面,所以有缘者应该恭恭敬敬地谛听。有缘者应该好好地来听,好好思考,用这个法来实行、实践。
为什么要这样立宗?因为有些人会想:你这个《事师五十颂》,到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什么来源?如果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成为真正可靠的地方,它有没有清净的来源?所以第一句就讲,《事师五十颂》其实是有清净的来源的。
“诸多无垢续”,像《幻化网续》《大威德续》还有《喜金刚续》等很多很多续部。佛陀讲的显宗的法门叫做经,讲的密宗就叫做续。实际上续部也是经,也是佛陀亲口讲的,只不过所宣讲的内容是密法的缘故,在翻译的时候,把讲密法的内容都叫做续,讲显宗的,像《金刚经》《心经》,这都叫做经。一般来讲,如果是经,就是宣讲显宗的内容;如果是续,就是宣讲密宗的内容。
依止法是在无垢续中宣讲,在显宗的经典当中有没有依止法?也有,《华严经》等很多经典当中也讲了怎么样依止上师的方法。
因为这里面是讲怎么样依止金刚上师的缘故,引用了无垢续部当中的内容,所以来源是很清净的,绝对是可以依靠的。而且,这里面所讲到的颂词,在续部的原文当中都能找得到。
别人会想:既然你讲的内容在续部当中都找得到,那就没必要造论了,找原文就可以看了。回答:“略而言之”。略而言之其实就是讲必要性,为什么要造论?因为众生的智慧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如果让众生自己去翻续部的话,他不一定能够找得到到底哪个地方讲的,这条是哪个地方?那条是哪个地方?众生没有时间去找。
所以,精通续部的上师们,就凭自己的智慧把续部当中的内容拣出来,排次第,然后以很简略的方式归摄,就归摄成了五十个颂词。五十个颂词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习,马上就知道应该怎么样依止上师了。如果让我们去翻续部,可能不一定翻得到那么详细的解释,这些内容在续部当中虽然是有宣讲,但是还是有必要造论。略而言之,就讲了为什么要造论的必要性。
“当谛听”,既然它是来源清净的,是归摄成窍诀的方式,所以,遇到这个法的有缘者,应该认认真真来听受事师法。
这里面所讲到的事师法,主要是讲怎么样依止金刚上师的。因为我们学密法要依止金刚上师,对于给我们灌顶、传窍诀、传续部的金刚上师到底怎么样恭敬才非常合适呢?在座的道友们,有些是已经得过灌顶,入了密乘,已经在学密法的人;还有一些道友虽然现在还没有入密宗,可能以后准备入密宗的。但不管怎么样,都要学习师事法,学习依止上师的方法,只有比较如法的方式来依止上师,才能够顺利地获得加持。
如果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不如法,就有可能造下比较大的罪业。密宗成就很快,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密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最殊胜所依的上师,不知道以怎么样合适的心态、行为去依止,就非常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造下罪业。
很多论典都讲了事师法,《大圆满前行》共同前行当中第六个科判就是依止善知识,讲了依止上师的方法,宗喀巴大师的《广论》当中也有,还有《心性休息》的颂词和注释当中也有。但《事师五十颂》是通过颂词,窍诀的方式做归摄。
如果以前学习过《前行》《事师五十颂》的道友,可以温习一下,学习教法经常温习是很重要的,时间长了如果不温习就会忘掉。没有学习过的道友,通过短暂的时间学习一下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善巧地依止上师。
甲二(论义)分三:一、依师之方式;二、依止之时间;三、如何堪为法器。
依师之方式,依师的方式这里讲得最多,怎么样依止上师、承侍上师是合适的心态和行为。
依止之时间,依止的时间并不是说在什么时间去依止上师。在本论最后几个颂词讲了依止之时间的意思:在什么时间应该讲《事师五十颂》,在准备得灌顶之前。比如说,我已经选择好了上师,准备依止他灌顶,如果准备依止他灌顶的话,提前就要学完《事师五十颂》,了知怎么样依止上师,然后得灌顶,得完灌顶之后再去学密乘戒律,应该是有这样的次第。所以,依止的时间应该是说什么时候学习《事师五十颂》是最好的。
如何堪为法器,是什么样的弟子才成为法器。
乙一(依师之方式)分三:一、总说依止之方式;二、特殊依止之方式;三、依止方式之摄义。
总说依止之方式:总的宣讲怎么样依止上师。特殊依止之方式:特殊依止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你怎么依止上师,比如说,你生病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你要做的事情能不能做,如果不做的话有没有过失?就是特殊情况怎么样依止上师。
丙一(总说依止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依师之方式;二、广说依师之方式。
丁一(略说依师之方式)分三:一、恭敬上师之合理性;二、做到恭敬之方式;三、观察恭敬对境与所依。
第一,恭敬上师是非常合理的;第二,做到恭敬的方法;第三,观察恭敬的对境和恭敬的所依、能恭敬的人等等,就是上师和弟子二者之间必须要做的事情。
戊一、恭敬上师之合理性:
如果认为,上师显现上像凡夫人,好像只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有必要这样去恭敬他吗?这里面就讲到了恭敬上师的合理性。恭敬上师的合理性也不是谁臆造通过分别念想出来的,而是续部里面讲的。颂词当中这样讲:
得受殊胜之灌顶,金刚上师之面前,
十方世界中所住,如来三时敬顶礼。
在得受清净殊胜灌顶的金刚上师面前,在十方世界当中安住的佛,都会在三个时间当中来向上师顶礼。如果十方的佛陀三时当中都要对金刚上师进行顶礼的话,那么我们就更加应该恭敬上师了。主要是讲恭敬上师的合理性,从哪个地方讲合理性的?佛都对金刚上师顶礼,何况是我们呢?大概是这个意思。
再详细地解释一下。“得受殊胜之灌顶”,殊胜就是清净灌顶的意思,按照续部、仪轨当中所宣讲的灌顶的方法,灌顶的次第,如理如法进行的灌顶,就叫清净的灌顶。这种清净的灌顶当然是很殊胜的灌顶了。
大家都知道,佛法有共同乘的小乘,有大乘,这是显宗的教法;还有最殊胜的密乘的教法。密乘的教法,在很多地方讲,加持力很迅猛,在直指心性或者说让我们很快速的成就佛果方面力量非常大。我们要进密乘,真正要获得学习密乘的资格,必须要首先得灌顶。赐予灌顶的是谁?赐予灌顶的就是金刚上师,我们在能够得受殊胜灌顶的金刚上师面前得到灌顶。
对于金刚上师,应不应该恭敬呢?应该恭敬。为什么应该恭敬?下面就引用续部当中的教证讲,“十方世界中所住”,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加上、下。“如来三时敬顶礼”,安住十方刹土当中的如来,即已经获得无学道的佛陀在三个时间当中,从各自的刹土到金刚上师面前对上师顶礼。三时:有些地方讲是上午、中午和下午。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所有的佛陀都是依止上师而成就的。所以佛陀也会赞叹上师是佛陀的父亲,上师是佛陀的母亲,上师是佛陀的导师等等。
佛陀也是以凡夫人修成佛的,他以凡夫人修道的时候,他是依止什么?他是依止上师而成道的。对我们来讲也是,我们现在是凡夫人,我们想要成佛也是要依止上师才能够修行,才能成佛。从某些角度来讲,上师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师,他也是佛陀的上师,所以,佛陀成佛之后也要对金刚上师做顶礼。
对于后学者来讲,也是做一个表率,连佛陀在金刚上师面前都要做顶礼,做供养,然后返回各自的刹土当中去。佛陀都要在三时当中顶礼,何况是我们?从这方面讲也需要顶礼。
显宗方面也有一些教证,记得在讲《入行论》的时候,提到过这个问题。小乘阿罗汉虽然已经获得了无学道的果位,但是因为他的发心不大的缘故,所以经典当中有这样的讲法:如果是阿罗汉坐在一辆马车当中,佛陀用脚趾碰一下拉车的绳子,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是一个菩萨坐在马车里面,佛陀用头去牵引车都可以。
为什么这样?佛陀对于成佛的因非常非常重视。佛陀的因是什么?成佛的因是菩萨,因为首先成菩萨再成佛,菩萨是佛的因的缘故,所以佛陀对因很重视。
还有种说法,菩萨是最早劝佛发心的,比如文殊师利菩萨,他是劝佛最初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逐渐成佛的。为了显示因的殊胜,佛陀对于最初发菩提心的菩萨都是非常赞叹,非常恭敬。《入中论》的颂词、注释最初也是礼赞大悲心。就因为佛陀这么重视因,这么重视菩萨,这么重视菩提心,我们才愿意去发菩提心。
这里也是一样的,金刚上师是佛陀的导师,佛陀是依靠金刚上师而成就的,佛陀都这样敬重金刚上师,那么我们也应该敬重金刚上师。这方面就是讲恭敬上师之合理性。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做到恭敬之方式,即怎么样做到恭敬的方法。
戊二(做到恭敬之方式)分二:一、总说应敬之方式;二、特殊应敬之方式。
第一,总的来讲应该怎样恭敬上师,第二,特殊应该恭敬上师的方式。
己一、总说应敬之方式:
以大信心三时中,手捧具花束曼茶,
合掌供养于上师,恭敬稽首礼其足。
我们应该以很大的信心,在上午、中午、下午三时当中,手捧具花的曼茶罗,合掌恭敬的方式供养给上师。曼茶罗就是供盘。然后在上师面前很恭敬地稽首顶礼上师的莲足。
总的来讲,应该怎么样恭敬呢?这是基本的,总的恭敬的方式,这里就讲到了要顶礼,要供养,包括了这两个含义。
恭敬顶礼和供养的心态是怎么样的?以大信心来进行顶礼和供养,我们对上师应该产生很大的信心。当然对上师产生很大的信心,也不是说一下就能够产生的,或者愿意生就能产生的。一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福德善根,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善巧方便,通过观察、修持逐渐可以生起很大的信心。
我们以前也提到过,如果要产生信心:一、对于上师的生平,他的传记,他的一些特殊的事迹我们要了解。因为知道了功德我们才能生信心,就像我们对佛生信心。我们对佛生信心是来源于什么?当然是佛陀的功德,我们对于佛陀身体的功德、语言的功德、智慧的功德、弘法利生的功德了知之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信心了。
就好像我们对于一个产品产生信心,我要买这个东西,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功能我要了解,了解到这个东西的确好,就愿意花钱去买。我们要依止上师,对上师生信心,也必须要知道上师具有什么样的功德,所以对他的生平必须要了解。
二、我们要对上师生信心,就要经常性的闻思佛法。因为闻思佛法之后生起了智慧,有了智慧之后就可以通过智慧的方式去观察,产生信心。三、还要经常接触一些有信心的道友,如果经常接触有信心的道友,信心就能够增长,如果经常接触没有信心的道友,信心就会衰减。这方面也是受环境的影响,凡夫人的心受环境的影响。四、平时要多祈祷上师,多修上师瑜伽。像这样的话,信心就可以不断地增长。
我们对于上师要以很大的信心恭敬顶礼和供养,心态是以大信心,时间是三时中。按理来讲,三时是应该在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但是如果我们和上师距离比较远,可能做不到,要依靠情况而定。虽然离上师很近,但上师说你不需要来这么勤,一次就够了,或者说不用做,如果上师这样讲,你不做也可以。这方面按理来讲,是应该这样做的,时间是三时当中,一天的三个时间段当中都应该这样做。
供品是“手捧具花束曼茶”。它是一个曼茶,但是曼茶里面放鲜花,具有花束花鬘。在印度鲜花很多,一年四季都有鲜花,找鲜花比较容易。有的时候是花朵,有的时候是花鬘、花束,把花束放在曼茶当中,然后供养给上师。
供养方式是怎么样的?合掌,合掌表示很恭敬的方式。合掌供养上师:首先合掌再供养,或者先供养之后再对上师合掌。
“手捧具花束曼茶,合掌供养于上师”,也可以理解成鲜花本身代表曼茶,然后用合掌的方式,把花供养给上师。
供养完之后要顶礼,恭恭敬敬、如理如法地顶礼。作为一个学习佛法的人来讲,怎么样按照自己的传统来顶礼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汉地有汉地顶礼的方式,藏地有藏传佛教顶礼的方式。藏传佛教当中,有噶举派的顶礼方式,还有其他的顶礼方式,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以前在佛学院学法,佛学院有各个地方不同教派的人来学法,在大经堂听课,常常看到来一群修行者对法王顶礼,经常看到不同的顶礼方法。有的顶礼的时候把披单放下来,顶一下放上去,反正很多种顶礼方式。
华智仁波切讲,其实顶礼是表示一种恭敬,每个地方的传统,稍微不一样也不要紧。但是基本的恭敬的心态必须要有,然后按照你自己的传统,自己的传承是怎么样教你的,你就这样去顶礼。
你自己千万不要想:我觉得这样顶礼好,我的手翻几个花可能漂亮吧!然后自己做一个动作。其实这些没有传统的动作就不要去想了,你虽然这样去做了,不一定有很大的功德。因为很多顶礼方式,或者是佛传下来的,或者是大恩上师们传下来的,都有一定的必要,都有一定的密意的。
我们按照传统去顶礼就非常好,功德也大,也是合理合法的顶礼。我看到有些道友顶礼,他是汉传和藏传结合起来的,顶礼的时候,首先是藏传佛教那样顶礼,然后下去的时候翻掌。其实翻掌在汉地的顶礼方式是有的,但是在藏传佛教当中不需要翻掌,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想的,觉得两个结合起来是不是好。也许好,也许不一定好。
自己的分别念不可靠,按照传统是最好的,上师给你传的顶礼方式是什么样的,你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去顶礼。《前行》当中讲,米拉日巴尊者去顶礼俄巴上师的时候,他说:这个人顶礼的方式是我们上师的传统,缘起很好。他的顶礼很规范,也是有比较好的缘起。
所以我们自己顶礼的时候不要自己想一套,反正按照上师教的方式顶礼就好。
“稽首礼其足”,是恭恭敬敬的顶礼方式。恭敬、顶礼和做供养是总说应敬。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
感恩您
@圆成 阿弥陀佛!
师兄,吉祥!请把本资料转发给我。感恩。
邮箱地址 43096231@qq.com
谢谢师兄!请发这资料给我。感恩!
@空山淡月 已发,请查收邮箱。